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台中市府建設西屯水湳經貿園區/水湳智慧城/中央公園,五大專用區多元智慧服務

水湳綠藝:低碳智慧與生態共融的公共藝術空間
2024-12-31|撰文者: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水湳經貿園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與北屯區的交界,原址為臺中水湳機場,占地面積達254公頃。整體開發以「智慧、低碳、環境共生」為核心理念,共規劃了經貿、生態住宅、文化商業、創新研發及文教等五大專用區,並投入多項重大公共工程建設,期待透過本園區帶動臺中城市發展,擘劃更具前瞻性及創意性的國際城市。其中,中央公園是園區亮點之一,不僅提供市民與遊客休閒、運動、遊憩及參與藝文活動的空間,同時打造多樣化地景和生態棲息地,成為都市中的綠洲。此外,園區內的公共藝術設置也成為一大亮點。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為量身打造園區特色公共藝術作品,並呼應中央公園以「低碳」、「智慧」及「環境共生」為設計理念,將全案分為甲、乙、丙三案分別執行:甲案採邀請比件,由喜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畫9組(件)國內外藝術作品;乙案透過公開徵選,遴選出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紅聲數位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何理互動設計有限公司、相樣創藝有限公司及物件美好設計有限公司,共創作5組(件)藝術作品,皆已設置完成;丙案則以邀請比件方式進行,國內科技藝術家陶亞倫運用AR擴增實境技術,設計出虛實結合的創意作品,展現與甲乙案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計畫旨在透過藝術創作,讓水湳經貿園區成為兼具自然與人文的藝術廊道,並讓民眾透過公共藝術與環境產生互動與對話,進一步認識水湳的歷史與發展,增進對園區的印象。

《綠蔭.菁菁》形意藝術空間有限公司/吳建福
《綠蔭.菁菁》以五色鳥為發想,五色鳥是臺灣特有種鳥類,顧名思義共有五種羽色,常見於低海拔地區與都會公園。《綠蔭.菁菁》將其轉化為將近10公尺的大型景觀雕塑。觀者可走進作品內部休息,坐在裡面享受光影的變化,通透的支架構造,讓陽光與風能穿透其中。

作品位於中央公園的芒果山森林綠地,作品以不鏽鋼及馬賽克為媒材,內部結合手工製作的釉燒陶板;羽毛部分則嵌入琉璃,在陽光的照映下閃閃發光,使作品色彩更顯生動。此外,五色鳥的周圍設置3顆蛋形馬賽克座椅,增加公共藝術與民眾的互動性,呼應藝術、民眾與環境共生的概念。



《蕴蘊之湳 Pipe》物件美好設計有限公司/賴亭玟、馬君輔
「湳」的原意為積水、泥濘地,也可想像成「水氾濫」的樣態,「蘊」有枯草、亂麻的意思,也象徵「恣意生長」,象徵水源與綠意的自由生長。作品以巨大的水管為靈感,與周圍草坡融合,且形體扭曲變形,猶如融化一般,讓觀者感受日常物件的全新詮釋。

該作品為一組2件組成,分別位於中央公園平衡體驗區下方乾式滯洪池兩側,作品尾端站立著猶如融化的青蛙和貓咪雕塑,極具趣味性。水管中間部分,藝術家以不鏽鋼為媒材,以手工敲打出不規則的波浪曲線,使其在夜間時於燈光照映下,呈現波光粼粼的光影變化,為夜晚的公園營造奇幻效果。



《綠野遊蹤》相樣創藝有限公司/郭國相
《綠野遊蹤》以大小不同的連續圓弧,排列出形似毛毛蟲的造型,全長接近10公尺,彷彿毛毛蟲自在地匍匐前進,遊走於公園的綠色草地間,象徵中央公園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

作品位於園內紅、藍步道交匯處,白天時,大人小孩都可以進入作品內部與其互動,感受不一樣的公共藝術;到了夜晚,內置照明將其轉變為燈光長廊,提供民眾穿越時光隧道的體驗,藉由互動讓民眾更加親近大自然,與自然環境產生共鳴,實現空間美化與環境永續的目標。

此外,《綠野遊蹤》於近期國際舞臺大放異彩,連獲2024倫敦設計獎(London Design Awards)、繆思設計獎(MUSE Design Awards)、法國設計獎(French Design Awards)以及瑞士BLT設計獎(Built Design Awards)等四大國際設計競賽建築設計類公共藝術金獎,除了是對藝術家的肯定之外,也讓臺中市推動城市美學的努力獲得國際肯定。




