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BRT存廢 公民會議:1人主拆19人反拆

章魚人 wrote:
北捷成功是在於它是M...(恕刪)


我認為
北捷的成功不是因為它是MRT,而是因為有足夠的人口撐起整個MRT營運。
相對的,高捷MRT營運下所帶來的反思還不夠嗎?
當一個城市大眾運輸人口不足以撐起MRT時將會是個大災難。

MRT、LRT、BRT都是好的交通系統,我們應該依城市條件選擇最有利的方案。

目前台中也沒有那種條件可以撐起MRT,因此BRT是過渡時期下最經濟又實惠的方案。
台中BRT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我們要的是讓BRT更好更完善,而不是毀滅它。
dvvds wrote:
這種數據的背後證實看...(恕刪)


笑話

如果BRT只是取代原本的公車搭乘人數

台灣大道上的大眾工具使用人數又怎麼會上昇?

說好的基本邏輯呢?
撞牆壁 wrote:
1.台中本地人都開車,BRT只是造成塞車而已
2.BRT上面大部分都是外地學生+香港大陸人

最大重點:
載運量這麼高還不是因為免費,拿納稅人的錢去榨出來的數字
台北捷運要是免費也會有相同效果
計程車要是免費誰要搭大眾運輸


1.我騎車的要告訴你 自從BRT登場後慢車道少了一堆公車和停車的我好開心啊
對了,蓋MRT的文心路和北屯路有沒有走過啊,你要不要說台中人只開車所以MRT只會造成塞車

2.上次我坐的時候旁邊是買菜的阿桑 還有一堆忠明國小的小朋友呢
還有到台中榮總看病的阿伯,說好的香港大陸人呢?

偷偷再跟你說 當年高捷橘線免費的時候 坐的人還沒BRT的多 真慘
對了 你知道台中八公里免費用的不是什麼納稅人的錢
是用停管基金的錢喔 對,就是你們停車的費用

acerasus80 wrote:
交通局長在該會議的第...(恕刪)


真的 這東西一定有人在用 也算新氣象 搞不好久了 台中各區都要蓋
撞牆壁 wrote:
我也同意為什麼哪少數...(恕刪)


我是台北人,兩年前來來台中工作一年半再調回台北當時還沒有BRT,三個月前又調過來已經有BRT

了雖然在台中的日子不是太長但是觀察到沒有BRT的時候中港路就已經很會塞了,有了BRT可以多一

種方式避免塞車,就呼應您說的台中人都自己開車,這也是一種鼓勵大家少開車利用大眾運輸,過

往台北剛蓋捷運時我印象中還是國小到蓋好第一條淡水、板南線時我剛升高中(現年31歲)現在還陸

續在擴建,我記得剛蓋好時也有一段時間是免費搭乘,吸引市民搭乘並比較自己開車騎車方便還是

坐捷運,很明顯大部分人搭了就回不去了,當時的交通黑暗期一直持續到現在才有慢慢在減緩中


若是像您說的BRT很多外地人或外國人,代表它有效吸引觀光客,對發展台中觀光是有盡到一份力

的,而您說的市民的納稅錢為何要讓這些外來人免費享受,我認為這樣說太狹隘,外來客到台中是

來消費的,夜市、百貨、飯店、餐廳等等吃喝玩樂..,某部分也是可以帶動台中的經濟發展,所以

很多國家都是要拼觀光吸引外地觀光客來消費,而最能吸引外地觀光客的武器,其中一樣就是便捷

的交通運輸系統。雖然BRT可能還是有缺點,但也算是一個開始,真心認為開始蓋捷運時絕對比現

在BRT造成的塞車狀況嚴重好幾倍,線路蓋越多到時塞的就不只是像中港路這種主要幹道。


另外若是計程車免費,大家的確都會去搭,但還是一樣會塞車阿

而且一定也是用納稅錢去付的


以上只是一個外地人的個人觀察
台北一顆巨蛋都要變成馬桶蓋了

還不是照樣蓋下去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嘛

不是有問題評估了一下

就說要拆要停

搞得好像你有什麼仙丹似的

動嘴巴是很容易的

能實在的解決問題才是真功夫
沒有獨立號誌,目前的BRT不過是較長的巴士而已......
一進入市區還跟著塞在車陣中,
從靜宜站坐看看到市中心吧,光等車和行經的時間就超過40分鐘,
開車騎車都比它快多了,
大眾捷運不是只有比運輸量,還要比快捷便利才有足夠的利基吸引市民放棄自家車而改搭大眾捷運。

