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據時代原名「新富町市場」的台中「第二市場」,不僅是個具有百年歷史、滿足周邊居民日常採購需求的老市場,近來也因王記蘿蔔糕、老賴紅茶等知名排隊小吃,漸漸成為外地旅客造訪台中時的必訪景點之一,為已經沒落許久的中區帶來新氣象與人潮;然而,與第二市場面對面、僅隔著一條台灣大道面對面的老屋群,卻出現一整排的掛售房仲廣告,連經手仲介都透露得抱持「平常心」來處理這樣的物件,「主要就是這些原地主都不缺錢,而且當年動輒以每坪200萬元買,現在賣不到一半,多少捨不得」。
這排臨台灣大道一段、正對著第二市場的老屋群,除了「丁山肉丸」之外,其他透店都歷經不少次轉手經營,像是知名糕餅店玉珍齋也曾在這邊設過點,後來則陸續有酸菜白肉鍋店、名產伴手禮店、便當店也陸續在此營業過,只可惜都撐不久就又撤離,直到約4年前左右,知名手搖飲業者「可不可」在此租下其中一間店面經營至今,而1年多前又有另一間主打漢方智慧養生茶的「漢朝」進駐,才稍稍為這一整排老透店帶來新生機。然而到目前為止,仍有4間透天外頭貼著大大的「售」字樣,等待有緣人來承接當中。
對此,經手其中一間透店出售事宜的群義房屋吳經理就向《蘋果新聞網》透露,這些物件都是原地主在早期在中區還相當繁榮、每坪土地可高達200萬元時入手持有的,然而隨著時光的飛逝,現在產權多已傳到二、三代手中,造成一間房屋就有好幾名所有權人的狀況出現,「光是我負責的那間,所有權人就有8個」,也因為所有權人眾多、意見紛雜,有的人甚至已經在國外不管事,再加上老一輩的觀念就是不願輕易賤賣祖產,「在他們身價可能是億萬以上的情況下,出租反而分下來沒賺幾個錢還麻煩,自然寧願空在那邊也不想處理了」。
吳經理分析,中區這2~3年來,除了有不少建設議題之外,再加上受惠於危老改建容積獎勵、區內新案又稀缺的情況下,就吸引不少建商想在此獵地推案,地價有稍微回穩到每坪60~70萬元的行情左右,但是就卡在原地主仍會期望自己的土地能像過去看齊、至少每坪還有100萬元左右的價值,再加上所有權人太多、每個人對於要賣不賣難以達成共識,造成整合土地上的困難,「這些土開、營建商都是真的很有興趣想買,可是沒辦法一起收整批,對他們來說就沒意義」,才會產生現在這樣掛售許久仍乏人問津的狀況出現。
「對於這樣的物件,真的要平常心去看待啦」,吳經理指出,當然因新站落成啟用、街廓翻新等利多,使中區開始慢慢有從谷底反彈的跡象,但是與單元2~3、11期、14期等重劃區相比,交通上因少了台74線而仍然有些不便,即便未來可能會有捷運藍線的議題,但從開始動工到完工可能又得花個10~20年以上,若非直接坐落在站點出口,漲價幅度可能也有限,當前要順利找到願意入手的買主,恐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目前實體店面市場不彰,該處要以店面型態去吸引買家不算容易,而即便住宅新案的預售市場卻很好,這地點不比七期或房市熱區,要讓建商出到高價也難,都會是媒合不易的原因,這樣的狀況在各地的舊城區都時有所聞,像台北市的社子一帶就是類似的情況,也讓區域行情長期偏低;而屋主若持有時間長,也不急於用錢的狀況,亦是造就靜待有緣人的狀態,得待該地帶逐步活絡或具備話題,如車站活化、周邊話題飯店業者景氣復甦等,才會較有交易的機會。(陳昱均/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