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台中市舉辦國慶煙火施放,我有幸也自己開車去觀賞,記得煙火非常壯觀,現場煙火爆炸的聲音,煙花的美麗景緻都讓人回味,當時我是自己開車前往,散場後,人潮洶湧,堵車嚴重,原本要南下,後來反而先北上上西濱才得以回家。
今天也很期待的前往台中港想要再度感受號稱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20吋炮,想必更是勝過12年前的煙火盛況。
下午約4:00從秋紅谷站要搭乘BRT,一到秋紅谷站估計有上百人等著要搭車,現場的指揮人員說實在絕對在事前沒有演練過整個人潮的行進動線,要如何引導人潮循序漸進的搭車,搭車人潮就是擠在一起,沒有什麼秩序,但也還不算太糟糕,每一輛進站的BRT都是爆滿的狀況,每一輛能搭上車的人數幾乎不到10個,接著來了五、六輛車後才勉強擠上車,一路上幾乎下車的人少,想上車的人多,一路擠到了終點站靜宜大學站,結果在靜宜站前面擠了7、8輛BRT的車輛等著要讓乘客下車,一輛車上都擠滿人少說也有100人以上,下車後等刷卡出站,整個塞爆了終點站靜宜大學站,車上擁擠的人潮也都在車上悶著,而靜宜大學與前一站距離應該不到1公里,都沒什麼人,這裡就曝露出交通局與觀光局對交通輸運計劃上都毫無任何思考與歸劃,應該要讓BRT司機在前一站廣播,告知乘客可以下車多行走1公里路會比較快到達,如此讓乘客可以自己決定要塞在車上,還是提前一站下車走路,我相信很多人是願意多走一公里路也不願意擠在像擠沙丁魚的車裡。
好不容易靠站下車,靜宜站有規劃,有行進動線的導引,還不錯不至於太亂,但是由於出口匝門刷卡感應速度實在是慢,人潮出站速度真的很慢,這個部分交通局一定要趕快想辦法解決,為什麼台北捷運公司的進出匝門感應可以那麼快,台中為什麼會弄出一個這麼慢的感應系統呢?
出站後跟著動線進入靜宜大學依序搭上接駁車前往目的地台中港,靜宜接駁車這一部份,我覺得做得還不錯。
整個搭車地點的規劃,行進動線的導引,工作人員的引導,讓人潮的秩序不會很亂,我覺得事前是有用心規劃的。
搭上車後每個人都有座位坐,感覺很舒適,也相當期待待會的煙火秀,約二、三十分鐘後到達台中港,下車後看到3、4個工作人員告知待會結束後,同一地方上車,心想待會人潮要出來,這裡腹地這樣小,沒有動線規劃,人潮要怎麼上車呢?
接著步行進入管制區,沿路人潮眾多,也無規劃人潮行進動線,人潮任意行進,這裡距離主舞台區和煙火施放觀看區應該有2-3公里遠,我覺得應該利用這個地方規劃出離開時的搭車動線,並且一定要有一定人數的工作人員在不同的位置協助引導人潮離開,這樣才能讓搭乘大眾運輸的群眾有秩序的離場。
進入會場便被現場的風沙吹的滿臉灰,眼睛進沙,還好我有帶口罩,避免吃沙吃太多,等待煙火施放的時間到來,結果主持人說煙火施放後,人在主舞台附近的我居然沒看到煙火也沒聽到煙火爆炸聲,再到處看看,總算看到遠處,應該說感覺在南邊非常遠的地方所施放的,這時人群開始從主舞台的地方開始竄動往南走,有的速度飛快,有可能會發生人踩人的可能,主辦單位應該一開始就要引導想要清楚觀看民眾至更後面的南方空曠區,避免煙火施放後,大批民眾又急速移動的狀況發生,這是主辦單位要事前設想規劃的。
煙火施放10分鐘後,風沙著實令人不舒服,煙火也太遠看不清楚加上沒有震撼的爆炸聲,便決定提前離開,開始往回走,部分人潮應該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走出到剛剛下車的地方要搭接駁車回到靜宜大學,現場只能說亂到不行,不知從哪排隊,不知從哪搭車,人擠人,都擠在一起,不知目標在哪邊?擠來擠去大約40分鐘,當中也有群眾爆發口角,車子停了後,整個人潮一擁而上,前面的人被擠上了馬路,非常危險,但是從頭到尾,我沒看到有人在導引人潮,沒有人在維持秩序,警察只在旁觀看,就像是不關己事。
中間有攝影記者也拍了現場亂七八糟的狀況,只能說這個狀況,台中市想要辦理這種大型活動,實在是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后里花博幾年後也要舉辦,這種最基本的事前作業規劃,如果交通局與觀光局的相關公務員沒有能力,我想再過12年情況仍然依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