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會讓人有一些擔心
以長期路網而言
台中主要還是以放射狀為主
而中心點是在舊火車站
這讓人有種廿年前的舊思維的感覺
如果規劃手筆來自北捷
且當初有要幫高鐵解套的作法還先於台中的真正急需路段
那到底是誰的角度在建設
(雖說不管怎樣還是那一批人承包所有工程)
稍有一點環的感覺的
是綠線
除了小部與台鐵路線共路線外
綠線及後續的其他路網好像跟不上新區域的發展
(烏日倒是先期受惠)
如果這放射狀的路網中間沒有其他大眾交通工具銜接的話
會變成都在繞路
無法很快接近直線或小彎曲就到
台中這路網似乎至少要再補上第二環
或是用其他不同系統的載具來銜接
換越多載具越不便利
越少載具的更替越方便市民
但是否是用最貴的方式才好
就真的要好好撥算盤了
如果完成後是市府獨力經營
台中市府準備一年拿多少錢出來燒
現行的免費公車
目的在培養公共運具的使用人口
這部分的錢也都算進來
還有關於各地捷運的營運成本
高捷是把營建算進來攤(私人公司蓋的,私人經營)
台北是把建置費用不算(國家蓋的,私人經營)
台中又有點不同(國家花錢蓋,國家經營)
成本的算法及看法都不同
很難比
不過一定都是虧錢(因為工程一定搞很大)
只是看政府要大虧還是小虧(犧牲一點效率)
台北在沒有捷運之前,有很多線公車尖峰時段都是每5分鐘好幾班車在開
號稱蟑螂公車其中一線605從汐止到台北車站
尖峰時段我曾在台北車站看過,同一時間四台605幾乎同時靠站,而且都客滿
台北人口集中的程度全台最高
若是這樣集中的程度,都無法讓捷運賺錢,那就真的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蓋捷運了
在台北,很多地方讓你連停機車的地方都很難找
你不搭乘大眾捷運,不是費盡心思找地方停車,再不就隨便停而等著收罰單
而罰單或是停車費的錢,來坐大眾捷運的錢,往往都還有剩下
所以台北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會使用率這麼高
若是台北可以停車方便,就我個人來說我也不想搭乘大眾運輸系統
因為公車都會繞路(為了要多載客賺錢),都會浪費很多時間
若是停車方便,我都願意多花點錢自己開車或騎車
就如我朋友所說
高雄的捷運,有部分的原因是離他要去的地方都太遠,而且公車轉乘也不方便
即使捷運站離他家走路不到三分鐘,他還是寧願自己騎機車去還比較快
若是台中停車的便利性與高雄一樣的話
個人猜測,即使台中捷運蓋好,短時間內應該也跟高捷一樣,會虧一段時間
只是要多久才能扭轉台中人對捷運的依賴
就讓"事後諸葛"來評斷吧,現在談是不會有結果的
egogeorge wrote:
大家凸你是有原因的,...(恕刪)
對對對 大家都凸我
因為青蛙的世界太簡單 但我中間沒說到中港嗎
你為什麼就拿一中拿凸我
我不懂 自己的城市 不希望看著他好嗎 對 我還年輕 對這世界甚至這個國家還有夢
我希望他可以繼續向上 市公車真的沒那麼差 至少跟台灣其他城市比是這樣子沒錯!
所以我為他辯解 有錯嗎 既然大大對這個城市沒夢了 覺得他太爛 就這樣 建設去台北就好了
那你現在踩著的土地叫甚麼 住這 你不覺得丟臉嗎?
既然 板大不是那麼年輕 夢醒了 在現實中 為什麼是在拿著大砲轟青蛙
而不是為了自己所想要 所無奈的努力
podman wrote:
我想收回我的發言.....(恕刪)
因為那裏不見市區
那裏非常非常落後 同一個路線還有26
那就是完完全全學生通勤用
記得 萬和國中放學時間
公車還會停在門口等 那裏不是市區!!!!!
(我在那住了9年 相信我 我比你清楚!)
行人及自行車道空間被壓縮,停車場永遠不夠用,汽機車反而為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帶來隔閡。
人們在城市中一棟無法與他人接觸,封閉在自己的小空間裡。
所以在1980年代有學者提出"新都市主義",接著再1999年又衍伸出"新徒步主義"。
城市的交通主軸又回到行人及自行車身上,當交通壅塞導致公車的效率低落。
要讓行人自行車也能隨意且高效率的到達城市任何角落,就只剩捷運系統了。
拿台中舊市區的中區為例,因為該區內的道路狹小,其實已經不適合開放大量汽機車進入該區了。
這個區域內除了交通主幹道外,街廓內的狹小巷弄應該全規畫成行人徒步區。
捷運系統又包括捷運化鐵路(電車)、MRT(地鐵)、LRT(輕軌)、BRT(巴士捷運)等數種系統。
搭配台鐵、台中捷運以及將主要公車路線升級成BRT或LRT系統,再加上園道編織成網狀動線。
例如在自由路、三民路、五權路、林森路、民權路規劃BRT或LRT經過。
搭配捷運化的台鐵山線及台中捷運藍橘兩線,再加上傳統公車路網。
就不信這麼做大眾運輸系統的便利性還會輸給汽機車。
只要不讓大量汽機車進入該區就能有效解決舊市區的交通雍塞問題了。
因為捷運系統能夠跟汽機車分離運行,所以完全不受道路交通影響。
而公車就算再怎麼提升,遇到塞車一樣給你掛在路上。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