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abbafan wrote:
政院版房地合一方案定案 獲利逾400萬課稅10%
行政院政務委員杜紫軍上午率財政部官員說明規劃中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草案,在個人稅率方面,按持有期間分四級課徵,未滿一年出售者課45%、一年以上未滿二年課35%,二年以上未滿十年課20%、十年以上課15%。在自用住宅部分,在自用住宅部分,財政部原規劃交易金額在4千萬元以下通通不課稅、超過者課17%,行政院定調為所得獲利超過400萬元以下完全免稅,所得超過4百萬元部分按10%稅率課徵。此案仍須送行政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修改《所得稅法》三讀後才會施行,但財政部預估希望施行日期為明(2016)年1月1日。
行政院認為新制有自住減免、長期優惠,非自住、短期稅負合理調整等原則,可望落實居住正義、改善貧富差距的作用。杜紫軍形容,新制對購屋持有者的意義,對短期交易者「從重課稅」、中期持有者「合理課稅」,長期持有者「優惠課稅」。
杜紫軍說,立法院三讀後,多數現在持有房屋者會不會受到影響,目前手上的房子完全不會受到新制影響,只有2016年以後買進售出者、或在2014年1月1日次日以後取得、且持有期間在2年以下者才適用新制。他說,審查草案通過後,不會在本周提報行政院會,其中修正的重點,包括自用住宅部分課徵方式,財政部原規劃交易在4千萬元以下通通不課稅、超過者課17%,行政院則將方案改採所得超過400萬元為門檻,並定有6年內適用一次減免的優惠,盼財政部儘速在北中南舉辦公聽會。
杜說,對年輕世代影響比較大,未來將透過國發會網路政策平台,聽取青年人及網友看法。他認為,新制對外資或外國法人部分,改為持有1年以下稅率45%,持有超過1年以上45%,會調高持有成本,希望資金到台灣來能實質投資。對現在持有房子者不必緊張,考量大多數人利益,不受影響,對長期持有優惠、對自用者也會有合理優惠。




很早以前,
就預告實價課稅的全面實施,不會很快來到



因為實價登錄才剛開始實施
偏偏很多人還在傻等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後才要買房,真是



實價登錄才剛開始實施,稅務機關才有資訊可以方便掌握當初買入價格
不然照現在這樣,都還要透過銀行匯款紀錄去推算當初買賣價格,查稅成本太高,沒有足夠人力執行房地合一後的實價課稅



現在等於逼大家在今年底以前買房了














22f wrote:
因為實價登錄才剛開始實施
偏偏很多人還在傻等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後才要買房,真是




但這是行政院版本,還沒經過立法部門醃割,換句話說:還沒定案
這是重要法案 會排入優先審查


重點是立院諸公可能調整條件,不會讓財政部輕易得逞!


















22f wrote:
很早以前,就預告實...(恕刪)


是這樣嗎??


實價課稅

三五年前就開始實施了

現在政府很積極查稅

尤其賺很大的

會追朔六七年前都在追

非得追到實價課稅為止

真的很看

151515151515151515


majusty66666 wrote:
是這樣嗎??
實價課稅
三五年前就開始實施了
現在政府很積極查稅
尤其賺很大的會追朔六七年前都在追
非得追到實價課稅為止




如果之前實施的實價課稅,真這麼容易推動,何苦超級費力去推動稅制大改革--房地合一?



財政部長為了回應大家的期待,卻苦了基層公務員!



他們必須費盡心力從一大堆財稅資料中,想辦法拼湊、推算出投資客到底賺多少錢?這樣搞,基層當然抱怨連連,甚至出現人力大量流失,逼得財政部長只好另外想方設法:利用實價登錄資訊,再來推動房地合一,輕鬆又簡單的抽到更多稅金!



否則,像先前那樣耗費大量人力的實價課稅,只是多增加一點稅收(被土增稅卡死),基層公務員人仰馬翻,根本玩不久



關鍵在查稅成本太高,玩不下去,只好修法















同學父親以前當稅務員時,光是正常的工作,沒有什麼特殊查稅專案,就得常常加班



而且大家都知道稅務機關工作超累、超忙,很多人都不願意來這種單位工作,使得人力始終補不滿!現在,財政部又來個什麼實價課稅,在初期可能還要求每一件都要追稅,肯定搞到人仰馬翻,加班也做不完,有人因此乾脆辭了



因此,除非有實價登錄作依據,才可能像現在個人綜所稅、企業所得稅等等,單靠電腦就能追到稅款,難以逃漏!



