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abbafan wrote:
文憑其實代表的 是持有人過往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能力
在工作上 通常也能反映出持有人潛在的職場態度及能力
當然 通常對第一個工作最有用
之後職場上的能力表現占的比例就越來越高



台灣許多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文憑主義,卻不看實力,連聽聽看都不願意,都是簡單的先以學歷過濾,導致很多人不得不浪費時間,浪費錢,去唸個碩士,甚至博士



有個朋友,他原本是夢想唸完X大法碩後,可以順利考上律師,當起專利律師,但他告訴我,他自認沒有那種頭腦可以當律師,我問他怎麼知道?原來,他最早想出國,後來發現,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都必須要用英文考邏輯能力測驗,如果邏輯能力不夠強,根本不會讓你唸法律學位



但在台灣,許多老師,為了自己的工作機會,卻不斷地「陷害」許多人繼續唸碩士,甚至博士,卻不去思考,多唸了一個碩士,博士,將來到底能幹嘛?



說穿了,還是要慿本事自求多福!




















這幾天沒辦法慢跑,因為舊金山水源區除草,主要是加州乾旱已久,水源區邊上路旁一人高的芒草全枯了,預防森林火災,只好封閉三天,可是沒透過媒體說明,只在入口出貼了告示,難怪我和女王覺得停車超順利…



不能跑,就用iPod看報:投資大咖謝金河說,稀有金屬連番破底,意味美國將升息,美元強勢時代來臨;也意味通縮時代悄悄來了,過去保值性資產角色蛻變,房地產是下一個全球要修正的標的!



這話顯然怎麼說都不通,黃金之所以持續下跌,其實主要就是過去幾年漲太多,現在不斷地修正價格罷了!過去10年,黃金最高漲了6~7倍,同時期房價「才」漲2~3倍!



巴菲特在很早以前就說他不買黃金,因為黃金不能吃,也沒多大用途,當然也不會給股息、利息,最大的用途只是囤積?簡單講,謝金河這種靠股市熱絡賺錢的人,三不五時就批一批房市,希望資金回流到股市,有人推測他現在蠻慘的恐怕也不是空穴來風



相對地,靠房市成交的顏炳立就不像他那樣會去痛擊股市,專門嚇唬投資客趕快降價賣一賣…



到底怎麼回事,明眼人一看就懂啦


























一般人的觀念



歷史史觀成王敗寇
歷史事實則只有一個


是嗎?
仔細想一想
史觀多元
歷史"事實"恐怕也無法定一一尊
端看每個人,國家,民族,參與到哪一部分




某甲殺了某乙,搶他的錢,吃他的糧,住他的房
這是某甲的歷史事實
對某乙來說,嗚呼哀哉,眼前一片黑暗,連褲子都沒得穿,這是某乙的歷史事實(當然 沒法親口述說了)
某丙幾天後搬來,看到某甲溫良恭儉讓,房子窗清几明,是個千年難尋的大好人,這也是歷史事實.


至於後人怎麼看某甲殺某乙的這段歷史
端看是某甲的連襟,某乙的換帖,某丙的歡喜冤家...
史觀自然多元


又例
台灣房價有沒有跌?跌多少?
台北房價有沒有跌?跌多少?
台中房價有沒有跌?跌多少?
台中蛋黃區有沒有跌?跌多少?
台中蛋白區有沒有跌?跌多少?
放到不同的時間軸,採用不同的取樣方式
出來的"數據""事實"都會不同!


