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拆除BRT及相關設施,台中交通才會改善

BRT這種四不像的東西,當初只是為了選舉,才有的建設
沒有台北捷運方便快速便捷,運量也不如台北的捷運
如今變成公車專用道只是適得其名

而且這幾年,還產生了不少問題

1.佔雙向兩個車道造成交通阻塞,導致其餘車輛都只能乾瞪眼,就連公車也都不能超車
2.造成車禍頻傳險象環生,不是射在道路中央,光切壞車道這兩三年來,不知發生多少交通事故
3.當初說的優先號誌,根本完全是假的,還是一樣要等紅燈,本質是公車,公車捷運只是個「形容詞」,如同當年TTJ「捷運公車」,本質上一樣是「公車」
4.因為這東西,當初有多少的建商,都拿它來炒作房市
5.只會讓真正的捷運更為難產,光是徵地費,就不知道提升多少價格

其實大多數的台中市民,多為開車族,還是希望能拆了BRT(公車專用道)
因為那站體佔地太大,還在快慢車道分隔島間
根本就是設計不良,擾亂交通造成不便
建議市府直接拆了BRT及相關設施
也只有這樣,台中交通才會恢復以往時的順暢
2017-06-09 6:55 發佈
可以拆站體就可以了
現在都是上下車刷卡
根本用不到
公車專用道保留下來還不錯
BRT這種四不像的東西,當初只是為了選舉,才有的建設
沒有台北捷運方便快速便捷,運量也不如台北的捷運
如今變成公車專用道只是適得其名

BRT是為了培養未來興建捷運藍線的人口來設置的,如果捷運藍線未來搭乘的人數太少,就會像高捷一樣是虧損的。把BRT拆掉當成公車專用道的人是誰這個大家都知道吧!況且每個人都要開車,路就是這樣啊,都是車在路上,所以現在還是會塞車啊。試問您有搭過BRT嗎?反正有前瞻計畫啊~~就快蓋捷運囉~~
Angel..^.^.. wrote:
BRT這種四不像的...(恕刪)


真正讓BRT變成公車專用道的人
是為了趕選舉政績讓BRT匆促上路那位
沒有號誌管控的BRT的功能就只是單一公車專用道
事實就是台中只用了BRT的名字
根本就沒有真正的BRT上過路
所以
後來變成多數公車都可以上的公車專用道
就不能說是不對了
總比單一公車佔著專用道好很多


至於捷運
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跟淡水比一比
有了捷運還是塞
而台中捷運藍線的路線中
平時會塞車的路段佔了?%
其他那些沒捷運就一直很順暢的路段
能貢獻多少營運收入
教人想不擔心滿難的
誰規定brt一定要符合什麼規格才是brt,大陸現在準備發展虛擬軌道電車,不是輕軌也不是brt更不是捷運,台中的brt當初很多人坐,怎麼會沒效益,而且還沒完成就被新市長廢除,優化公車也沒有比較好,輕率廢除brt實在是短視
當初BRT很多人坐,還不是因為把附近公車路線拿掉,變成只能坐BRT
交通要改善,唯一解就是吸引本來自己開車騎車的人改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而且主要還是要針對進出都市核心區的通勤族

可惜現在的市長和支持者的想法,就是剛好相反

把最多人搭乘的路線減班,挪到所謂的區域均衡

把台中市十幾年來辛苦建立起,通勤市民對公車系統的信心逐漸磨滅

把相對先進的BRT改成優化公車,而不是繼續加強優先號誌系統和無汙染車輛

卻要大家相信那還遠在天邊的捷運藍線,然後回頭騎車開車通勤

再把台灣大道塞車問題因此逐漸惡化的罪惡,套在僅存的BRT設施上

還義正嚴詞



sayoings wrote:
當初BRT很多人坐,還不是因為把附近公車路線拿掉,變成只能坐BRT...(恕刪)


不是很多人質疑BRT還在時,慢車道的公車沒有比較少嗎?
你這樣打臉人家對嗎?XD

事實上,BRT的確是希望透過整併路線,減少太多重疊在台灣大道上的路線
這樣公車才能充分運用在與台灣大道垂直的路線上

但這樣一來,慢車道上的公車才能夠減少,把道路還給汽機車族
這是BRT的初衷

現在改成公車專用道後,慢車道就沒公車了嗎?事實上還是很多公車在慢車道
mz3sp23 wrote:
不是很多人質疑BRT...(恕刪)


