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BRT已經成為過去,過去永遠是最美的,可以無限腦補,所以BRT的美永遠無可取代。
想像中的BRT六線齊發,現在已經完成大半,它串起了台中山海屯,成為台中交通的動脈,培養了大量的通勤人口,讓台中個地能快速到達,讓中央看到台中確實養得起大眾運輸系統,不會出現高雄那種躺在車廂裡都行的賠錢捷運,心甘情願的補助台中建設MRT。
BRT的賣點,在於站外刷卡,專用車道,號誌管理,優先路權。
完全實現的話,BRT可以有捷運的效果,費用更低廉。
如果沒廢除的話,中港路的BRT確實有機會實現這些理想。
但是這些理想在其他五線能實現嗎?
比方說,延伸到谷關。東關路後面是雙向單線,BRT絕對不可能有專用道,也不可能在懸崖邊設站刷卡,那要怎麼個R法?
其他路線呢?都能設置專用道,站外刷卡嗎?都能讓BRT車輛有優先路權嗎?如果沒辦法,跟普通公車的差異在哪裡?
有沒有人真的這六線預定路線都跑過看過的?
mz3sp23 wrote:
反串炒冷飯不累嗎?設定議題然後給後面的婉君側翼補刀?林佳龍的選戰手法也太容易被識破了吧?
你為何不討論一下,為何藍線MRT原本沒有延伸到台中港時,林市府估算用地徵收費用要三百多億,這兩天發新聞稿說行政院同意延伸到台中港,然而用地取得經費卻縮減剩34億?路線蓋的越長,用地徵收取得費變1/10,有這種便宜事?
好的,你沒實際跑過,知道了。
BRT主要功能在於要改善台中交通和培養台中人搭乘公共運輸的習慣,其中關鍵點在於路網的形成,沒有路網,終究只是個花瓶,搞觀光
搞外表給人看的,但之前支持和反對方爭論點都只是著墨在見樹不見林的地方,關鍵點不搞定,BRT就沒有未來。
就連中港路這條線都做不到全線專用道和優先燈號(陸橋,中正路),還期望其他五線嗎?
連老胡也只能把其他五線當作一般公車弄而已,那回過頭來思考,關鍵點既然一開始就知道搞不定,為何還要去搞個花瓶出來
中港路路段一個站體就要兩千萬,雙節公車已花了四億多。若另外五線下去,還要多少預算,結果呢? 就是公車的效率,好啦,可能中港路某些路段可以有BRT效果,就這樣。
太多議題都牽涉到藍綠,對於是否真正想解決問題,都著墨太少。 若BRT六線都可以專用道,優線號誌,提前刷卡站體,我絕對支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