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午12:00等公車68號本來顯示12:00發車後來没發車,等到12:20直接跳12:40發車,跳—班沒發車,非常差勁連公車都没管好
砍了BRT,又要鞏固台灣大道班次密集
所以才會移東牆補西牆,市府一直強調「西牆」很穩
就是犧牲其他路線班次所換來的,不減班才怪
另外以人補貼改為以車補貼,就會出現路線空車繞路,卻大領補助的怪事
黃金路線就算是人載多也不算收入,直接變成業者一個負擔
想要馬兒好卻不讓吃草,亂改補助後,你想班次會多開嗎?
反正是台中人四年前 自己愛選的結果
但根據小弟在日本京都搭公車的經驗及高速巴士的經驗,我想從交通局至公車業者及駕駛都應該前往日本參觀學習.
1.公車準點率相當高,該幾點發車就幾點發車,日本駕駛前有兩個同步時鐘,秒針一到就開始出車.
2.公車行駛相當平穩,不確定是不是車子問題,或是駕駛習慣,覺得日本公車很平穩.
3.公車進站時,一定是定點停車,台灣的公車總是爭先恐後,不依序進亂停車,通常是乘客追車子.
4.不少公車經過站牌,不開外車道,看站牌有沒有人,而是開內車道,發現有人招手,就緊急切到外車道或視而不見,直接過站不停.
只能說台灣的整體國民素質差日本幾十年,而主管的交通官員也是在混,至今並沒有一套好的管理及考核機制....
認命吧....誰叫你出生在落後的台灣!!

台灣的公車搭乘體驗
除了改用感應卡付款
增加公車動態顯示
其餘和二三十年前沒有兩樣
完全沒有進步

綠豆黃 wrote:
當然還是有公車業者及駕駛很用心的,要鼓勵一下.
但根據小弟在日本京都搭公車的經驗及高速巴士的經驗,我想從交通局至公車業者及駕駛都應該前往日本參觀學習.
1.公車準點率相當高,該幾點發車就幾點發車,日本駕駛前有兩個同步時鐘,秒針一到就開始出車.
2.公車行駛相當平穩,不確定是不是車子問題,或是駕駛習慣,覺得日本公車很平穩.
3.公車進站時,一定是定點停車,台灣的公車總是爭先恐後,不依序進亂停車,通常是乘客追車子.
4.不少公車經過站牌,不開外車道,看站牌有沒有人,而是開內車道,發現有人招手,就緊急切到外車道或視而不見,直接過站不停.
只能說台灣的整體國民素質差日本幾十年,而主管的交通官員也是在混,至今並沒有一套好的管理及考核機制....
認命吧....誰叫你出生在落後的台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