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長照法預定的主要財源中,有70%就是年輕人要負擔



講得好聽有50~60%是雇主負擔,其實還不就是壓縮現在到未來可能的加薪空間?對企業主來說,一定是抗議無效,政府還是照辦,但既然知道遲早都要開始支出這些費用,那當然是馬上壓縮原本預定的加薪空間啊



中小企業將會叫苦不迭!















22f wrote:
長照法預定的主要財...(恕刪)

其實
小弟認為
最快的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
最不勞民傷財的方法
就是
「退休金」併入個人所得
「退休金」一樣要繳稅
如些一來
「退休金」領的少的,也是不用繳稅(因為有免稅額)
但,「退休金」領的多的,就要繳一些回來
如此,可以最快速
有效的改善
老年人領的比年輕人還多的問題
而且,老年人的長照
老年人也應該負擔
以此作為財源,應該滿適當的
另外,什麼二代健保
不知道是那個天才想出來的
其「實行」成本
很高
雖然國家收了2%的二代健保
但整個社會為二代健保
付出的成本,不止這2%
真是勞民傷財的制度
與其個人所得稅要降低1%
然後再弄一個很復雜的二代健保
不如就把這個人所得的1%
直接劃給健保
說穿了,就是政治人物玩花招
健保費不是稅???呵~~~
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想想
同理
長照法如果不找一個簡單的方式來課稅
整個國家所付出的社會成本
會很高

得來不易 wrote:
其實小弟認為最快的...(恕刪)
這樣影響到財政部長的退休金
張忠謀憂貧富差距 伯南克:美國夢比以前更難實現

有台灣半導體之父之稱的台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今(26)日與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伯南克對談後表示,兩人都認同「美國夢」現在還存在,只是比以前困難,張忠謀也坦言,台灣同樣有台灣夢,但要圓夢,已比20年前難,擔憂「由於台灣發展進程落後美國20年,20年後台灣恐會面臨現在美國貧富差距大的狀況」。

張忠謀指出,「初到美國時只有18歲,那時並不富裕,但父親和我都有美國夢,直到40歲時財富已累積到美國前10%的水準」,他提問伯南克,現在的美國新移民、住在貧民窟那群低收入者,還能懷抱這樣的美國夢嗎?

伯南克回應,確實存在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事實上,在美國人人都覺得自己是中產階級,都還想要繼續往上層爬,但他坦言「後5分之1的低所得者要來到前5分之1的機率已經很低,甚至比歐洲還低」。

不過,伯南克認為,儘管目前單一國家分配惡化,但全球平均來看財富分配卻是較過去平均。

張忠謀表示擔憂台灣的貧富差距在20年後恐演變目前美國的狀況,伯南克說,在科技不斷進步下,需要更先進的教育,若人民素質沒有提升,恐怕會淪為與低薪、低教育的國家競爭。

但伯南克其實對貧富差距並不是太悲觀,他解釋,現在的醫療比起20年前有大幅度改善、用許多網路資源如FACEBOOK,也無須付費,人們的生活比起20年前更好,「不平等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如何把握機會最重要」,他說明,「美國夢非要所有人都很有錢,而是中產階級能否運用所能、運用機會往上爬」。

伯南克指出,如何去評估中產階級薪資未大幅成長,但幸福感提升,這是經濟學家的大挑戰。
..............

教育是重點 重要性恐越來約低 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

相較之下 2008年美國開啟QE 全球進入印鈔競賽 多數人無法預知影響 那時有人被迫或傻傻買入房子 如果又在台北市....

一個決策的差異 幾年後的差別卻是如此巨大....



ujma wrote:
教育是重點 重要性恐越來約低 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
相較之下 2008年美國開啟QE 全球進入印鈔競賽 多數人無法預知影響 那時有人被迫或傻傻買入房子 如果又在台北市....
一個決策的差異 幾年後的差別卻是如此巨大....




