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22f wrote:
法通過後,非常考驗...(恕刪)


22F大
小弟的看法和mz3sp23大大一樣
「得」=可以
所以,只要是可以申請建照的地
全都在範圍之內
只有 農地 牧地 墓地 ..... 等不能申請建照的地
才不在範圍內
小小看法
請22f大大參考~~

「得」=可以
「得」來不易大 =「可以」來不易大




冷~~~~~~緊酸~~~~~~~~~~
elephant183 wrote: 「得」=可以 「得」來不易大 =「可以...(恕刪)

小弟班門弄斧
讓象大見笑了
失敬
失敬




大陸半導體業宛如紅色海嘯,舖天蓋地而來,一樁樁豪砸千金的收購案,令人咋舌!「我看晶圓代工就剩五年、IC設計剩三年,」有「創投教父」之稱的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說



不過,這也沒什麼好奇怪,台灣老闆們總喜歡做代工,降低成本,卻不是作真正的研發,拉高利潤



這種習慣,當然很容易被採同樣模式的中國給趕上,hTC就是很典型的案例:hTC所有的零組件全部都是買來,再組裝,頂多就只是機殼稍微改一下,找人寫寫簡單的APP,結果,小米也有樣學樣,但賣得更便宜



使得根本沒有自有技術的hTC,一下子就完了;不像三星,有許多關鍵零組件都是自有技術,別人想用,還得看三星賣不賣,就能維持住競爭力,結果,搞不清楚狀況的人,還再對hTC抱持希望,真可悲(80多歲的老阿伯說:他有很多積蓄都在這裡面,沒漲回1000元,死不瞑目)



http://udn.com/news/story/7251/940607













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8萬人,預期增加22.5萬人,前值增加22.3萬人



美國5月份失業率5.5%,預期為5.4%,前值為5.4%,但所增加的就業人數中,仍以薪資較低的小型企業為主(被迫創業?)、服務業為主:美國5月1-49名員工的小企業新增就業人数為12萬,50-499名员工的中型企業新增就業人数為6.5萬,500员工以上的企業新增就業僅增加1.3萬



根据ADP報告,制造業就業人数减少0.5萬,金融行業新增就業人数為1.2萬,建築行業新增就人數為2.7萬,服務業新增就業人数為19.2萬



所以美國失業率下降,並不代表美國未來經濟有多強勁,很可能只是太多美國人失業太久,放棄追求高薪,只求有工作就好



喊升息只是政治原因或經濟招數罷了


























以後投資客買房子,應該都會用公司名義買吧?



因為稅率最多就是17%,傻了才用個人名義買 (持有10年稅率才會降到15%!但一般小投資客,不太可能自找麻煩去註冊一間公司,就為了買賣一間房子



所以,以後應該是大咖投資客的天下了



不然就是幾個投資客合組一間公司,或是有專人設立投資公司,投資客就透過公司去買賣房子(改持有股份的方式),反正應該會有新商機出現…



講到這,覺得我實在太貪玩了
























22f wrote:
以後投資客買房子,...(恕刪)

應該會用公司的名義買
公司法,可以有1人公司(有限公司)。(ps:目前股份有限公司要2個人以上)
所以,成立公司,不難
找家會計師事務所
付點錢,就可以成立了
因為不動產的金額龐大
所以, 17%+成立公司的一切費用 應該遠遠小於 45%
成立公司,還是很划算的

ps:不過法人的地價稅和房屋稅 比自然人高
長期以法人名義持有不動產,地價稅和房屋稅的負擔會比較重
這部份應該也要考慮。


22f wrote:
以後投資客買房子,應該都會用公司名義買吧?
因為稅率最多就是17%,傻了才用個人名義買 (持有10年稅率才會降到15%!但一般小投資客,不太可能自找麻煩去註冊一間公司,就為了買賣一間房子
所以,以後應該是大咖投資客的天下了
不然就是幾個投資客合組一間公司,或是有專人設立投資公司,投資客就透過公司去買賣房子(改持有股份的方式),反正應該會有新商機出現…




昨天寫一半就被叫去開會,結果客戶遲到一個半小時



接上文:



不過,主要還是看房價會不會漲來決定了,稅率其實真的是其次,用公司買房子,當然還可以合法地抵扣掉一些費用,而且可抵扣的額度,一定超過用個人名義買的,有可能等於免稅



開這個大漏洞,可能是因為建商的壓力吧?



