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國內唯一全線高架捷運,中捷城市移動新體驗!這點大勝北捷文湖及環狀線

國內唯一全線高架捷運,中捷城市移動新體驗!這點大勝北捷文湖及環狀線
歷任3屆市長、台中人企盼十多年才興建完成的捷運綠線上月底正式通車。這條中台灣首條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全線16.71公里共18座車站,除了起迄兩端的北屯總站及高鐵台中烏日站為地面車站,中間16站全為高架車站,高架段長達15.94公里,堪稱國內唯一全線行走在高架橋上的捷運路線。

儘管當年從地下化路線變更為高架興建,歷經一番政治角力,降低工程經費也縮短工期,隨著建築設計理念與時俱進,還有不少有別於北、高捷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中台灣都市移動新體驗。

綠線的設計在未通車前即獲得「國家建築金獎」《規劃設計類》公共建設優質獎。其中擔任市政府至舊社等8處捷運車站設計的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蘇重威表示,中捷綠線車站建築定位了一個新的視野,以輕、簡、透的挑高大跨度空間原則,加入各站獨特性的子題設計,融入都會發展。

在運輸效率上,採雙節連通車廂的中捷綠線,雖僅附掛兩節車廂,但在車廂載客數、單側車門數,卻是台灣中運量捷運電聯車廂中最高的,大勝北捷文湖線及環狀線。

在結構上,中捷綠線車站走輕巧通透路線,其空間設計採大跨度24至28公尺不落柱的構造方式,月台層看不到柱子,就連月台層所需資訊等各類管線,都一併整合至懸吊整合楔型設備帶,呈現整體視覺美感。

再舉與台鐵銜接、雙鐵共構的松竹站為例,其緊鄰舊社公園,超通透穿堂層設計,創造全景無阻礙的寬廣視野,給乘客置身公園的轉乘體驗。

其中,人潮匯集的市政府站,西臨市政中心及歌劇院,除承接地面進站人潮,未來還將銜接捷運藍線地下站旅客及西側洽公民眾等,空間概念上加寬了立體天橋連通穿堂,造型則簡化流線彎折曲面,反映綿密的匯流人潮,隱喻台中地區傳統產業轉型至科技的過程,也陸續呈現在各車站結構及建築細部處理中。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表示,就如同倫敦與東京等城市軌道運輸先驅城市,當列車與人潮在城市間快速匯集與流動同時,中捷車站透過運送旅客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外,更融入城市與社區的特色,自成一系列的建築地標。(地心中心/台中報導)
2021-05-03 22:10 發佈
上次坐火車去台中
發現那個台鐵高架化
在車上有一種共鳴聲
你們有聽到嗎?
joeybaby2017 wrote:
國內唯一全線高架捷運(恕刪)


台北市被罵的最慘也規劃最爛的就是文湖線了,運量這麼大,搞個中低運量的,然後內湖路本來就已經沒很大條了,還用高架,現在內湖天天塞車⋯⋯

台中不記取文湖線的教訓依然用高架,然後在多段都將原本該在一起的生活圈硬是切割成兩塊,將來回頭看只會後悔的。
max-tw wrote:
上次坐火車去台中發現(恕刪)

就是空中隧道的聲音
現在都在拆高架橋,蓋一堆過時的高架
alphaelf wrote:
台北市被罵的最慘也規劃最爛的就是文湖線了,運量這麼大,搞個中低運量的,然後內湖路本來就已經沒很大條了,還用高架,現在內湖天天塞車⋯⋯

台中不記取文湖線的教訓依然用高架,然後在多段都將原本該在一起的生活圈硬是切割成兩塊,將來回頭看只會後悔的。


雖然便宜工期快
但是壽命較低 過一二十年後就開始混泥土剝落砸傷人事件
而且路中央支柱很容易擋住視線+台灣人搶快左轉=死傷一堆
捷運從高鐵到台灣大道繞一大圈, 趕時間開車走74線比較快
高架的缺點不少,當全台唯一好像也沒什麼好特別驕傲的
等將來街上、路上都是高架就知道
根本沒有城市美感可言
把所有的捷運高架化是沒遠見的政治人物抄短線思考結果
以後走在路上不再有天空
天空都被灰灰的水泥橋樑給遮蔽住了
joeybaby2017 wrote:
國內唯一全線高架捷運,中捷城市移動新體驗!這點大勝北捷文湖及環狀線

吵人是大勝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