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王大人這樣說「BRT改制半年 台灣大道運量增27% 」,這是真的嗎?

liohcl wrote:
可能計程車生意都很好...(恕刪)


說到觀光客我又要打你臉了

話說以前BRT在各站上都有英文標示路線上的每個站名

現在只有滿滿的中文而已,字還很小

看來現在的台中只歡迎華人旅客

再說一次重點

你講的那些只要BRT加班次,拉長路線就能解決,改成這樣根本是搞笑

滿滿的繁體中文不帶英文 對中文不好的國際觀光客根本是地獄

現在站名沒有英文 那請馬上打1999 請他修正 我來馬上打 外加寫EMAIL

我會把政府的回信貼上來的 大概要一周

還有BRT那幾個字拆掉也不美化一下 醜死了 乾脆就放上英文拼英好了

這是好主意 讓外國人好看 最近在高鐵看到很多 印尼 菲律賓 泰國 日本 觀光客

有版大一直說 增加BRT的班次就可以減少原本等待時間

這個我不清楚為什麼 林不這麼做

可是 他現在使用海線公車來支援 我覺得做得更好

讓台中人民 與外縣市更了解海線路線 增加旅遊能見度 不適很好嗎 也可以促進台灣大道沿線 觀光客 做公車去機場

推著行李 在公車專用道上面等當然比較舒適 希望有一天 公車專用道的公車 也可以來通來高鐵




liohcl wrote:
現在站名沒有英文 那...(恕刪)


更蠢的事就是這點了

站名有英文喔 可是路線圖完全沒有半點英文
那張圖不是市政府做的,那張圖底下還有寫市政府得到零號出口王柏翔同意(忘了是部落客還是臉書)轉載使用。

不過市府還真是直接使用,沒加上英文等等訊息

liohcl wrote:
以前BRT 只要離開 那個砸口 就算 BRT還在等紅燈 乘客也不能上車


BRT可以看到前方紅燈倒數秒數 只要還是紅燈狀態 有民眾要進站時 BRT並不會發生像你說的情形~

現在的憂化公車也只是沿用以前的BRT模式~

關於BRT 離開匝口 民眾不能上車 我親眼看過

我講一下我那時候的情況 BRT 那一線 是綠燈 可是他剩下 30秒 乘客上車上道25秒

BRT司機剩下五秒要 關車門 趕快過綠燈 可是他可能有些小狀況 比方說 有人站在車門

使他只能在剩下兩秒時離開站 也就是 他離開站的時候 剛好轉成紅燈

為了不脫班 他不會在他等紅燈的時候 等下一批 綠燈過來的乘客 他會離開砸門 等待下一次的綠燈馬上離開

他寧願讓乘客 在月台等下一班 他已經離開砸門了 所以 短邊的乘客 眼睜睜的看著眼前的BRT不能上車

縱使 還可能有30秒 (假設全程40秒紅燈 短邊乘客 10秒就到砸口了)

所以乘客還要等下一班 可能要五到十分鐘 順利的話

不順的話 如同中天新聞的 20-30分鐘都有 這是現在的公車專用道可以修正的部分

liohcl wrote:
還有回前前一個版大 如果公車沒有停在爭雨棚前面 一定要淋雨 要請政府做雨棚 沒問題 我馬上打1999


1999就麻煩您打了 !


liohcl wrote:
火車站 你知道的 一次來三五台公車 根本不可能停在爭雨棚前面 還好今天雨沒很大
不然為那些乘客擔心 (台中有一個特點 不常下雨 這會影響空氣品質)
300的乘車處 前面有一個大廣場 然後 人可以拿掉雨傘 溫拿的在公車專用道排隊等
如果有座的需求(孕婦 受傷者 前面很多人 就等下一班 下一班就有優先權上車 所以一定有位子)
如果是在161台中商旅前面的公車等待區 又小 又擠 還有很多廢氣 有公車專用道的空間當然好(請看我前面放的照片 強烈對比)
161那個沒有排隊動線 就是用搶的上車


