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樓越來越高,很好奇,大部分大樓預售屋的地基,都是用筏式基礎或是連續壁基礎 之前永和新建案挖地基,導致鄰近住戶出事的,似乎是使用連續壁基礎~ 還有,為什麼有的大樓建案地基一樣是地下2層樓只花2-3個月就完成,有的要花到半年,甚至更久 不知版上有無專業神人,可以幫忙解答
灰灰的貓 wrote:現在大樓越來越高,很(恕刪) 每個地方的礫石層都不一樣深,而且上面的載重計算都不同,再笨的結構技師也會用最經濟的地基去做計算,除非建商要開挖個地下一、二十層來做停車場或其它用途。你所提到用筏基,幾乎是沒有停車場或只有地下一層的結構物在使用,而連續壁就是地下三層以上就常使用,因為開挖面積大且深,但這都非絕對性。無論是那種在高樓層或載重較高的建物還會配合不同型的樁基來打到礫石層,樁基才是會造成周邊結構物影響的最大因素,因為大量的震動或是因地下水流動造成鄰近建物下方的泥砂流失,才會造成周邊住戶較大的財產損失。
看是一般50米以下還是24F以上的超高大樓50米以下一般都14~15層,50米的大樓底下都挖不深,24F以上的超高大樓地下會挖到非常深30米以上,在岩盤或礫石層打地樁,所以他可能挖了一年還在弄基礎,相對安全性更高會施作連續壁通常是因為相鄰的地上有其他建物或建案面積大,永和那個是地下水層灌進破裂的連續壁工地,那些地下水層上的建物就受影響道路變形或下陷,像海線也發生過2次比較著名的例子,一次是幾年前清美居興建的時候,另一次是20幾年前童綜合醫院興建時後方民宅道路也有發生過,有發現共同點了嗎?在老舊民宅附近施作蓋大樓多少都會有這狀況,因為早期透天沒有筏式基礎,都是獨立基礎,澆注一個只有柱樑板的框架,牆都是用磚砌的,幾乎都是放在地面上的,地下一有狀況受力不均就像新聞那樣
柴可夫大公雞 wrote:看是一般50米以下還(恕刪) 有實務經驗的神人馬上出現海線不清楚台中市區內地質不錯應該大多是用擋土柱,連續壁比較貴http://etimes.twce.org.tw/%E6%96%BD%E5%B7%A5%E6%8A%80%E8%A1%93/2738-%E6%B7%BA%E8%AB%87%E6%93%8B%E5%9C%9F%E6%9F%B1%E7%9A%84%E6%96%BD%E5%B7%A5%E7%B6%93%E9%A9%97.html台北市就比較多用到連續壁好奇想到另一問題歪樓一下永和案感覺起來是不是其實是原本民宅年代久遠當時技術不同是民宅本身問題,而不是新建工程問題呀?
richard0629823 wrote:有實務經驗的神人馬上(恕刪) 就當年的建築結構就那樣子,單純放在地面上,那年代的房子都是各蓋各的,邊間牆壁會跑出鋼筋給以後的人去接,如果是現代透天一排十幾戶又筏式基礎遇到這狀況,會是左右一起撐著你家不會到這麼慘,當然那個坑如果很大變天坑也是十幾戶一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