島球訊號》紅聲數位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陳昱廷
《島球訊號》作品結合藝術與科技,12顆大小不一的球體,彷彿氣泡飄浮在森林中,與樹木交織共存,讓觀者有如置身異想世界。作品以氣泡的造型,呈現呼吸的意象感,球體表面的感應裝置會隨著環境溫度而變換著各式色彩,猶如在呼吸一般,降低了人造光的使用,最大限度去減少對環境的干擾,傳遞低碳永續的設置理念。
作品位於生活體驗區旁洞洞板區,遠遠看去,一連串大大小小的氣泡,與球體、樹木、天空和大地融為一體,如同來到科幻世界,到了夜晚時分,球體,充滿了夢幻感。



《微觀複印》何理互動設計有限公司/葉彥伯
《微觀複印》係由一組4件裝置組成,以「映照觀察」為核心概念,利用「鏡像成影」技術,激發觀者對環境的細膩感知與探索行為。此作品將觀看作為感知的起點,喚起觀者對自身在場性的覺察,進一步探索民眾、藝術、環境三者的關係。透過裝置中的鏡面,公園內的自然景觀被複製和再現,展現「藝術」與「自然」結合的可能。

作品位於中央公園生活體驗區後方密林區,作品透過鏡面、金屬及燈光,作品以「鏡像」反映周遭環境的景貌、樹影、雲彩及日光,將環境中的景色刻印於作品中,作品的樣貌也因為環境、視角及光線而幻化出無盡的變化。


除了公共藝術的設置外,民眾參與也是公共藝術計畫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藝術家分別舉辦馬賽克拼貼工作坊、植物拓印工作坊、泥光計畫—泥作工作坊、氰版藍曬工作坊、創意造型體驗工作坊、金工手作體驗工作坊,藉由藝術手作教學,推廣本案環境永續概念,讓小朋友們除了體驗不同材質的手作趣味之外,也深刻理解公共藝術結合環境、永續與共生的重要性。

透過《綠蔭.菁菁》、《蕴蘊之湳 Pipe》、《綠野遊蹤》、《島球訊號》與《微觀複印》等作品,水湳中央公園塑造了低碳智慧的生態場域,並以公共藝術作為媒介,促進人與環境的互動與共鳴。這不僅為臺中市民創造了一個融入自然與文化的幸福空間,也為未來城市綠化與公共藝術的結合提供了重要啟示。

歡迎市民到水湳中央公園感受公共藝術之美,與家人朋友一起共度美好的休閒時光。相關訊息可至「水湳展新顏」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uinan.Public.Art)查詢。
台中跨年晚會捷運、接駁車疏運奏效,凌晨1點半車流恢復正常
「2025蛇現幸福-台中跨年晚會」主打全台唯一全A咖超級跨年演唱會,吸引大批民眾參與盛會,昨(31)日在水湳中央公園絢麗煙火與熱鬧倒數聲中圓滿落幕。交通局表示,大力宣傳「搭乘捷運、接駁車最方便」疏運計畫奏效,此次特別在河南路設置接駁車專用道,與一般車流分流提升接駁效率,當晚出動近370班次接駁車,成功將大量人潮快速輸運至各交通節點,跨年晚會活動周邊車流也在凌晨1點半順利恢復正常,整體疏運秩序良好。

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水湳中央公園擁有多次承辦大型活動的經驗,但跨年晚會湧入眾多人潮車流,交通挑戰更為嚴峻,因應疏運措施,交通局在活動前即啟動周密規劃,透過多元宣導呼籲民眾多多運用搭乘捷運、接駁車方式到達會場,並提供市府線、松竹線及水湳線三條免費接駁路線,串聯高鐵、台鐵與捷運等重要交通節點與會場外圍停車場,提升民眾往返會場的便利性。

葉局長提及,依捷運疏運數據顯示,市府站運量為第一,多數民眾搭捷運轉接駁車,其次在文華高中站或文心櫻花站下車後,步行約20分鐘即抵達跨年晚會的會場,市府推廣「捷運+步行」獲很多民眾認同,將可成為未來中央公園舉辦大型活動時的交通指南,今年持續利用甘肅路布設人行通廊,在尖峰時段管制部分路口車流,引導民眾到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經現場觀察,進場人流大多分散,活動結束後則以步行離場為主,交通疏運井然有序。

