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購屋經驗分享之裝潢認知淺談篇

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上版來看看文章了,因為很多文章不能算是文章只能說變成聊天的平台,要找到可讀的文章真的少了很多,當然每各版友都有發表文章或是將版當作聊天平台的權力,這是必須被尊重的

小弟也很久沒有打一篇文章了,因為要好好打一篇文章,小弟的文筆不是很好,而且要言之有物需要收集很多資料,再來要順槁,才能豐富文章的內容,提升可讀性(當然是否可讀還是要看個人的感受來決定之),之前常常打一篇文章下來幾乎都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最長到3天多,當然是斷斷續續在寫,我才敢PO上版,這是自己的要求。

這次我就將發表文章的主題訂為裝潢認知淺談,而以下我就把建築師當作居家裝潢的設計師的簡稱(僅敘述於本篇文章的簡稱)。

本篇文章不討論裝潢設計的風格、價格等等相關實務內容,僅為個人對裝潢認知而寫的文章,而為什麼發在台中版而不是空間設計與裝潢版,因為所聽所聞在台中,再者本篇文章僅針對裝潢認知上來撰寫,非屬於裝潢細節方面。

家,不管是新家或是老舊的家,要為自己的家穿上新衣有新氣象,總是需要透過裝潢才體現出來,在Mobile01版上,總有很多版友分享自己的裝潢開箱文等等,提供很多人參考的樣版,討論就此熱絡.......。
小弟的新家也是找設計師幫忙的,與其說是設計師倒不如說是從一位懂裝潢設計的人漸漸我們變成好朋友,而他也懂建築相關內容;以下就將裝潢設計師=建築師來概稱。

最近讀了一本有關伊東豊雄的一本書「建築大轉換」,書中提到一句話,我翻成我的意思來講就是「建築師是人跟房子之間的協調者」,這句話值得我玩味的地方就是我把我對房子的期待交由建築師去設計及施工體現出來,這句話也點出一般人對於裝潢這檔事在認知上的問題點,因為裝潢的好壞主觀認定很強烈,包含價格、材料及整體設計感等等,以下我就把我所聽聞的狀況羅列如下,屬於比較主觀的問題敘述:

A.以建築師角度來看待遭遇的問題:
1.業主(也就是提出裝潢需求的人)在認知上,把設計內容給建築師,而這位建築師就一定要排除萬難來完成,自己完全不用管,就算裝潢好了自己不滿意也全都怪罪到建築師身上。
2.一般認定建築師就是賺很多,如果是賺很少的建築師就會認為可能不是那麼有料,主觀刻板印象就差,或是建築師比自己年輕就看不起他。
3.主觀認定建築師的裝潢設計費用一定會藏東藏西或是巧立名目亂加進去,目的就是為了要在業主身上凹錢。
4.設計費能砍多少就砍多少,裝潢的內容能凹多少就算多少,反正不是自己要出錢的極盡所能的凹。
5.裝潢完後,自己使用不當全部怪罪建築師身上。
6.看到設計圖及報價後,覺得這幾張圖紙就要花自己好幾萬,或是好幾十萬,心中覺得沒有那種價值。
7.設計或是建築契約,能加多少有利自己的條文就加,自己握有這個契約唯一的解釋權。
8.自己沒有想到的裝潢需求,就會怪罪或是質疑建築師專業能力。
9.建築師有配合的工班,一定是要來一起剝自己的皮,自己就不信任工班,想要另外找。
10.裝潢設計費用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或是百般刁難東扣西扣的,反正建築師賺很多,不管,因為深怕錢付清了,建築師後續就不管了。
11.對於建築師的裝潢報價一定要貨比三家不吃虧。
12.建築師服務的不是業主一人,而還必須應付躲在業主後面出盡主意的家人、親人或是朋友等等。
13.裝潢完成後,將建築師當作終生服務人員。
14.裝潢施工過程,一直不斷改變設計內容。


