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開始實價登錄,最近看到一些房仲業者將屋價下修 100~200萬,但也看到一些房仲業者將房價上揚100~600萬之譜,大部分的業者是沒有動靜,這應該是有策略性的,看了好幾個月的房子,常常聽仲介講得天花亂墜,現在已經懶得找仲介了,無奈我們想買屋自助的還是弱勢。
實價登錄,有聽說業者和投資客會故意報高,以免轉手困難,也可以合理抬房價,如果真的是這樣,對自住客的幫助好像不大,畢竟幾乎房子都掌握在仲介手中,他們都有配合的事務所,這聽來真讓人憂心......唉~好像應該繼續租房子,其實現在以租售比來說,租真的比較划算。
因實價登錄,範圍不包含預售屋這一塊,而新成屋部分,要等代銷將所有房屋完銷結案後,
您才會得知大約的成交價格,那時候的房子都賣到一間不剩了,您知道了價格又有啥用?
預售屋轉手是投資客獲利的主要來源,管不到這一塊,功能已被閹一半,至於成屋成交價,
如果業者要跟銀行配合作假,買空賣空,您又如何能判別真偽?
其實台灣的房價要合理化,透過奢侈稅或實價登錄等政策是無效的,因為那只是政府徵稅
的手法之一,並非要打房,而在各方利益糾葛,妥協之下最終的提案版本,必定是後門千百
個的失效版本,完全無效果可言.
台灣房價要合理化,只需要: 差別利率+10年長期持有才能轉售+嚴禁出租這幾點就夠了!
當房市連投資的價值與投機的後門都沒有時,就不存在價格的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