總之,持有1年以下,稅率45%;或是,1~2年,稅率35%,這應該只是好看,嚇人用



真有錢的投資客,用公司買,就算1年內賣出,稅率最多17%,而且可以用很多方式把稅抵扣掉(例如將本來沒工作沒收入的太太、爸爸、媽媽、小孩拿去報薪資所得),其實等於免稅



不確定這幾週有時間,先祝大家暑假愉快!












































歐洲最大銀行匯豐周二宣布將裁員近5萬人!



將裁減旗下投資銀行規模,並縮減風險加權資產(risk-weighted assets)達2900億美元,以改善低迷不振的績效表現



http://www.wsj.com/articles/hsbc-unveils-overhaul-of-global-operations-1433824955



一般媒體說2萬人是指一部分,但若包含即將被處理掉的Brazil與Turkey的部分,總數就會達到5萬人



16:52 Liu Homing HSBC, which had 258,000 full-time employees as of December 2014, said it would cut 22,000 to 25,000 jobs through cost reductions across the group. Including the disposals of most of its Brazil operations and the exit from Turkey, around 50,000 jobs would be lost.



對HSBC這種大銀行來說,一個錯誤的決策,通常都會損失很慘重,但一般人看他們才人濟濟,怎麼可能會犯錯?偏偏就是會,唉!



我跟好幾個金融業的人打交道,他們的頭腦其實並沒比一般人聰明多少,金融業的人有種莫名其妙的慣性,總覺得過去的歷史會持續下去,常常畫一個所謂的成長軌道,每次賺到錢之後,就會越賭越大,直到崩潰為止!



但最後一次崩潰,卻有可能讓數年下來的利益,一夕之間虧光光…卻忽略掉,過去的表現只是歷史,而要去看未來的趨勢發展,必須要從眼前的現象去推測才行,意思是,金融業習慣上的45度角的趨勢線其實是自欺欺人



我從來沒信過所謂金融專家的判斷,特別是他沒交代清楚理由的話



































22f wrote:
我跟好幾個金融業的人打交道,他們的頭腦其實並沒比一般人聰明多少,金融業的人有種莫名其妙的慣性,總覺得過去的歷史會持續下去,常常畫一個所謂的成長軌道,每次賺到錢之後,就會越賭越大,直到崩潰為止!
但最後一次崩潰,卻有可能讓數年下來的利益,一夕之間虧光光…卻忽略掉,過去的表現只是歷史,而要去看未來的趨勢發展,必須要從眼前的現象去推測才行,意思是,金融業習慣上的45度角的趨勢線其實是自欺欺人
我從來沒信過所謂金融專家的判斷,特別是他沒交代清楚理由的話





但很奇怪,這個社會卻讓金融業的人,很容易撈到很多錢



這個笑話就像巴菲特所說的:開勞斯萊斯的人,卻要聽坐地鐵的人,給予投資建議…就只是因為金融業的人,很擅長用非常非常複雜的數學與方程式,來說明他的投資建議,卻毫無能力用傻瓜都聽得懂的方式解釋清楚?



就像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其實就是錢太多



張金鶚這種人卻能搞出一堆數據來推論房價中有多少是泡沫?



房價到底能漲到哪裡,只有天知道,但這些人卻能用複雜的數學,推論出合理價格?然後又試著以例如空屋率去推算房價合理性?但問題是空屋率這個數字本身也只是推估出來的,而且是做了一大堆假設得到的數字



只要稍微改變幾個條件、參數,所得到的結果就會完全不同,又或是採樣方式稍微改變,得到的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這種東西到底是如何能去預測未來?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