抱歉我沒說清楚,是當初很多可以往台灣大道的路線都拿掉

當然還是有很多公車路線到台灣大道

但是拿掉其他路線後變成,你只能先搭公車到台灣大道

再搭BRT到你想到的站,因為原先可以直達的路線已經沒有了

只能多花時間轉乘,也影響公車業者要配合市政府一起經營BRT






個人贊成廢除BRT,當初市長真的為了選舉急忙建出來的半成品
(也不是只有BRT..,看那精美的臺中國家歌劇院工地直接開放)

就像樓主講的,號誌雜亂無效用、容易塞車、車禍頻繁、設計不良......等

建了BRT毀了以前交通改善的結果,打回去二三十年來的原點

譬如台中交流道路口上的朝馬高架橋



當初用意就是為了讓車,不用堵在朝馬的慢車道

出市區的車可以直接上交流道,進市區的車可以直接進台灣大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9%A6%AC

維基百科都還寫著

朝馬街景:所見為台灣大道二段,橫向為黎明路。
另外,"高架橋可直通高速公路"、左側可見部分客運站、遠處為新光三越臺中店"

但自從建設了BRT,為了讓BRT能快速通過

把雙向慢車道跟高架橋隔開,讓一般車變回只能從慢車道進出!!




往東海方向



最右邊還沒畫線藍色線的就是BRT專用道

結果前面對應的是唯一往高速公路的慢車道!!

好幾次看到BRT要上高架橋,一般車想上高速公路走慢車道都差點撞到

而且這邊朝富路要上高速公路的車,也常常被回堵的車輛擋住

也因為開朝富路要上高速公路,要開到台灣大道道路右側,常常因為死角撞到路人

下班時間在這邊等個半小時非常正常


往市區方向



下交流道直接隔開高架橋沒車也不能上去

只能去慢車道黎明路口三段等紅綠燈

上下班時間每天回堵到高速公路上


還有,台灣大道二段在忠明路、忠明南路交接路口



中間快速道路會縮減一線道
(三線道+BRT → 二線道+BRT)

慢車道不減,分隔島縮小

但是BRT站是建在分隔島上阿

分隔島縮減怎麼建站呢?



沒錯,我們只要把慢車拿掉一條,分隔島打掉就有空間拉!




你沒看錯,被磨掉的分線就是當初規劃的兩線

但這空間一車又太寬,兩車又太貼

當兩線車貼緊緊前面機車等候格

機車根本過不去,不然就是只能騎水溝蓋過去




交通改善的確要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但現在這個BRT完完全全不符合運輸工具的原初



都已經是公車專用道了

部分慢車道還是有公車專用停靠站

一次佔兩個影響慢快車道



BRT建在分隔島上,路人還要從慢車道走過去,多增設停靠號誌(號誌又被樹遮到= =...)

駕駛不易察覺非路口須停靠,又此分隔島路人等待點

又有樹、電線杆等,遮蔽路人不易看見,增加行人穿越危險






BRT的初衷我不清楚,但現在目前的設計的確影響了整個台灣大道

我是覺得應該回歸慢車道,畢竟公車遮蔽的視角非常多,體積又大在快速道上非常容易影響用路人

至於公車在慢車道危害機車問題,應該開闢公車專用的小段外側道路



類似這種道路,要是流量較大的話可以建這種



並錄影舉發停靠公車專用站的車輛

公車危害機車安全,應該可以大大降低



再來最重要的就是

所有台灣大道慢車道都應該禁止臨時停車拉!!

全面劃紅線、加強取締,重點地區設置錄影舉發(像台北那樣),可以的話甚至設置車牌辨識

一堆臨時停車甚至並排停車!!根本就把馬路當自己家

也因為臨時停車的,讓出入口的車輛根本看到不到左右側,非常容易出車禍
呵呵,BRT早就沒有了,現在這些是新市長搞出來的優化公車

改了兩年後,繼續拉BRT出來鞭屍就對了

和BRT比較是
1.站內刷卡改車上刷卡
2.四百多車次改八百多車次
3.市府自己的雙節車去跑虧錢海線(號稱海線自強號,結果虧到默默收起來)&客運公司的雙節車跑賺錢台灣大道
.........還有更多有待專業的補充

印象中,火車站到1高,有專用道的地方應該沒有佔到原來快慢車道的樣子,慢車道還多一線,何來佔車道之有?(不是很清楚,有待釐清)

兩年來人均負債還暴增到3.5萬,真的無言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