現在打工仔又不像從前可以拿到老闆大方給的股票,根本很難翻身



現在年薪500萬就算高薪,但真的高嗎?我覺得還是低的,因為這樣的人要在台北市買房子都很辛苦,那是台北市房價太高嗎?其實也不是,我覺得是台灣打工仔薪水都太低太低!



所以,教育或許沒那麼重要,讓我花點時間闡述這一點


















教育這檔事,只是有錢有勢的既得利益者覺得很重要,因為這群人需要廉價又好用的工具,幫他們繼續賺錢




在台灣,有錢有勢的老闆們,好像講好了一樣,不管你去哪裡找工作,薪水就是這麼低!這也很奇妙,居然沒幾個人發現其實是薪水太低,而不是房價太高?



只是罵房價高,卻不罵薪水太低,其實是罵錯地方或方向,窮人們怎麼可能翻身?算了,反正我要退隱了,過我自己的生活就是了



簡單講,就是資本的報酬太高太高了,真是做到死的勞動力卻只能分得很微薄的報酬!最有趣的是,這一切的源頭,居然是企業不願意投資於未來,不願意冒險,不是大家誤以為的稅制不公



資本家之所以可以在台灣這個社會拿走大部分的利益,主要是這個環境不需要高等的勞動力!例如做了20年的供應鏈管理的經理,20年後變成垃圾,沒有公司願意高薪雇用這種人



在這種環境下,資本家很容易找到廉價的替代勞動力,而放大了資本家資本的優勢,當然可以拿走大部分的利益!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古代的地主與農民
















台經院看衰H2 六都房價恐再跌5%

2015年05月26日 04:10 洪凱音/台北報導

台經院昨公布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2.87點,雖較3月上升1.96點,但台經院卻仍不改「看衰」房市未來走勢的態度;台經院警示,在六都不動產交易量1年跌了19.8%後,房市「急凍期」現在才真正發威,預期這波修正期恐長達3至5年,下半年六都不動產價格至少再跌5%。

台經院分析,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上升,主要是受高雄輕軌捷運部分路段將試營運,帶動承包商土木、軌道等相關作業更加積極,加上329檔期的帶動所致。

台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說,4月在329檔期帶動下,移轉件數出現小幅反彈,較3月增加3.2%,但與去年4月相較,六都成交量跌幅達19.8%,在高房價的雙北地區,今年房價跌幅已達5%,若下半年再跌5%,累計今年跌幅會超過1成。

政府打房政策奏效;以雙北2000萬元房子為例,年前和年尾出價,約可省個200萬,這也是為什麼買方還持續觀望的原因。




=>
請問22f大 最近看到朋友轉寄這個新聞
請問建議該怎麼解讀呢

謝謝您
22f wrote:
資本家之所以可以在台灣這個社會拿走大部分的利益,主要是這個環境不需要高等的勞動力!例如做了20年的供應鏈管理的經理,20年後變成垃圾,沒有公司願意高薪雇用這種人



感謝樓主簡單明瞭的概念分享,受用不盡~~~

關於教育,與其每月花大錢苦心栽培,畢業後到大公司領50K(未來的高薪?),不如協助孩子盡快找到興趣,開拓腦內創意,並發展為專業之長,成為該領域不可或缺的達人.....

(小資家庭不可翻身的無奈應對之道呀!)

不過,對面的"創客",大量崛起,來勢洶洶.......



