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2016-06-01 23: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廣場 地下社會
這個寫得很不錯,昨日有看過。

社會的另一個層面,直得省思~
這篇我昨天也有看到, 同作者還有另外一篇,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chung-whose-square
依照這篇的資料, 台灣縣市外籍勞工數目依序為: 桃園, 新北, 台中, 台南, 高雄, 彰化縣, 台北,
因為桃園, 中壢, 台北, 火車站周邊都有不少的聚集活動區域,
若中部縣市(台中,彰化,苗栗,南投,雲林)外籍勞工周末都集中到第一廣場的話, 很可能這就是全台灣外籍勞工聚集最多的地方,

如文所說, 外籍勞工休假時需要有可以休閒聚會的地方, 而且必須是讓他們感到舒服的地方,
就像到美國會看到各大城市有唐人街, 巴黎日本人多也有日本街,
甚至到過大連, 馬尼拉, 雅加達出差, 也都看過整塊區域都是居酒屋, 每天下班後就聚集許多日本人的區域,
在遠離家鄉的情況下, 同國籍的人聚集是必然的事.

這兩篇文章給出很多資訊, 不過對於市府打算如何規劃東協廣場, 這方面比較沒得到整體的資訊,
但就像文章指出的, 第一廣場陰暗, 髒亂, 設備老舊, 不透明, 說起來不是很好的聚會場地,
我是蠻擔心政府介入規劃東協廣場後, 反而弄成不是外籍勞工想去的地方,
如果能有像國外的唐人街日本街等方式, 發展一個東南亞街, 吸引東南亞外資來進駐開發一些商店跟旅館,
一個類似精明一街商圈, 一中街商圈之類的範圍,,
會比像第一廣場這樣一棟陰暗的building, 人通通擠進去好得多. 也比較有機會發展成國外旅客來台中觀光會去的特色區域.
從文章看來, 外籍勞工似乎已經是不小的一個市場了, 應該足以撐起一個小區域的東南亞街.

對台灣人來說,
外籍勞工有舒服且符合他們需求的聚集地, 才不會被迫在火車站公車站等區域隨地而坐, 喝酒抽菸,
也能提升一般公共區域的品質

flyingf wrote: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恕刪)
台中公園
也被外勞佔據了

flyingf wrote: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恕刪)
簡單來說,用的太高級,可能消費高到移工不想去

用的不夠高級,本地消費人口根本不想去(就跟現在差不多)

林市長真的要在那裡搞小東南亞,真的要看市府入有沒夠創意了......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46884

副市長張光瑤則提醒各單位,大家都在說為外勞做多少事、辦多少活動,讓外勞喜歡到第一廣場,但如果只有外勞喜歡,本地人卻不願意去消費,就不是市府整頓第一廣場的目的。他也說,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想,改造重點在於治安與環境,唯有做好安全、清潔,才能吸引本地觀光客。

看了這則新聞, 我覺得很有可能弄得四不像,
我是認為不需要考慮到台灣人想去, 台灣人可以去的地方很多,
而他們建立起來的地方就是這裡而已,
就像唐人街或哈林區看到的白人也很少,
外勞的區就是要外勞喜歡他們才會聚集, 價錢當然很重要,
你如果插手弄到他們難以消費, 或是搞得大批台灣人進去,
那等於是把他們趕跑, 之後又逼他們四散到其他公共區域去席地而坐,
今天他們的人數已經達到台灣人口3%, 不給他們一個他們自己的空間,
對他們或對台灣人都不是好事.

flyingf wrote: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恕刪)
一廣連前面的手扶梯都壞,看了無言

其實外勞消費滿強的
我們幹嘛不好好吃這塊市場

而且上次新聞說光一個台中 就12萬的外籍勞工
第一廣場是有許多問題及隱憂等待解決
台中人這一等
就等了10幾年
終於等到有人願意大刀闊斧改善
讓有意接觸東南亞文化的台灣人
能有個良好的平台與這些外籍朋友交流
這是個非常不錯的概念
不過市府介入的程度與方式
這部分的拿捏需要非常小心
桃園的外勞假日也是跑到第一廣場.

桃園市不僅觀光客少, 連在桃園工作的外勞也留不住跑到台中消費.

警察一天到晚就到桃園後火車站東南亞小吃店裡頭查客人身分, 搞得店開不下去. 把商機拱手送給台中. 桃園市政府想把後站房價炒高也不用這樣吧
移工的消費比方飲食,不比台灣小吃便宜,
他們是花錢紓解思鄉之苦,我歐洲朋友來的話,
他們如果想吃東南亞的菜,我會帶他們去那一區吃東西,
主要是在口味上比裝潢精美的餐廳還道地。

一個先進的國家,是能夠包容其他不同的文化或人種,
比方我在加拿大工作,或是在各國旅行尤其先進國家,
德國、瑞士那種,知道我是台灣人,不會因為我的經濟劣勢看低我,
在酒吧的時候很多當地人出於好奇都會找我聊天,請我喝酒。
我不需要蹲在巷子的角落喝悶酒,或躲著吃飯。

目前台灣的作法就是忽視,導致髒亂不堪的局面,
人口聚集眾多的地方,單點治安案件確實會比較多,
但如果用 犯罪/人口 的比例來看的話,
治安不應該比台灣人消費的 KTV 之類的還差。

說真的這樣的髒亂環境比移工本身國家的賣場還遭,
可能連移工自己都不舒服了,台灣人當然望之怯步。

更何況恐懼未知的人事物一直是人類的本能,
就像移工到台灣沒去過的餐廳、小吃,
因為怕看不懂菜單而不敢去。

整頓的話應該先以改善門面跟讓移工有更舒適的環境,
類似紐約當初在整頓治安跟城市形象的破窗理論,
比方廣場前的磁磚髒兮兮,四周放了很醜窮酸的臨時垃圾桶,
讓遊民跟移工坐在那個小廣場,少出國的台灣人看了當然怕。

整塊打掉重做,弄成像西班牙巴賽隆納類似 La Rambla street,
友善的步行區,走到周圍設置漂亮統一的攤販招租(限東南亞小吃、香料、飲料、紀念品),


把廣場前的那條路,從現在的人潮靜態區,改成動態的人流,
道路周圍大樹遮蔭,然後步行區可以延伸至干城那邊,那附近的公園全部都是閒置的狀態,
設計的很糟糕,樹木偏少,遮陰少,根本沒有太多人利用那邊大片公園綠地,唯一功能幾乎是黑板樹的墳場,
公園可以改種植東南亞常見的板根類植物(應景),遮陰多,增加露天處桌椅,
引導人潮去那邊閒晃,公園內可以設置類是德國的Beer Garten 戶外開放空間的小販飲食區,
增加人潮去那邊的可能性,不定期舉辦活動之類的。

而一廣外觀整頓,強迫店家增加中文告示跟菜單,內部幫忙召商,
減少建築物死角,幫住一廣的內部裝潢改成更開放式的空間,
周圍店家補助把門面改善統一做成東南亞風格的外裝,
騎樓整頓等等,環境衛生、食品衛生管理等,
讓移工更舒適,讓台灣人不會望之怯步,至少在開放空間的異國小吃街道,
台灣人也可以很舒服的走過去消費。

我認為第一廣場能夠吸引這麼多移工跟不同文化,
能處理的好的話,是台中的一項資產,
可以是台灣的一個國際景點。

我在國外旅行了很多年,發現台中把自己的優勢這樣浪費掉,
變成一個隱形的死角真的很可惜,而現在政府的規劃如果不能以移工為主,
那就變成四不像了。

flyingf wrote: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