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圈居住地從
中區-火車站附近>
北區-中國醫藥大學附近>
北屯區-太原車站附近>
西屯區-逢甲大鵬新村旁>
西屯區-中科附近
現在工作在西區靠市政府附近。
工作的同事有從烏日,梧棲,彰化,天天通勤上班的。
台中的都會區生活其實相當集中。
在台中的都會區生活的人不乏,彰化、潭子、豐原、沙鹿、梧棲、清水、大甲的人。
台中以前由老市區加上三個屯區 所組成。
現在的大台中 是由大台中+山海兩區組成。
何苦台中人要將自己局限在以前的台中
以前你不認為海線是台中。
現在應該認清海線是台中市的一區。
台北有捷運 你可以有時坐坐淡水線去吃阿給
台中如果藍線規劃至沙鹿、梧棲、台中港從市區道海線的距離就拉近了。
如果有常搭的,巨業跟大甲行應該清楚這個路線的搭車人潮也不少。
藍線延伸到沙鹿清水人潮會是問題嗎?
如果走中港會塞車 當有藍線捷運會沒人搭車嗎?
BRT 有很多優點 也有很多盲點
1.中正路段道路縮編
中正路段道路數量我不認為他可以負荷2.5條 BRT公車道+預收票站。
如果真的要BRT 我希望它改成 中正+民權 去回路線 以民權 跟 中正單向來達成 BRT。
至少這樣設站就不是問題了
而不是讓中正路雙向通行BRT 然後預收站以其他形式
這樣不是跟公車專用道一樣?
2.黎明路口 交流道交會處
無法想像這在被BRT佔據兩線道的結果
3.文心路綠線轉運
台中要蓋捷運 等了十年
等到的是 儘量刪除預算的備案
一個捷運網路 分鐵路 MRT BRT 混搭型
台北捷運四通八達,地下化高架化,銜接方便。
新北市提三環三線,你說這會是牛肉嗎,你會說她一定賠嗎?
台中市就要幫高雄背負,營運虧損的罪名嗎。
既然BRT建造方便也不會影響平面道路,還可刺激搭車人潮。
要不,台北市,新北市剩餘的捷運路段通通改BRT不是更好。
4.其他交錯的平面道路
BRT也好 MRT也好,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便民為主。
而不是為了一條大眾運輸,惡化其他路段的交通。
用惡化交通來改變用路人的習慣,讓市民改搭BRT捷運這不是正面的發展吧。
如果中港,文心用高架化MRT。
對於非開車,開車的用路人都會方便很多。
中港路上的台中生活圈有:
1.建國路-火車站(後站新時代,電子街,建國市場,補習班)>



2.自由路-禮餅太陽堂,舊市府,中女中,電子街,中山公園


2.三民路~柳川-第二市場(婚紗街,台中醫院,一中商圈,中友百貨,一中,中山公園,仁愛醫院)>


3.中華路-中華夜市

4.五權路-台中教育大學,中山醫院,中二中

5.公益路口~英才路口- 誠品 ,NOVA,市民廣場


6.館前路-科博館

7.美村路-SOGO,國立美術館(可靠接駁),金典酒店

9.東興路-漢口國中,永豐棧酒店,長榮桂冠酒店

10.文心路-新市府,捷運綠線

11.惠中~惠來-新光,大遠百,老虎城

12.河南路-逢甲夜市

13.朝富路-朝馬轉運站
14.黎明路-中港交流道

15.安和路-寶成裕元花園酒店,福華大飯店


16.永福路~福雅路-J MALL,台糖量販,城清醫院,台中世貿 >中科


17.東大路-台中榮總,東海大學,東海示範公墓,東大附中 >中科,都會公園


18.國際接-藝術街,東海商圈>中工,都會公園

19.中棲路>>弘光 靜宜 銜接沙路 梧棲 清水 台中港


部分列舉王品集團的主音也是 王品餐飲集團不會在一條沒人朝的路上開一堆旗下的餐飲店
一條中港路加上步行,台中的醫院、商圈、商辦、學校、大飯店、已經去掉台中生活圈的一大半了。
你覺得這條路的實力只需要作個BRT就夠了?他需要靠BRT來提升載客量?
BRT坐下去影響的平面道路不只用路人。
連橫向通行的公車都受影響。
這樣如何形成網路。
不如發展 十字型的綠線 + 藍線MRT 搭配班次較密集尖峰10~離峰20的橫向網路公車,比較實在。
為何台中人不搭公車。
離峰時段,一台公車轉車可能可以等到20~40分。
除了上下班,上下學,台中市公車你要轉車,就是用時間來換。
也因為上下學為主要載客,所以公車網路自然發展成,以車站為中心的,放射狀路線。
橫向交錯的公車班次甚少。
後期發展的補助公車也是路線太長,台中市也不是不會塞車。
造成搭公車很不方便。
很多人問台中人會搭公車嗎?蓋了BRT會搭嗎?
不方便的大眾運輸 就是很少人會搭。
台中人到台北,一樣會搭捷運+公車。
那並非個性,是因為台北公車+捷運方便。
我台北的同學朋友來台中,一樣不會想搭公車。
在台中只有一種習慣就是去統聯、火車站、高鐵會搭公車。
因為班次夠密集。
我是台中人
我想要的是高架輕軌MRT,而不是平面的BRT。
中港路藍線,單靠海線+台中腹地經火車站+高鐵綠線轉乘的人潮就夠了。
BRT蓋了我也會去搭乘。
只是我想要的是MRT,不是拿高捷當藉口來刪減的B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