當然 追根究理
歷史事實或許真的只有一個
但人不是神,不能知道所有的"事實",不能掌握每一個面向的"事實"
所以不談多元史觀
就連歷史"事實"
其實也多元


因為人終究不是神
最近看了discovery頻道
關于納粹興起的紀錄片


這類型紀錄片在西方國家,一直是主流媒體的最愛
每年都有新片出品
每幾年就優秀新作



西方歷史社會學者,研究納粹的興起,一直是顯學
片中提到
學者事後分析
發現國社黨興起時
其實治國的方針,在不同場合,
經常是互相牴觸的(簡單說 就是見鬼說鬼話 )
治國的內涵也空洞
比如說 承諾找回德國人的尊嚴
承諾恢復德國的光榮
承諾讓婦女工人過更好的日子
缺少實際的規畫,
其實最後德國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納粹領袖怕人民不滿,
沒有及時轉成戰時經濟(工廠兩班或三班制,減少民間用品生產)
軍用品生產力自然大輸英美俄.(當然,一個打三個,還是強者)


令人佩服的是
德國人戰後徹底檢討,自己做為一個民族,將自己以及他人的國家
拖入戰爭煉獄,哪裡做錯了(一戰其實是歷史共業,不能怪德國,更不能怪德國人民)
所以德國人調整日耳曼民族服從權威領導的民族性
增加個人思辨部份的訓練


德國人正視自己的行為,並且改變
這算轉型正義???
22f wrote:
多唸了一個碩士,博士,將來到底能幹嘛?...(恕刪)


大哥說的昰,

小弟書念得不錯, 但是現在回頭一看, 發現真的對人生比較有幫助的反而不是學歷,

第一是語言, 第二是社會經驗, 學歷高有時候帶來的反效果是晚婚, 導致生子不易,

我自己覺得, 台灣少子化的元兇我覺得不是經濟差, 而是學歷高, 週邊還有30%女同學將近35歲未婚..

語言能讓自己視野更廣, 別人在看台灣翻譯過的資訊, 我能看第一手原文的資訊, 這點在做判斷上會有影響

社會經驗多能讓自己會應變困難. 抗壓性高得多

學歷高當然好, 但是如果要為了"台灣的高學歷" 犧牲前兩樣就大大不划算了..
https://tw.news.yahoo.com/台積電賺大錢-為何竟成台灣低薪幫凶-082825386.html

上市公司裡殭屍企業獲利比定存還低
把錢存在銀行裡當定存不見得比把錢投資股票來的差吧!

不知樓主有何精彩見解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 wrote:
上市公司裡殭屍企業獲利比定存還低
把錢存在銀行裡當定存不見得比把錢投資股票來的差吧!
不知樓主有何精彩見解



$大問我這個不準,因為我幾乎不定存,而台股在我看是活力十足的賭場
但從台積電聊聊台灣的未來也算一個有趣的題目,我可以聊聊我知道的一些事實



看台灣,先要問台灣人的特質是什麼?簡單講,就是勤奮!
這個特點,讓也台灣曾經有段輝煌的經濟發展史!也就是,美國、日本人嫌難賺的生意,丟給願意很勤奮作的台灣人,使得台灣人賺到一筆錢



但,可悲的是,台灣人以為可以一輩子靠這招過日子,不需要精益求精,當同樣講就勤奮工作的中國大陸人,台灣這項優勢快速消滅!因為中國大陸人窮怕了,他們更願意拿更少的錢,卻加倍勤奮工作…



簡單講,台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真的沒有考慮到所謂的轉型,又或是,如宏碁、BenQ先後嚐試過從代工轉型作品牌,但紛紛敗下陣來,使得台灣人不再敢想轉型的事情,只想說能賺多少算多少,繼續代工的生意



但,就連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半導體,現在也慢慢被中國追趕上來,以更低廉的價格相同的品質競爭



台灣半導體產業中利潤最高、最具技術性的IC設計,以聯發科為首,但中國的展訊以極快的速度跳升起來,還將聯發科技手機晶片部門前最高主管──袁帝文挖走



現在,2G手機晶片,已經全部都是展訊的天下!
聯發科曾在2G手機擁有高達九成市占,後來隨著展訊勢力版圖擴張,聯發科市占也一路下滑(所以我空他過幾次,沒有失手)



雖然聯發科在3G晶片中還有領先地位,但大陸不斷地挖牆腳下,還能挺多久?又加上,小米早已擊敗hTC,小米更能夠以市場地位,挖走更多牆角!