B.以業主的角度來看待遭遇的問題:
1.裝潢設計內容不是自己想要的,建築師總是對於交付成果一拖再拖。
2.溝通不良,並且對於報價內容總是模糊帶過。
3.總是拍胸脯保證一些有的沒有的,常常到最後一刻就跳票。
4.報價單上的材料跟現場的不符,卻常以優於報價單上規格的說法來說服,或是以調不到材料需使用價格較高的材料,因為業主要求的期限之下,迫使業主必須接受。
5.裝潢工人素行不良,造成周邊住戶反彈。
-------------------------------------分界線---------------------------------------------
A項羅列的問題,主要來源為認知上的差異、信任感及貪便宜的心態,小弟歸納為三個主要問題點:
新手購屋經驗分享之裝潢認知淺談篇
第一:裝潢設計服務費認知,一般會以實際裝潢施工總費用乘上一定的百分比(多屬於個人接案)或是設計坪數乘上單位價格作為請領費用的依據(多屬於公司行號,並根據該公司營運方式來計算單位坪數設計費:X000~X0000元/坪,如下圖)。
新手購屋經驗分享之裝潢認知淺談篇
而施工之前會有設計圖費或是咨詢服務費等等是另外計算的,因為常常會有人找建築師談設計內容,並希望可以提供設計圖跟細項報價單等等,然後自己找工班或是自己DIY等等,所以費用就以接洽、丈量及出圖階段跟後續施工階段來做分隔;一般人認為,就那幾張圖(或是繪製3D圖說)跟報價單就要花我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總感覺很好賺的樣子,就小弟認知給大家做參考一下,建築師要劃一張設計圖,必須掌握屋況實際尺寸,再來要和業主討論擺設家具位置、可選擇型式、材質(這牽動到價格的高低)及後續跟其他家具擺設的協調性還有空間動線規劃等等,這些是必須考量進去的,這就是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再來初步圖形出來了,再跟業主討論並抓取整體裝潢價格區間等等,然而如果建築師屬於公司系統,自然而然設計服務費會有該公司的營運成本攤提在其中,因為是打著公司行號來接洽案子,如果是個人應該就不會有營運成本在其中,但是該建築師可以獲取的案量一定是少很多,以小弟目前知道的個人跟公司行號之間服務費用的差異30%~50%,這個百分比僅供參考。綜合上述,僅為小弟針對裝潢設計服務費目前蒐集到的資料來做判斷,至於多少坪數或施工總價所應對的設計服務費算怎麼算是比較便宜或合理,這小弟無法做出判斷,畢竟個人的預算、裝潢內容及眾多考量因素無法一一歸納進去,就如小弟文章開頭所述「本篇文章不討論裝潢設計的風格、價格等等相關實務內容」。

第二:對於建築師的信任感,主要是自己對裝潢一事完全不懂,對於裝潢知識來源就是市面上販售的有關裝潢的書籍跟從朋友(或是有裝潢經驗的人)那邊聽來的,由於不是很懂所以心中就會對於建築師產生不信任感,這也對,因為信任感是要慢慢培養起來的,所以經常跟這位建築師談完之後,馬上就GOOGLE、PTT或是請教曾經有過裝潢經驗的朋友一起來檢視,說也奇怪對於GOOGLE、PTT或是身邊朋友的信任感會大於專業建築師的信任感,小弟的解釋就是GOOGLE、PTT或是身邊朋友跟自己本身沒有利益關係,所以不會騙人,所以這樣的信任感是這樣比較出來的,但是這個過程是好的,因為這樣會讓自己慢慢來瞭解裝潢一事,只是那缺乏或是不完全的信任感不要轉換成質疑的心態來面對建築師。

