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網軍的說不同立場的是婉君,
符合自己立場的就說民調代表市民的心聲...
基本上反對的有幾類
1.用不到 (您太急了,2-3年後路網成形,大家都用的到)
2.見不得人好 (憑什麼我塞在車陣,專用車道空在那裡,把所有佔據車道的大車都趕過去好了) (這...)
3.顏色就是信仰,顏色相同任何決策都是對的
4.明明就是公車嘛 用英文字母就想以為是捷運了嗎
5.炒房用的啦 (這點我也很痛恨,投資客可以高抬貴手嗎)
6.為了選舉推出來騙選票的 (現任光評估都需要100天了,規劃路線、站台、舖路上漆..這些動作是說要做馬上就可以好的嗎)
7.生計被排擠的 (例如小黃) (其實小黃應該要配合BRT改變策略比較好賺錢,輔導小黃也是市府可以表現買人心的 偏偏上不了版面,沒人有興趣)
8.因為免費才有那麼多人在搭啦(或許吧,1年快到了,市府可以評估收費策略,做第二階段的評估啊)
9.弊案啦 (查弊案跟改善是兩回事吧)
10.會有死亡交叉,不容易切換車道 (新方案的更刺激吧, 幸好我還能騎機車)
11.太多人搭,等車等太久 (市府可以研究配套來加以改善的)
支持的有幾類
1.已經享受益處者(學生或沿線上班族或愛逛街的族群或來觀光的)
2.感謝願意搭BRT的人讓車道少了一些車,更好開/騎了
3.顏色就是信仰,顏色相同任何決策都是對的
4.想到車上載的許多人是老弱婦儒,稍微擠一下無所謂啦
5.問卷設計有問題,偽民調
6.經濟又實惠的方案啊,持續漸近朝MRT努力(20億比1800億)
7.願意配合BRT改變交通習慣的(改搭、轉搭、改道、調整行車路線)
為了不想被貼標籤,先聲明個人在台中出生、長大、也是苦苦追不上房價還在努力存頭期的族群。
雖然身為長期以來早就習慣騎機車或開車直達目的地的台中人,
在幾次情況下,也曾試著要搭公車,總是因為時間難以配合,路線不熟悉...最後還是開車出門
原先聽到BRT時,覺得這真是個好主意,對不常搭公車的人而言,不用擔心要到哪搭車,可以省下研究交通路線的時間,即使錯過了眼前這班車,也不用擔心下一班公車何時會到
(我永遠記得學生時代,曾在文化中心等待前往火車站的公車等了幾個小時不見車影,最後沿著公車路線往火車站走,走到目的地還是看不到那班理論上應該要出現的公車)
在站外刷卡,免除了要趕在下車前努力鑽到刷卡處的困擾,對,我就是搞不懂何時是上車刷,何時是下車刷,還是上下車都要刷!
然而,看到新聞一面倒的批評,開始懷疑是自己想的太美好了嗎?
即使並不愛往人多的地方擠(開車/騎車多方便自在啊),還是特地試搭了一次,
坦白說,搭乘經驗不算太好,搭乘的人太多太擁擠,還有改善空間,
不過,開始期待捷運綠線與鐵路紅線、以及其他線BRT的完工,屆時透過轉乘,
不用開車出門煩惱找停車位(個人停車技術不好,違規併排或停紅線會有罪惡感),就可以到達台中許多地方,
甚至,哪一天,不管到台灣哪個城市,都有類似的車可搭,旅遊更方便了,多好!
然而 現任市長無視於"全體"市民的需求,先不談問卷題目設計的別有用心,
單單用1600人的調查結果,就可以代表270萬人的意見
(支持者,小心啊,哪天這個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把你___)。
BRT的降級跟那個什麼鬼鳥居,聽都沒聽過的東西,就說是台中精神...
台中人真的很可悲,被心不在台中的人用殖民的方式在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