您說的這些優點 就是原BRT就有的優點阿 ~
且如果閘門啟用 站外刷卡 更是絕對會優雅的排隊上車
而不用搶的
現在的優化公車就是大家搶上下車 實際感受


liohcl wrote:
那個外國人可以十秒上車 第一 是少了站外刷卡 第二 以前BRT 只要離開 那個砸口 就算 BRT還在等紅燈 乘客也不能上車
現在 通常有兩台在月台 第一台 不能上 第二台也可以上 (世界方便)

所以您覺得不站外刷卡的優點就是可以讓人搶上車
用搶的 用跑的 強行上車的 對嗎 ?
第一台 不能上 第二台就可以上
恩 ... 如果那個外國人是跑到第二台車上上車的 ,
加上他過馬路到後面月台的這距離時間他才花了十秒...
果然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跑步也比較快 !
您可能算錯時間了哦 !

現在通常有兩台在月台 ...
天啊 ...
班次倍增後的優點 就是每次都有兩台車在同一個站
您說的沒錯 很多時候後面還跟著第三台第四台車呢~
優化公車果然是用心良苦 讓第一台車載完所有乘客後
第二台車的功能就是讓奔跑上來的乘客能夠迅速地衝上來~~~
那 跟在後面的第三第四台車的功能是 ...?
照您這樣說 這個功能原BRT也可以達成阿
就是增加班次讓每台BRT後面又跟著第二台BRT啊 哈哈
這樣不就有這個功能了 而且還可以紓解運量



liohcl wrote:
今天讓海線的同胞可以在公車專用道上下車 我覺得是一個很進步的作法 雖然我不是住在海線
這樣的設計 讓觀光客 容易去海線 機場 也讓海線的同胞 容易來市區
並且讓 原本的火車站到靜宜 速度沒有變慢 實際上52分鐘 大家可以搭搭看 減少了等車時間 並且較為舒適的搭車


讓海線的同胞 可以不用轉車是進步的作法 這我同意
所以原BRT也規畫要繼續延伸到海線啊 XDD
台中火車站後要延伸到太平呢 !
而且 轉車就是不進步的作法嗎 ?
您不是在台北住很久了 台北要不要轉車
您不是很愛東京 東京要不要轉車 ?
好吧 您還是堅持速度沒有變慢
那我也還是堅持速度變慢
我也沒辦法說您錯 因為您也實際搭乘過
但您也不能說我有錯 因為我一個禮拜至少搭乘一次 !
從前BRT天天搭乘 !
實際感受變慢 我非常明顯感受!



liohcl wrote:
台中早就該使用公車專用道了 現在的公車專用道做得比台北還大還漂亮 速度又很快 讚

WOW... 原本設計給BRT的BRT系統
莫名其妙變成給一堆公車都擠在上面後
就變成是比台北的公車道還大還漂亮還快的公車道了哦 !
原BRT果然是神設計啊 !

全世界早就在使用BRT系統了
結果台中有了以後又拆除了
天啊 ... 我的天 ...


一開始BRT試營運時 我也很疑惑
都這樣搞了 為甚麼慢車道還有其他公車
我後來想想 因為這些原本開在台灣大道上的公車業者
當然不想讓自己失去這些賺錢的路線啊
所以我總是想 如果可以協調的話
就讓這些公車業者 再增班的BRT班次中
取得幾台的營運權
代價是這些原本在慢車道上跑的 車站-靜宜這段的車消失
而在車站 跟靜宜這兩站負責轉乘的工作就好
而那些會去文心路 會去逢甲的車子
也比照辦理
絕對慢車道就沒有公車了 !