電子大頭 wrote:
沒有獨立號誌,目前的...(恕刪)


在台灣的都市地區,機車永遠是最強交通工具,無論北高。

至於便利性呢,停車格減少跟嚴格取締違停弄下去,想得通的自然會轉。
我住在梧棲,每天去北區進化路上班都騎車.嘗試搭公車通勤要二小時(含轉車),後來嘗試轉BRT一樣要二個小時甚至更多(因為轉搭公車變少了,間距拉長了),真的很不方便。希望新市府能將BRT做的更好,也把原本的公車班次間距縮短這樣才會有未來的政績。
---------------------------------------------------------------------------------
問題就不是在運量好嗎
到底有多少台中人受益?
現在免費加上部份不得不坐的人是真正的運量人次嗎?
要鼓勵人坐不是連短距公車班次都砍了,讓許多人要更提早出門以免上班遲到,然後說:「你看運量有多喔」,再來台灣大道有比較不塞嗎?事實上是更塞,那幹嗎弄不像樣的半套BRT去浪費社會成本?
拆不會比較好,但不拆也沒有多大益處,既然頭洗了,想個辦法讓半套或1/3套的BRT變成真正的BRT
從退伍到現在,在中部海線工作了20年,進台中市區(以到火車站的地理位置來說)的次數說來還真的不到20次,因為塞車的關係,最常去的大概是NOVA那邊吧.
這些年的變化很多,唯一不變的就是塞車,而且人車是越來越多,雖然不是土生土長,人生到目前為止有一半時間是在台中度過,也算半個台中人了吧.

對於BRT就個人觀察:
1.以前沒有BRT時,中港路不要說上下班,平常離峰時段就很多人車,近幾年人車更是多了不少,大概與中科有相關性吧.

2.從有規劃BRT專用道之後,還是一樣人多,開車一樣車多塞車,但有一點不一樣,中港路機車好騎多了,原因就是原公車業者的路線跟班次大部分被BRT吸收整合,加上中港路最外側車道的停車格被取消禁停,所以機車道路變寬,加上原公車班次數量變少很多,所以好騎多了,不像以前真的是用命在拼的.

3.最近常注意BRT公車上的乘客,即使在平常離峰時段,都有6成左右的載客量,尖峰上下班時段更不用說,一定都滿車狀態,當然這跟公車路線班次被BRT吸收跟免費公里數有相關,但也證明了中港路的運量確實很龐大.

4.有的人說BRT專用道使交通狀況更糟了,開車的跟以前沒啥差,騎機車的變輕鬆多了,這都是本人親身經歷,而且現在台中的外環道路網絡大致上已經建構起來,開車有很多路線到市區去,而不是只有中港路一條,可以多了解一下替代路線,稍微多繞一下,都比你擠在中港路快多了,如特3號道路到市區也很方便.

5.或許BRT現在不夠完善,但對於交通絕對有幫助,如果中港路以後有MRT可坐,個人認為一定會更好,畢竟當下BRT的方式只是為了凸顯運量以爭取經費,未來的規劃原本就朝向MRT而努力.

6.未來台中人口鐵定會再增加,現在不加緊建設好交通脈絡,只會拖慢台中的成長步伐,台中是個好地方,地震颱風很少有重大災情,真的是福地一塊,台中人應該好好珍惜,想想如何才是好的市政政策,不要因為顏色就沒了是非,到時候承受的還是自己.

PS:個人支持BRT,在MRT爭取到之前,它是不可或缺的過渡選項,至於如何選擇,就看當地人自己判斷了.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