交通局表示,跨年晚會因應民眾需求,動員近百輛接駁車,並依據以往活動經驗結合大數據分析,預測各路線人潮靈活調度車輛,讓接駁車維持穩定發車頻率,確保現場車等人的狀態,交通局檢視過往疏運經驗,發現民眾大多選擇騎乘機車前來,擴大規劃創研21及公51兩處臨時機車停車區,共4,500格供民眾停放,各機車及汽車停車場大約於晚間10時陸續達滿場,且周邊停車秩序佳,停車場域規劃貼近民眾實際需求效益。

「小君表現亮眼!鏡頭君展現實力」,交通局結合鏡頭君的跨年即時交通網頁,以影像同步呈現會場周邊路況,出發前查詢會場周邊剩餘車位,避免現場找車位的困擾,亦可查詢接駁車資訊及閱讀懶人包圖卡等多功能服務,讓民眾直呼有夠方便!

葉局長指出,跨年活動的尖峰特性增加不少交通疏運壓力,交通局審慎以對,提前沙盤推演各種情境,也感謝警察局、交管人員、交通局團隊協助周邊交通管制,並向市民致上謝意,感謝共同配合交通管制與疏運措施,讓跨年晚會畫下完美句點,與台中市民一起迎接2025幸福滿滿的新年。(1/1*12)*交通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洪小姐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60227


水湳經貿園區退縮帶綠美化,地政局:持續推動低碳永續目標
水湳經貿園區為台中市最具發展前景區域之一,周邊土地亦配合園區規劃目標訂有綠美化相關的開發規範。台中市政府地政局近期針對凱旋路周邊配餘地退縮綠帶進行綠美化植裁工程,協助推動台中市開發區邁向低碳及永續發展的目標。

地政局長吳存金表示,水湳經貿園區是地政局透過區段徵收方式整體開發,採同期、分區方式辦理區段徵收,將公、私有土地進行整合開發,開發範圍總計共251公頃,歷經10餘年艱辛開發成功,成功翻轉退役舊機場,打造國際化公共建設。園區占地面積約67公頃,擁有「台中之肺」盛名的中央公園為台中都會區最大的綠地空間,地政局為持續推動該區「智慧、低碳、創新」規劃目標,有別以往開發區僅使用鐵絲圍籬及車阻做為區隔,近期針對凱旋路周邊配餘地退縮綠帶,以種植灌木方式施作綠籬,有效發揮景觀綠化、吸收二氧化碳等功能,改善空氣品質,提升整體視覺及環境景觀。

地政局補充說明,隨著園區內中央公園、中央球場及飛行美樂地特色遊戲場等公共設施陸續完工,部分民眾不熟悉停車規劃,將汽機車違規停放於退縮綠帶,影響行人通行安全及環境景觀。近期退縮縮綠帶施作綠籬後,也可改善違規停車情形,保障行人用路安全,同時美化市容環境及提升周遭環境品質,協助推動城市邁向淨零發展,打造永續宜居城市。(1/4*7)*地政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地政局 陳小姐
聯絡電話:04-2289111分機63633


2026水湳轉運中心完工,台中開啟交通無縫新時代
還記得小時候搭乘客運和公車出行時的興奮感嗎?如今,在追求環保減碳的同時,越來越多人開始減少使用汽機車,轉而選擇大眾交通工具。透過車窗外的風景,這段通勤時間成為了上下班前後沉澱心靈的寶貴時光。隨著台中市公車路網的改革,現有235條公車路線可以去到無數城鄉,其中「轉運中心」的轉乘功能,更猶如便捷的「交通任意門」,以逐漸成型的水湳轉運中心為例,未來它將如何提升台中交通的友善度,帶來哪些深遠的影響?

