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筆錢,先有完整的路網重要還是輪子改軌道重要, 以下開放理性討論
個人當然覺得路網重要,而且運輸時間要是可以估計的(不一定要精準), 當然路線也要簡單而明瞭
neonboy wrote:
建議將閒置的BRT雙節公車放到台北市中心去跑,照BRT在中港路運作的這麼好的經驗來看
放在台北市中心跑也是可以大幅紓解台北市區的塞車情形
真厲害,單一條BRT可以紓解塞車,早說過BRT快被描述成可以飛天遁地了
沒BRT前塞,有BRT還是塞,優化公車還是塞
不管什麼T, 什麼理論, 什麼門派, 有沒有軌道,
我只知道,
即使是鐵路平交道也會有人誤闖,
就算罰金再重, 就算軌道有保護牆, 就是會有人撞上去,
更別說現在即使路上跑的公車,都會有人用肉身去擋


( 【讀者傻眼】是有多想搭 大媽肉身擋公車)
更別說天候不佳時, 汽、機車有可能會打滑...
【要做軌道, 請做高架或地下化】
↑
光是這句,就已經跳針了許久...
跳針的人不累,看的人/解釋的人都累了...
避免夢魘成真

只能繼續耗下去了

台灣大道不可能拓寬,就算可以,再多車道都不可能容納無限增加的車輛。
所以我們必須思考的是交通運輸的本質,
重要的是讓「人」可以快速的移動,車輛只是工具,當某種工具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時,
我們要做的是換一種工具。
為什麼市民不願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外乎自己開車方便、舒適、快速。
但是現在的事實是,私人車輛已經飽和,大家都開車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塞車。
只能設法讓市民多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
當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比自己開車方便、快速,那市民就會轉而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之前面臨的問題是,開車不方便,但BRT只對少數沿線的市民方便,
那~該怎樣做?是不是應該設法讓更多人方便?
拆BRT?那一切又回到原點而已。是的,原點就是大家一起塞車。
算了,反正事已至此,沒什麼好説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