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價格攤開立案對台中房價的影響


大家對於"公設價格攤開立案"的看法如何

所覺得,要是買了一間50坪(含+8車位坪數)的房子

立案後,變成29.4坪(假設公設30%)

怎麼樣都覺得差很多

已經不是"轉嫁給消費者假設的問題了"

這個法案到底對目前買屋的人影響如何阿?


2009-09-21 1:38 發佈
以現在的情況
每坪20萬 買權狀50坪 公設比30%的房子
等於要花 20*15=300(萬元) 買一堆用得少甚至是用不到的公設
怎麼看都不合理

但就算改成新制
比較外國做法以實際坪數計價賣屋
建商都要賺錢的
一定是把每坪單價拉高
最後總價還是一樣
看了哪一篇公設比的報導後只覺得.....政府管錯方向了吧!!!
因為把主建物、附屬建設+公設的價格標出來是好事,
但是建商應該會把附屬建設+公設的價格標低一點而把價格灌在主建物上.....
結果還是買到一樣的總價呀!!!
ex 600萬的50p房屋好了!!(不含車位),公設比30%就等於有15p的公設+大約3p的附屬建物吧!!
原本房價是12萬/p,那新制要拆開算主建物32p*..萬+15p*..萬+3p*..萬=600萬呀!!
有差嗎???
與其那樣的做法,還不如修法限制公設比的上限,讓我們一般消費者買到更低公設比更安全的房子.....
mocca0922 wrote:
看了哪一篇公設比的報...(恕刪)

不是管錯方向 而是這是世界大家都這樣...這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
這是方便一堆不懂房地產的人 作為選屋標準...一堆人都搞不清楚容積率 遮蔽率 公設比 還有土地持份
(只知道契約上%數用去哪 不知道)

總價一樣 但是人家可以選的更清楚的 那就變成 一個好案跟一個爛案 相對的優點跟缺點被放大檢查
(好啦 讓你主建物$$上升..那附屬公設 $$多少 為什麼我要買這種價錢 自然就好比較了)

公設不是壞事...(因為以前舊公寓低公設的環境很亂 也不是沒看過吧 舊樹林舊萬華那裡一堆 台中舊市區)
而是讓住戶更清楚知道 我到底花去哪裡...更好精算..

就像要1樓店面住戶"全額"負擔電梯公設費用 實在是很不合理得事情..沒停車位的住戶也要一起負擔地下停車場
維護費用 這也很奇怪

當你建商把主建物$$提升到某種程度 自然會被外面透天價格卡到..(相同$$是不是買新成屋透天同地段更好)
沒特定題材 地段沒特好 建材沒特別高級 透天價格相對都很平穩..
(因為土地取得成本好計算..以目前土地行情價+建造成本就可以估算建案本身賣多少錢才合理)

這就像為什麼裝潢業都不敢列詳細項目跟工法跟技巧跟保固一樣 因為列出來就很好比價..
(明明工廠這個東西價錢才多少 為什麼到你手上要四倍價格..可以解釋看看 是因為材質特好 還是怎樣 說清楚
EG.某燈具 某吊扇 某桌椅 ..價格透明 非訂做 為什麼你要這麼貴?..)
價格透明自然價格會便宜 就像電腦一樣..價格透明到了一個誇張的境界...利潤很明顯就只剩下維修這塊而已
從歷史軌跡台中市除土地外, 房價大都長期看跌, 很少有增值的, 這是台中奇蹟.
公設跟私有分開後

私有面積單價上漲是正常的

價格公開透明,才不用聽建商一天到晚再說

台灣房地產比起國外來便宜太多了,單價低多少...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