海空雙港、三鐵共構還不夠,台中為何推客運四大轉運中心?
台中是台灣,也是中台灣的重要國際與國內旅運樞紐,然而要打造能到達台中每個角落的交通路網,客運仍是相當關鍵的角色。

近年來,台中市以「幸福,便利,我們的家(HOME, Humanity, Opportunity, Mobility, Ecology)」積極發展交通建設,在市長上任前台中沒有轉運中心,上任後克服重重困難,規劃興建水湳、豐原、台中火車站、烏日等4座轉運中心。

這四大轉運中心分別位於豐原(已啟用)、台中車站(預計2025完工)、水湳(計2026完工)、及烏日(籌備規劃中),串連國道客運、市區公車、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整合,以完整高鐵與台鐵的運輸空白,提供更加靈活、經濟且低碳的交通選擇,更能為偏鄉居民帶來的運輸服務、形成便捷的低碳網絡,但這樣的成果與願景也並非一帆風順。

提到台中公車的發展史,台中市公共運輸及捷運工程處代理處長陳文政表示,90年代之前的公車路線主要以台中火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向外延伸,缺乏橫向公車路線連結,搭乘公車非常不便,「當時想從中清路搭公車到新光三越,必須先搭中清路上的公車到台中火車站,然後再換中港路的公車到新光三越。」

陳文政進一步提到且因公車路線起迄點缺乏妥善的場站規劃,造成車輛行駛到端點之後被迫停放路邊待班,或是司機缺乏休息空間等問題,諸多不良規劃讓大眾運輸無法成為民眾的首選移動方式。

不過,台中市在90年代以後積極推動公車路網改革,包括規劃高潛力公車,TTJ公車路網,縣市合併後推行八公里免費,十公里免費及雙十公車優惠等政策,使公車路線數量從早期的二三十條大幅增加至現今的235條。

然而,僅增加路線數量並不足以構建完善的公車搭乘環境,轉運中心的設置更是關鍵。陳文政指出,台北市的公車路線多規劃為「站對站」模式,起訖點多設置於調度場站,有效提升路線營運效率。因此,盧市長以四大轉運中心,六大幹線公車,打造「無縫轉乘」的大眾運輸網絡,乘客可在轉運中心快速轉乘不同路線,實現「交通任意門」的目標。

台中市的北極星,水湳轉運中心將於2026年完工
在台中市長盧秀燕推動「交通任意門」的政策目標下,位於國際會展中心、台中綠美圖及中央公園等公共設施之中的水湳轉運中心,預計將在2026年完工。除了肩負城際運輸的重大任務外,水湳經貿園區位於台中市重點發展區域,未來將吸引大量人潮,並成為國道客運的重要樞紐。

陳文政指出,水湳轉運中心鄰近國道一號及74號快速道路,能快速連結周邊城市。由於台中位於台灣西部的中間點,未來也將吸引國道客運業者進駐,為西半部的國道客運注入活水,加上地處中清交流道旁,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便捷度可望吸引搭乘國道客運的人潮回流。此外,水湳轉運中心也規劃與台中捷運橘線交會,乘客可在此轉乘捷運,前往台中市區各地。

快移動時代,為何「交通任意門」的拼圖仍需要客運?
記者好奇為什麼水湳轉運中心對於國道客運有著重要地位?陳文政提到,在高鐵出現後,因其速度快、行駛時間短,因此改變許多旅客的搭乘習慣,常利用高鐵南來北往。

但是,以台中到台北來說,旅客光從台中各地區到高鐵站常需耗時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加上高鐵行駛時間,也需要1.5至2小時才能到台北。未來如果居住在水湳轉運中心周邊區域的民眾選擇到此搭乘國道客運,可能不到2小時就能抵達台北,除了時間差不多外,也省下往來高鐵站的路程時間及部分交通費。

這也是水湳轉運中心對於串聯起國道交通路網的效益所在,讓水湳不只是台中的一個轉運站,更是全台灣的轉運站。未來將以不同的國道客運路線聯運的概念,結合科技力量推出手機APP整合串聯,讓旅客能輕鬆了解轉乘各路線客運的換乘時間,手機APP甚至可以將客運的購票付費系統整合,讓民眾一機在手就可以輕鬆快速查詢班次及訂購車票完成旅程。

預計在水湳轉運中心完工啟用後,每日國道客運進出班次將超過1,500班,進出站旅客數將達2.3萬人次。除了提供候車民眾休憩空間及交通服務外,還將引進多樣化的商業機能,增加轉運站的營運及周邊經濟收入。

「最美轉運中心」也是台中交通網絡的新北極星
值得一提的是,水湳轉運中心因位於水湳經貿園區最北端,設計主軸以北極之星為概念,象徵著園區的北極星。同時,設計上也融入侯鳥飛行、旅行及回歸的概念,預期落成後將成為台中的另一座建築亮點,成為全國「最美轉運中心」。

