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法預定的主要財源中,有70%就是年輕人要負擔
講得好聽有50~60%是雇主負擔,其實還不就是壓縮現在到未來可能的加薪空間?對企業主來說,一定是抗議無效,政府還是照辦,但既然知道遲早都要開始支出這些費用,那當然是馬上壓縮原本預定的加薪空間啊
中小企業將會叫苦不迭!

22f wrote:
長照法預定的主要財...(恕刪)
Noriko2013 wrote:
台經院看衰H2 六都房價恐再跌5%
2015年05月26日 04:10 洪凱音/台北報導
台經院昨公布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2.87點,雖較3月上升1.96點,但台經院卻仍不改「看衰」房市未來走勢的態度;台經院警示,在六都不動產交易量1年跌了19.8%後,房市「急凍期」現在才真正發威,預期這波修正期恐長達3至5年,下半年六都不動產價格至少再跌5%。
台經院分析,4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上升,主要是受高雄輕軌捷運部分路段將試營運,帶動承包商土木、軌道等相關作業更加積極,加上329檔期的帶動所致。
台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說,4月在329檔期帶動下,移轉件數出現小幅反彈,較3月增加3.2%,但與去年4月相較,六都成交量跌幅達19.8%,在高房價的雙北地區,今年房價跌幅已達5%,若下半年再跌5%,累計今年跌幅會超過1成。
政府打房政策奏效;以雙北2000萬元房子為例,年前和年尾出價,約可省個200萬,這也是為什麼買方還持續觀望的原因。
=>
請問22f大 最近看到朋友轉寄這個新聞
請問建議該怎麼解讀呢
謝謝您
22f wrote:
台經院看法從來就沒準過,何必在意呢?首先,營建業景氣與房價哪裡扯得上關係?
營建業沒生意可做,也有可能是有需求的地方,沒有土地蓋房子;以前營建業看起來還不錯,但有可能是有一堆傻瓜出錢在跟本沒需求的地方蓋房子(例如宏盛在淡海推的大案子)的假性需求
交易量早在2014年就已經萎縮了,若真會因量縮跌幅達到10%,早就跌了,目前仍然在高檔震盪,更何況,目前看起來有跌的數據,本身的可靠性是有問題的
除非是同一棟樓、同一間房子的價格下跌,否則只是「區域均價」下跌,其實沒多大意義!
但在房地產中,會在短短一年中被買進又賣出的情況少之又少,如果只是去年是成交本來就高價的房子,而今年是成本本來就低價的房子,這樣可以稱之為「區域均價」下跌?這算有實質意義的下跌?又不像股票市場,都是同一檔標的的價格波動,而且是許多人交易下的結果,不是單一事件
稍微有參考意義的只有同一個社區的交易紀錄而已,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有個案條件的問題,因此真正有意義的在於,自己手中的物件買進與賣出的價格!換言之,所謂均價下跌或上漲5%,甚至是10%,對於個案影響其實不大,關鍵還是看這個物件有多少人想買,競價後的結果如何?
正想封刀退隱,又碰上美女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