第三:便宜的心態,這兩方邊都有,小弟分類一下:
1.建築師(←為數不多,多數還是有正常的心態跟道德)方面,可以省地方在於裝潢材料跟工班手藝,巧立名目編織一些業主不懂的材料名目,以低廉的材料報以高價格,再來工班手藝這可能一般人就真的無法感受到了,小弟有幸看過豪宅的裝潢跟一般大樓的裝潢(算算也看過1X~2X間),比較能提供給各位版友參考的就是,板材的切割是否平整、每個縫隙的銜接處理、牆面、地板其他屋內既有設施的保護措施、牆面粉刷是否平整及最後清潔過程等等,真的有很大的差異,之前有機會跟專門做豪宅的工班聊過天,我問他們(平均都已經5X歲以上,哇哇哇!!)都專門做豪宅等級的裝潢(主要為重裝潢的房子)應該薪水不錯,他們說他們也是經歷過一番磨練,因為年輕時剛出道默默無聞,接到的案子都比較少(可能半年接不到1個案子),後來慢慢培養出自己的手藝跟經驗,而這個過程基本都要1X年以上,而現在就算開出50K以上的薪水請新手來訓練跟傳承手藝,往往不到幾個月就受不了,寧願接受30K不到的薪水坐在辦公室或是不是運動量大的工作型態來做............,我問他們為何不做一般大樓或是透天的裝潢呢? 做一般裝潢,第一價格會被壓很低(業主手頭預算不多),而且常會被業主不專業的心態對待跟質疑,所以做的不開心,自己的手藝(或稱專業能力)得不到應有的價值跟對待,不如不做,一方面也是這些豪宅的業主真的花的起錢,但如果配合的建築師案量穩定情況之下,也是會接非豪宅的案子..........;所以建築師可以找便宜的工班搭配便宜的材料價格,來承接案子,然後品質就只能碰運氣了。
2.業主(←不正常的心態跟道德,耳聞的算是比較少)方面,或許在心態上真的很不可取,我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說明好了,今天的我不懂裝潢,而且我也不知道材料的品質,我也懶得去瞭解什麼叫裝潢,我知道我要便宜,我只知道我出錢我是老大,我的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在完工之前我的錢不會全部給人,或是剩最後的尾款押著不給,一方面推託一方面以給付尾款為由極盡能事的凹建築師或是工班做東做西送家具、或是巧立名目東扣西扣裝潢設計費等等,而品質方面我都丟給建築師跟工班給我完全負責到好,而我必須控制我的預算跟壓低建築師報給我的價格,但是材料品質不可以打折扣,這樣是不是有種「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請問各位版友要怎麼樣評論這樣的”我”,或許這樣的我的敘述過份主觀,但是這卻是小弟真實遇見的。
綜合上面三個主要問題點,回歸到文章開頭裡的一句話,「建築師是人跟房子之間的協調者」
也就是說裝潢一個家,除了需要建築師依據業主的需求來設計,也需要業主具備基本的認知來完成一個家的裝潢,原則小弟贊述如下,給各位參考一下:

1.建築師面對業主不要具備賺錢的心態來看待業主的需求,因為或許你賺到這個案子但是不是每個案子都一樣順自己的意-----秉持專業,細心服務包(含售後服務),不以利為出發點才能細水長流。
2.業主面對建築師不應以不專業的心態來質疑,也盡量不要天真的以為便宜的東西會有好品質。
新手購屋經驗分享之裝潢認知淺談篇
3.付錢就是老大的心態,出了錢就完全把責任轉嫁到建築師身上,應該需要調整,舉凡裝潢洽談、出圖及丈量過程跟後續自己要求變更階段,這些都是自己出付金錢之外,另外必須付出參與跟瞭解的部分及承擔的責任。
4.接洽建築師的過程,自己是否可以掌握整個設計內容的主導權?還是還要聽取家人、親人及朋友的意見呢? 因為一個人一個意見,一個人一個想法,是否要考量自己以外的人的意見呢? 建議如果是要住在這裡的人那就把意見納入,只是協助出錢的人的意見就再看看吧,畢竟住的是自己。


以上僅為小弟對於裝潢認知的淺談,提供給各位參考
2015-09-09 17:23 發佈
好沒營養的文章

通篇都在教育跟檢討業主

怎麼不檢討一堆資訊不透明又不對等的業界生態?




cash0913 wrote:
B.以業主的角度來看待遭遇的問題:
1.裝潢設計內容不是自己想要的,建築師總是對於交付成果一拖再拖。
2.溝通不良,並且對於報價內容總是模糊帶過。
3.總是拍胸脯保證一些有的沒有的,常常到最後一刻就跳票。
4.報價單上的材料跟現場的不符,卻常以優於報價單上規格的說法來說服,或是以調不到材料需使用價格較高的材料,因為業主要求的期限之下,迫使業主必須接受。
5.裝潢工人素行不良,造成周邊住戶反彈。


你怎麼沒解釋你的B項目要怎麼保障業主讓業主放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