哪裡能擠出新水源?三項你不知道的救命泉源

哪裡能擠出新水源?三項你不知道的救命泉源
哪裡能擠出新水源?三項你不知道的救命泉源

台灣水情亮紅燈,在台中、北彰化、苗栗地區自4月6日起實施民生限水後,這場百年大旱持續發威,讓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不得不在520當天宣布,若是到五月底前,水庫集水區未達降雨一百毫米以上的標準,6月1日起不僅台中、北彰、苗栗要延長停水時間八小時,新竹加入供五停二的行列,桃園及新北林口也開始減量供水。

雖然供水吃緊,《財訊》報導指出,還是有三項一般人忽略的水源可以好好利用。

河川、水庫都乾渴,要從哪裡擠出新的水源來?答案是把過去恣意排放的水攔截起來再利用,包括建築工地地下水、伏流水、汙水處理再生水,這次都成了抗旱的重要水源。

自來水協會理事長、台灣自來水公司前董事長郭俊銘解釋,蓋大樓、開挖地下室,都會挖出地下水,一個工地少則每天要抽一千、二千噸,多則每天抽六萬、七萬噸,施工期間要抽八至十二個月才能抽乾灌漿,這些都市地表水的水質很多不輸河川原水,過去卻都是匯入溝渠、流到大海。
這次大旱的非常時期,剛好遇上近兩年房市景氣熱絡,不少建案開工,意外成了各地解渴的水源地。

第二種新增水源,則是國外已行之有年的伏流水工程。,從水利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將近七成以上的川流水,是逕流入海無法利用;不過大家只注意到河川表面流入大海的川流水,其實地表下同樣有很大水體,緩慢伏流先滲地底最後入海洋,這就是伏流水。今年因為大家發現每天供應高雄市八十萬噸的高屏溪水源,其中有相當比率來自伏流水,才開始受到重視。

第三,則是汙水處理循環再利用。中鋼透過五年前投資高雄鳳山汙水再生水廠,每日產水4.5萬噸,今年得以免於缺水之苦,是國內首例。

雖然有了新增水源可解燃眉之急,但等到天降甘霖、旱象緩解後,要好好利用這些寶貴的水資源,其實還需解鎖幾道關卡,除了水價的合理性廣泛受到討論,其次就是水質問題。風調雨順的時候,相關法令是高品質供水的保證,但在缺水期卻成了擋住新水源的門檻。水利署已思考研議透過法規化,讓水質相關標準能在非常時期更具彈性。
雖然每個工地下的地下水水質不同,不宜貿然飲用,但透過台灣已經很成熟的超濾、低壓逆滲透設備,處理到符合自來水標準,難度也不高。或是透過飲、用分離的方式,告知民眾短期內水質不符合飲用標準,只能當沖廁、淋浴、一般洗滌的生活用水,做為緊急自來水供水解決方案之一。
2021-05-26 21:49 發佈
抽太平洋和台灣海峽的水,各縣市的河流水,無窮無盡,勉強用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