Noriko2013 wrote:
台經院看衰H2 六都房價恐再跌5%
2015年05月26日 04:10 洪凱音/台北報導
台經院昨公布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2.87點,雖較3月上升1.96點,但台經院卻仍不改「看衰」房市未來走勢的態度;台經院警示,在六都不動產交易量1年跌了19.8%後,房市「急凍期」現在才真正發威,預期這波修正期恐長達3至5年,下半年六都不動產價格至少再跌5%。
台經院分析,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上升,主要是受高雄輕軌捷運部分路段將試營運,帶動承包商土木、軌道等相關作業更加積極,加上329檔期的帶動所致。
台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說,4月在329檔期帶動下,移轉件數出現小幅反彈,較3月增加3.2%,但與去年4月相較,六都成交量跌幅達19.8%,在高房價的雙北地區,今年房價跌幅已達5%,若下半年再跌5%,累計今年跌幅會超過1成。
政府打房政策奏效;以雙北2000萬元房子為例,年前和年尾出價,約可省個200萬,這也是為什麼買方還持續觀望的原因。
=>

請問22f大 最近看到朋友轉寄這個新聞
請問建議該怎麼解讀呢
謝謝您




台經院看法從來就沒準過,何必在意呢?首先,營建業景氣與房價哪裡扯得上關係?



營建業沒生意可做,也有可能是有需求的地方,沒有土地蓋房子;以前營建業看起來還不錯,但有可能是有一堆傻瓜出錢在跟本沒需求的地方蓋房子(例如宏盛在淡海推的大案子)的假性需求



交易量早在2014年就已經萎縮了,若真會因量縮跌幅達到10%,早就跌了,目前仍然在高檔震盪,更何況,目前看起來有跌的數據,本身的可靠性是有問題的



除非是同一棟樓、同一間房子的價格下跌,否則只是「區域均價」下跌,其實沒多大意義!



但在房地產中,會在短短一年中被買進又賣出的情況少之又少,如果只是去年是成交本來就高價的房子,而今年是成本本來就低價的房子,這樣可以稱之為「區域均價」下跌?這算有實質意義的下跌?又不像股票市場,都是同一檔標的的價格波動,而且是許多人交易下的結果,不是單一事件



稍微有參考意義的只有同一個社區的交易紀錄而已,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個案條件的問題,因此真正有意義的在於,自己手中的物件買進與賣出的價格!換言之,所謂均價下跌或上漲5%,甚至是10%,對於個案影響其實不大,關鍵還是看這個物件有多少人想買,競價後的結果如何?



正想封刀退隱,又碰上美女提問…






















22f wrote:
台經院看法從來就沒準過,何必在意呢?首先,營建業景氣與房價哪裡扯得上關係?
營建業沒生意可做,也有可能是有需求的地方,沒有土地蓋房子;以前營建業看起來還不錯,但有可能是有一堆傻瓜出錢在跟本沒需求的地方蓋房子(例如宏盛在淡海推的大案子)的假性需求
交易量早在2014年就已經萎縮了,若真會因量縮跌幅達到10%,早就跌了,目前仍然在高檔震盪,更何況,目前看起來有跌的數據,本身的可靠性是有問題的
除非是同一棟樓、同一間房子的價格下跌,否則只是「區域均價」下跌,其實沒多大意義!
但在房地產中,會在短短一年中被買進又賣出的情況少之又少,如果只是去年是成交本來就高價的房子,而今年是成本本來就低價的房子,這樣可以稱之為「區域均價」下跌?這算有實質意義的下跌?又不像股票市場,都是同一檔標的的價格波動,而且是許多人交易下的結果,不是單一事件


這個說明真的讓我比較清楚一點
在這之前 我的確會認為這些數據完全等同於房價的波動
嗯 以這樣方式想想 的確不完全構成正相關


稍微有參考意義的只有同一個社區的交易紀錄而已,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個案條件的問題,因此真正有意義的在於,自己手中的物件買進與賣出的價格!換言之,所謂均價下跌或上漲5%,甚至是10%,對於個案影響其實不大,關鍵還是看這個物件有多少人想買,競價後的結果如何?


這似乎就難以預測 所以也很難說得準 "之後房價看漲 看跌"
但是人又愛看這些"預測" 呼~

小妹也是人啊 所以都會注意到這種"預測"的消息/新聞



正想封刀退隱,又碰上美女提問…


感謝老大耐心開示
小妹不勝感激!!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