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道改混合車道 台中市府端出2大亮點 http://udn.com/news/story/7902/782682-%E5%B0%88%E7%94%A8%E9%81%93%E6%94%B9%E6%B7%B7%E5%90%88%E8%BB%8A%E9%81%93-%E5%8F%B0%E4%B8%AD%E5%B8%82%E5%BA%9C%E7%AB%AF%E5%87%BA2%E5%A4%A7%E4%BA%AE%E9%BB%9E
預期七月正式上路後 所發生的問題
1. 所有公車 跟原本BRT將同時行駛專用車道上 但是全部改為上下車刷卡機制 可預見的是上下車時間變久 加上停靠車輛變多有時要大排長龍進月台 後車會受前車影響 就像台北羅斯福路台大公館站一樣 因此可預見以後BRT將失去快速運輸的功能
2. 專用道設置在快慢車道之間 之前屢屢發生 轎車轉換快慢車道擦撞事件 以後專用道上公車 BRT 車次增加 勢必大幅增加 快慢車道轉換時造成事故機率 一發生事故 自然造成後方整排公車BRT 回堵
3.以筆者在台中的經驗 上下班 其實還沒這麼塞 主要是假日時 車流量超過中港路負荷 而且主要在下高速公路到文心路之間 進而回堵上光明陸橋回堵至榮總端
其實這部分可以分兩部分 討論
快車道部分: 河南路左轉車輛多常回堵 這是快車道影響回堵得很主要原因 解決辦法:1. 假日時調控左轉燈時間 2. 或甚至禁止河南路左轉
慢車道部分: 中港路 在光明陸橋跟惠中(或者文心路間) 禁行機車 將機車引導到其他平行道路 有效舒緩慢車道 其實這作法在台北已行之多年 EX 忠孝東西路 博愛路...
筆者不是交通學者專家 更沒有任何政治立場 只是純粹 對於中港路塞車問題 單純的想是不是應該用疏浚(禁止部分路口左轉 引道慢車道機車走替代道路)的作法 而不是再塞更多車輛(580班次公車復駛)進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