所以很早之前我就推斷實價課稅很難玩下去















嚇死人,原來富邦金第一季就賺到200億
其中有100多億是富邦人壽賺的(有7成獲利來自海外),電子股第一支光寶2014年整年才賺65億



查到了,原來富邦人壽海外投資主要是公司債與ETF



不過,要從公司債與ETF投資中獲利,操作手法得眼明手快,因為波動性很高很高!



想也知道,只有爛公司才會用較高的利率借錢,但這種公司倒帳機率最高
因此要獲利,當然得在大家沒注意到爛公司變好了、爛公司又要變得更爛了,趕快採取行動,而ETF也差不多,例如查覺到原油即將彈升一波,趕快重壓,最好買2~3倍槓桿原油ETF



幫富邦金操盤公司債與ETF,一定是個高手中高手,年薪應該隨便也破億吧?



只是,高手也會失手,看走眼,也是會狂輸的,例如Bill Gross


















guote
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中指出,如以年輕人剛出社會薪資廿二K(兩萬兩千元)計算,在台北市買一間房子要花一百四十二年,「他買的不是房子,是靈骨塔」。

黃益中是高中教師,他說他努力工作一年也賺不到一百萬元,但五年前想買房時,發現才半年,一坪房價就漲了十萬元,廿坪的房子,半年就多了兩百萬元。


這是昨天的新聞
對於房價高 房價很高 房價太高
我沒意見 ,畢竟我在台北沒房,也不算人生勝利組,頂多算還活著的一族.


但是巢運還用22k來比喻,真的有點受不了.命題過時,結論怎麼會OK呢?

現在外面工作,無經驗,起薪多有28K(當然還是很少,小弟第一個工作,無經驗,只有1K,同事當中還有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廣告明星)

如果是一個人一直只能領22k,說的辛酸些,在台北市買房,永遠與他無關阿.而且他最急迫要解決的,可能是了解個人競爭力,哪裡出了問題.

另外

人有兩隻腳,錢有四隻腳,可能是從人類脫離以物易物的時代,就有的感觸吧,全球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全球錢淹腳目,除非台灣閉關,當然會受到衝擊. 當然,不是說政府只能無做為,但是因為起因太龐大複雜,全球每個政府都想找到找到速效藥吧.

另另外

看文中,黃先生是高中老師,五年前才要買房,買不起?所以參與巢運?套句高人的話,住的基本權利應該是人人有房(屋)住,但現在搞成基本人權人人要有屋(有房)!.而且遊戲規則明明就已經訂好,一定有贏有輸,但就是有人輸了不服氣,要改遊戲規則,這樣乖乖照遊戲規則的人不就都白痴.
也就是比如說,時間拉長,小弟買房後一年九二一,房價對折,當時可沒有人同情搞不好還偷笑 哼;至於震後數年後用對折買房的,除了幸運 有眼光 以及非常幸運外,該罵他們不正義嗎?(天地良心,財神爺跟我不熟)
而且,黃先生的個人故事,是不是跟當年發起無殼蝸牛運動李幸長的故事似曾相似阿?還都是老師! 難道唯一不變的,是人性?!

請不要弄錯,我不覺得房價太高是沒有問題的,其實房價跌下來,更能撫平小弟當年賤賣台北家產之恨 之怨 之無奈,但是再引用一個高手的說法,房子,除了戰爭動亂,什麼時候便宜過?

當那天來到,你敢買嗎?還是慶幸自己當初沒買?

abbafan wrote:
guote台灣居住...(恕刪)


房價是市場決定 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為啥22K也想買房 而且還要買台北市

文中這位黃老師的問題其實是選擇問題 自己的決策錯了 不肯承認罷了....

有人願意付更高價格 背負更多的貸款 更高的風險 所以可以擁有房子

不願意承擔這些代價和風險 卻也想擁有 但作法卻是希望政府把房價打下來

這種犧牲別人成就自己的思維 坦白說很自私 但假如這種自私的思維卻成為社會主流意識 政府也想迎合其的需求

那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
22f wrote:
很早以前,就預告實...現在等於逼大家在今年底以前買房了(恕刪)

真害~~~~(台語)
小弟我才剛退掉一戶預售屋(快蓋好了)
唉~~~~~~
如果單純投資的話可能會比較容易
自住,要考量的真不少
最後,是考量到小孩子的安全(後來發現附近有嫌惡設施)
退掉~~~
符合需求的房子,還真難找
當然這跟口袋有關
不夠深,能找的就不多
只能再多看看,多比較了~~~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