當IC設計業競爭力敗下去,晶圓代工業又能撐多久?
當晶圓代工業的客戶越來越多都是大陸公司,就算台積電很厲害,能不被左右?



更何況,現在晶圓代工變成百家爭鳴,三星、Intel快速地挖走許多歐美系的客戶,三星則自己用自己生產、設計的晶片,最終,台積電還不是得想辦法爭取大陸客戶?



也巧,今天早上一些台中朋友剛好在群裡討論台灣競爭力下降,各抒己見,有時間再貼上來分享






















應用端的需求與競爭,帶動硬件規格的提升,也是大陸廠商如小米,,等逐步甩開台廠的關鍵

這就回到十年前,當網路2.0喊得震天假響之際,兩岸的網路策略路線是什麼,,,
台灣的網路服務業/有線電視彼此壟斷系統不說(阻礙升級),影音內容產業不斷弱化(不能帶動網路應用市場),,,
產業面還把規格操緃在別人手上的兩兆雙星當做寶(取代性高)

中國大陸直接跳級網路2.0,,外省打工人口對手機的需求就不說了(山寨機產業),網路應用上也極大化,就像高速鐵路,不只一條而是搞一個系統,,,光一個淘寶/阿里巴巴就把整個中國從農村到城市帶進網路產業的無限想像空間,後來的行動運用,視頻網站,新興綜藝,與市場性的電影,,影音內容與網路購物的龐大應用需求,又推進中國大陸的網路技術,,,

十年後的現在,台灣,,硬的硬不起來了,,軟的,,趴下來了

小弟的最大娛樂,,每個星期五晚上九點,從小米盒子直播看浙江衛視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 ,庚澄慶周杰倫又賺了一筆足夠在台灣吃三年了,,,

台灣不是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是 沒有舞台(市場,,企圖心吧)的問題。
產業轉型 不是像演員年輕時演偶像,老了演偶像的媽,,,而是當金庸劇流行時可以演小龍女,本土劇當道時可以演歹媳婦,,,重要的是 除了技術(演技) 就是 舞台 舞台 舞台,,,,
台灣 "光復"以來的"教育",就是要培養"進軍"十億華人舞台做準備,,,英文不行登不了國際,,,撿個華人市場至少也夠養家糊口小富小貴,,,
caraxist wrote:
台灣的網路服務業/有線電視彼此壟斷系統不說(阻礙升級)




小弟的淺見
基本上 這就是夜市生態


上游業者是夜市的圍事
頻道業者是被抽保護費的攤商
消費者是逛夜市的人客


夜市不改建成大買場
夜市不改建成百貨公司
圍事的永遠有賺頭


至於消費者,只有夜市能逛
因為從沒逛過高級商場
也就沒有相對剝奪感
能有更好的消費感受
更多的消費選擇
不是圍事關心的


雖然這個地方從此只有夜市
但市民仍感到幸福快樂



abbafan wrote:
小弟的淺見基本上 ...(恕刪)


夜市生態之外,另外一個台灣治國路線就是,,機車心態(明明機車就不是最好的"大眾"交通工具)

過渡品反而變成主流社會的象徵與民族特色
(台灣出門一定要有機車/看電視一定要裝第四台系統)
結果,,所有的標準都降級,以符合過渡品的規格
(馬路設計要考慮機車用路人,,行人路權反而更其次/只在乎系統業者利益,無線收視和網路的附加應用反而被忽略)

,,,,所謂的 大眾交通工具 ,,就更遙遙無期了
(Apple TV/小米盒子,,更多元的收視選擇,就有得等了)


開放十六歲騎機車考照,,,,乾脆 改基因 ,生下來就是變型金剛,,,這個社會 連 行人 是什麼都懶得去 想像了
(有個長輩朋友 看電視=裝第四台,網路=line,facebook,,,,,全台灣好像除了郭董,沒人有雄心壯志去 網路的偉大航路 走一遭,,)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