我期待您回應我哦 ~
您的回應都非常引人省思~~~
讓我覺得趣味富饒~~~



liohcl wrote:
火車站 你知道的 一次來三五台公車 根本不可能停在爭雨棚前面 還好今天雨沒很大
不然為那些乘客擔心 (台中有一個特點 不常下雨 這會影響空氣品質)
300的乘車處 前面有一個大廣場 然後 人可以拿掉雨傘 溫拿的在公車專用道排隊等
如果有座的需求(孕婦 受傷者 前面很多人 就等下一班 下一班就有優先權上車 所以一定有位子)
如果是在161台中商旅前面的公車等待區 又小 又擠 還有很多廢氣 有公車專用道的空間當然好(請看我前面放的照片 強烈對比)
161那個沒有排隊動線 就是用搶的上車


您說的這些優點 就是原BRT就有的優點阿 ~
且如果閘門啟用 站外刷卡 更是絕對會優雅的排隊上車
而不用搶的
現在的優化公車就是大家搶上下車 實際感受淚
^^^^^^^^^^^^^^^^^^^^^^^^^^^^^^^^^^^^^^^^^^^

可是以前的 有人流會卡在砸口 下車的人要出去 上車的人要進去 容易卡在砸口

現在 上車 BRT有三個感應 今天有80個人上車 1-2min就完全好 坐定了要出發了 還稍微等了一下後面乘客





liohcl wrote:
那個外國人可以十秒上車 第一 是少了站外刷卡 第二 以前BRT 只要離開 那個砸口 就算 BRT還在等紅燈 乘客也不能上車
現在 通常有兩台在月台 第一台 不能上 第二台也可以上 (世界方便)

所以您覺得不站外刷卡的優點就是可以讓人搶上車
用搶的 用跑的 強行上車的 對嗎 ?
第一台 不能上 第二台就可以上
恩 ... 如果那個外國人是跑到第二台車上上車的 ,
加上他過馬路到後面月台的這距離時間他才花了十秒...
果然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跑步也比較快 !
您可能算錯時間了哦 !

^^^^^^^^^^^^^^^^^^^^^^^^^^^ 用跑的是比較不好 不過他確實用跑的 也大概是花十秒鐘 因為我正要下車

我在門口看得很清楚 外國人跑得蠻快的 其實他可以不用這麼危險 後面車還多的呢


現在通常有兩台在月台 ...
天啊 ...
班次倍增後的優點 就是每次都有兩台車在同一個站笑笑笑
您說的沒錯 很多時候後面還跟著第三台第四台車呢~
優化公車果然是用心良苦 讓第一台車載完所有乘客後
第二台車的功能就是讓奔跑上來的乘客能夠迅速地衝上來~~~
那 跟在後面的第三第四台車的功能是 ...?
^^^^^^^^^^^^^^^^^^^^^^^^^^^^^^^^^^

實際上 是沒有這麼誇張的 建議年明天下午去做看看 人還蠻多的

照您這樣說 這個功能原BRT也可以達成阿
就是增加班次讓每台BRT後面又跟著第二台BRT啊 哈哈
這樣不就有這個功能了 而且還可以紓解運量



liohcl wrote:
今天讓海線的同胞可以在公車專用道上下車 我覺得是一個很進步的作法 雖然我不是住在海線
這樣的設計 讓觀光客 容易去海線 機場 也讓海線的同胞 容易來市區
並且讓 原本的火車站到靜宜 速度沒有變慢 實際上52分鐘 大家可以搭搭看 減少了等車時間 並且較為舒適的搭車


讓海線的同胞 可以不用轉車是進步的作法 這我同意
所以原BRT也規畫要繼續延伸到海線啊 XDD
台中火車站後要延伸到太平呢 !
而且 轉車就是不進步的作法嗎 ?
^^^^^^^^^^^^^^^^^^^^^^^^ 重點是 林做多海線 讓海線人方便轉車 我覺得這樣很好
您不是在台北住很久了 台北要不要轉車