除了新穎的外觀,功能規劃上也極具巧思。水湳轉運中心將是一座全太陽能屋頂的建築,並首創在轉運站內設置膠囊式司機休息室,兼顧男、女司機的需求,提供獨立的休息空間,確保司機的安全休息,提升國道行車安全。此外,廣設電動車充電設備,低碳汽車車位共有278席,旨在推動台中整體綠色交通發展,並預留電動機車換電及大客車充電設備的空間。

水湳轉運中心在2026年落成後,預計將吸引大量人潮,商業機能規劃備受關注。陳文政表示,水湳轉運中心將採用BOT模式開發,結合商場、餐飲及娛樂等功能,打造複合式交通樞紐。除了作為轉運站,還將在特色店家的引進下,規劃出不小的公共空間,成為民眾休憩和活動的場所,提升轉運中心的附加價值。

台中市積極布建四大轉運中心的計畫,,展現出的不僅是人性化的運輸路網,水湳轉運中心作為關鍵一環,未來承接的不僅是台中人的期待,也承接台中市區與偏鄉間的運輸與經濟發展,長期投入城市規畫的查爾斯‧蒙哥馬利指點出「快樂城市應該有充足的人口,以及完善的大眾運輸」,當大眾運輸的路網便利,就可以讓人享受步行與城市的互動,愛上這座城市,就如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所說,「要有幸福城市,就要有幸福交通。」

台中四大轉運中心的逐步落成,提升台中的交通轉運機能,也呼應盧市長的期許「宜居幸福的台中,是現在進行式。」也成為未來旅客認識,造訪台中的誘因之一,台中將成為中部轉運樞紐,促進台中的發展和進步,嘉惠市民,實現美好的幸福生活。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 廣告)





台中水湳、中央公園、谷關列空氣品質維護區,管制今起生效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台中市新增3處空氣品質維護區,水湳生態公園、中央公園及谷關風景區,管制措施今(18)日起生效,前兩者管制對象為1至4期柴油大(客)貨車,進出公園需具1年內排煙檢驗合格紀錄;進出谷關風景區者,則需具1年內排煙檢驗結果低於管制標準1.0m-1以下,屆時違反者將處500元以上6萬元以下罰鍰。此外,環境部去年10月28日修訂裁罰準則,大型車最低罰款提高到2000元。

台中市環保局在去年8月5日公布將新增水湳生態公園、中央公園及谷關風景區等3處空維區,觀察去年5月到7月空維區車流資料顯示,管制對象整體合格率目前僅約11.86%~26.97%。進一步分析,大客車合格率約42.86%~79.55%,大貨車則偏低僅10.25%~26.73%,不合格車輛共計709輛。宣導期間,環保局定期勾稽篩選不合格車輛清單,函文加強宣導,周邊要道設置告示提醒行經車輛。

環保局長陳宏益說,環保局已完成車牌辨識系統設置,全天候掌握進出車輛,讓違規車輛無所遁形,宣導期間主動篩選不合格車輛,寄發通知提醒車主盡速完成改善,整體合格率由公告前逐月提升到66%~82%,已有顯著提升,但仍有約2~3成車輛尚未取得符合管制標準的排煙檢驗紀錄,提醒車主落實車輛定期保養及檢驗,確保車輛排煙符合管制標準,避免違規受罰。

陳宏益指出,柴油車車主可利用環境部柴油車排氣檢驗資訊管理系統,選擇鄰近環保機關檢測站進行預約檢測;此外,環保局也針對大型車隊提供到場檢測服務,目前只提供配合落實車輛自主管理的車隊,如有意願者與環保局聯繫,環保局將安排現場訪查評估,檢測皆為免費。

環境部為協助大型柴油車調修,改善車輛污染排放情形,去年12月12日修訂「大型柴油車調修燃油控制系統或加裝空氣污染防制設備補助辦法」,延長補助到今年12月31日止,最高補助8萬元,有需求的車主可把握機會提出申請,建議可上環境部「移動污染源管制網 」補助相關資訊專區,查詢經環境部審驗通過的汽車修理業相關資訊,請其協助評估。如有任何問題,可電洽柴油車補助案件審查小組02-8512-4402諮詢。
  • 10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