^^^^^^^^^^^^^^^^^^^^^^^^^^^能在公車專用道上面轉車當然比較方便 10-30秒可以順利轉車 不是很方便嗎

您不是很愛東京 東京要不要轉車 ?
^^^^^^^^^^^^^^^^^^^^^^^^^^^^^^^^^
轉車 我已經轉車很多年了 重點是 現在可以舒適的在公車專用道上面轉車 對海線人民 是一大福利

好吧 您還是堅持速度沒有變慢
那我也還是堅持速度變慢
我也沒辦法說您錯 因為您也實際搭乘過
但您也不能說我有錯 因為我一個禮拜至少搭乘一次 !
從前BRT天天搭乘 !
實際感受變慢 我非常明顯感受!

請問您以前搭 是幾分鐘呢 52分鐘應該跟您以前搭的 有差很多嗎

liohcl wrote:
台中早就該使用公車專用道了 現在的公車專用道做得比台北還大還漂亮 速度又很快 讚

WOW... 原本設計給BRT的BRT系統
莫名其妙變成給一堆公車都擠在上面後
就變成是比台北的公車道還大還漂亮還快的公車道了哦 !
原BRT果然是神設計啊 !

全世界早就在使用BRT系統了
結果台中有了以後又拆除了
天啊 ... 我的天 ...


一開始BRT試營運時 我也很疑惑
都這樣搞了 為甚麼慢車道還有其他公車
我後來想想 因為這些原本開在台灣大道上的公車業者
當然不想讓自己失去這些賺錢的路線啊
所以我總是想 如果可以協調的話
就讓這些公車業者 再增班的BRT班次中
取得幾台的營運權
代價是這些原本在慢車道上跑的 車站-靜宜這段的車消失
而在車站 跟靜宜這兩站負責轉乘的工作就好
而那些會去文心路 會去逢甲的車子
也比照辦理
絕對慢車道就沒有公車了 !
^^^^^^^^^^^^^^^^^^^^^^^^^^這我看不懂

慢車道是一定會有公車的 除非通通擠去公車專用道

去高鐵 從秋虹谷轉 去中科 從東海轉


我期待您回應我哦 ~
您的回應都非常引人省思~~~
讓我覺得趣味富饒~~~
今天台中難得下雨,沒想到我居然遇到前胡市長,
我向他致敬,因為他還是很關心台中的發展
只是他也不敢發聲,因為許多看顏色發言的人
實在太可怕了!!
liohcl wrote:
關於BRT 離開匝口 民眾不能上車 我親眼看過
我講一下我那時候的情況 BRT 那一線 是綠燈 可是他剩下 30秒 乘客上車上道25秒
BRT司機剩下五秒要 關車門 趕快過綠燈 可是他可能有些小狀況 比方說 有人站在車門
使他只能在剩下兩秒時離開站 也就是 他離開站的時候 剛好轉成紅燈
為了不脫班 他不會在他等紅燈的時候 等下一批 綠燈過來的乘客 他會離開砸門 等待下一次的綠燈馬上離開
他寧願讓乘客 在月台等下一班 他已經離開砸門了 所以 短邊的乘客 眼睜睜的看著眼前的BRT不能上車
縱使 還可能有30秒 (假設全程40秒紅燈 短邊乘客 10秒就到砸口了)
所以乘客還要等下一班 可能要五到十分鐘 順利的話
不順的話 如同中天新聞的 20-30分鐘都有 這是現在的公車專用道可以修正的部分


報告各位版大 熱烈的討論果然是有回報的
我終於突破盲腸 從中得出27%運量從何而來的其中一個因素是什麼了
原來就是每個月台上放滿三四台車(至少兩台)
然後停用妨礙奔跑的站外刷卡 拆除妨礙上下車的閘門
然後以前跑不上BRT的乘客 奮力一跑
就趕上車了 27%就這樣跑出來了 !
市府應該要為這些願意跑上車的人頒發榮譽市民獎
我願意每次都跑上車 !!!!!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