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425881687.A.C71.html
「現在是104年,我回答各位,台北市中心點絕對會領先全台灣下跌,別在談,蛋殼狂跌,蛋白先跌,蛋黃保值」



這個帥過頭每次都是講一些真話,一些假話,要用真話來吸引人去信他的假話



2012,政府打算制定豪宅時,帥過頭就說台北房價會跌,理由是豪宅成交價會大跌,讓整個台北市平均價格大跌



我當時聽他這樣講,就覺得唬太大了!台北市豪宅才佔交易量很低的比例,就算豪宅會大跌,對台北市房價平均值,能影響多大?更何況,富豪們因為豪宅稅,是要多繳多少稅,會沉重到不敢買豪宅?繳不出來嗎?光只是豪宅稅,就說豪宅價格會跌,台北市房價會跌,真是胡說八道



幾年過去了,台北市房價友他說的大跌嗎?台北市住宅總戶數有90萬戶,而被認定要繳豪宅稅就只有2900戶,是能有多大影響?



很多人總被教育成台北市房價是靠豪宅帶動的,但那是投資客、房仲、地產業者自己這樣想而已,對於更多買屋自住的人來說:帝寶賣多少錢,關我屁事?中古屋能成交在多少錢,主要是看多組出價的買方,出最高價是多少錢而已



多組買方出的價錢,肯定也是基於他自己看過很多間房子下的決策;也就是,舉例來說,同樣2000萬在某某地方可以買到什麼樣的房子,但他距離或其他因素比較差,因此他願意在距離或其他因素好一點的地方,再多出100萬來買



因為大部分人買房子是要自己住,誰管帝寶多少錢?












西國無雙 wrote:
2. 專業輔導升級
這個就厲害了
有朋友在醫師時代就是寫論文升等和投稿的強人
他在健保制度下覺得辛苦
乾脆跳出醫學的圈圈 開專業人士補習班
專門輔導有需要的人寫論文 怎麼做簡報 海報去比賽
專業人士的補習班收費很貴 但是市場需求很大很大....


西國大你朋友是不是姓"蔡"?

他是天才呀!!!當醫生太可惜了!!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425877396.A.98F.html  
台灣租金和購屋比已經不成比例到跨張



: 所以我父母親很多的錢都不敢在放入房地產 已經是屬於高風險投資

: 那每年多出來的現金還是要找哪些地方去放(6-7百萬)

: 該放哪錢才不會貶值這幾年就變成了很大的學問

: 像去年9-10月的時候就狂掃了150萬美金等等...看好美金升息和亞洲競貶的壓力

: 就算在怎樣打房 對我們家完完全全沒有影響



此人的觀點很像多年前我的觀點,總覺得美元最保值,還會升值,完全不去看美元被狂印出來的規模



再說,央行的操作向來都是跟著美元升貶,跑去買大量美元,能撈到多大好處?恐怕都被銀行賺走很多手續費,自己卻要承擔匯兌損失,這麼看好美國,應該和我一樣直接去美國買房地產



資產才是真正能對抗各國政府不負責任亂印鈔票的手段!所以我鼓勵台中自住的儘早買房



美國隨時想印多少鈔票出來都可以,但美國沒辦法憑空印出土地資產啊














22f wrote:
大部分人買房子是要自己住,誰管帝寶多少錢?(恕刪)

確實如此
民怨來自於
平房漲價
如果僅是漲~~~~信義區
那就不會有民怨了
所以,財政部也是呆子
打毫宅
僅是作作秀,帝寶從1戶10億打成1戶1億
對百姓沒啥差別的

22f wrote:
資產才是真正能對抗各國政府不負責任亂印鈔票的手段!所以我鼓勵台中自住的儘早買房
美國隨時想印多少鈔票出來都可以,但美國沒辦法憑空印出土地資產啊

+1
請教樓主大大
當初在美國印超時
是如何作出正確判斷的???
如何選出不動產
而不是黃金??
或其他資產??


得來不易 wrote:
請教樓主大大
當初在美國印超時
是如何作出正確判斷的???
如何選出不動產
而不是黃金??
或其他資產??


小弟趁樓主不在 先來嘗試回答您一下

因為美國的地位不同 因此美元地位不同 美元是全球通用的強勢貨幣 是許多金融商品交易和貿易計價的單位 重要性非常高

今天美國大印鈔了 意思是美國流通在外的貨幣增加了 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少了 這會造成其他國家貨幣對美元相對升值 貨幣一升值就會不利出口競爭力 特別是對台灣這類仰賴貿易重的國家

因此只有對美元貶值來因應 而想要貶值的方法就是跟著印鈔票 讓流通在外的貨幣數量增加幅度至少和美國相去不遠 這樣就能達到貶值的目的 不會衝擊到出口....

當然這是因美元強勢地位才造成全球多數國家的跟進 換言之 假使只是一個小國單方面印鈔 根本不會造成這種全球性的跟進行為

再談為何是不動產 不是黃金或其他資產

主要因為土地是限量的 特別是精華區 加上土地結合建築物提供的功能,如居住、商業行為等,非其他資產或物品能夠取代 在這種供給少且幾乎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 意味其保值性很高 貨幣貶值的過程 大量貨幣釋出 經過市場機制運作 會最先流入這些保值性高的商品....

保值性最高的台北市精華區最先吸收游資 領漲 再漣漪式的往外擴散

黃金的供給比土地大多了 加上還有白銀、有價證券、大宗物資期貨 等其他類似商品的競爭

整體而言 保值性當然遠不如精華區土地 其他資產亦可以此類推...

供您參考









ujma wrote:
小弟趁樓主不在 先來嘗試回答您一下
因為美國的地位不同 因此美元地位不同 美元是全球通用的強勢貨幣 是許多金融商品交易和貿易計價的單位 重要性非常高
今天美國大印鈔了 意思是美國流通在外的貨幣增加了 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少了 這會造成其他國家貨幣對美元相對升值 貨幣一升值就會不利出口競爭力 特別是對台灣這類仰賴貿易重的國家
因此只有對美元貶值來因應 而想要貶值的方法就是跟著印鈔票 讓流通在外的貨幣數量增加幅度至少和美國相去不遠 這樣就能達到貶值的目的 不會衝擊到出口....
當然這是因美元強勢地位才造成全球多數國家的跟進 換言之 假使只是一個小國單方面印鈔 根本不會造成這種全球性的跟進行為
再談為何是不動產 不是黃金或其他資產
主要因為土地是限量的 特別是精華區 加上土地結合建築物提供的功能,如居住、商業行為等,非其他資產或物品能夠取代 在這種供給少且幾乎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 意味其保值性很高 貨幣貶值的過程 大量貨幣釋出 經過市場機制運作 會最先流入這些保值性高的商品....
保值性最高的台北市精華區最先吸收游資 領漲 再漣漪式的往外擴散
黃金的供給比土地大多了 加上還有白銀、有價證券、大宗物資期貨 等其他類似商品的競爭
整體而言 保值性當然遠不如精華區土地 其他資產亦可以此類推...
供您參考




謝謝,u大代打很棒!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哪個東西已經漲了多少?



理論上,印出等量的鈔票,他會讓所有的資產(黃金、房地產等等)以等量的方式上漲,因此就看哪個東西已經漲了多少,就知道哪個東西還有上漲空間



黃金早就開始漲,漲到歐洲國家的央行還拿出來拋售,結果連他們都沒想到黃金漲勢不停歇,才停止賣黃金,但,相對於黃金的漲勢,房地產的漲幅就顯得很少,如果黃金現在的價格是合理的,合理到最知道金融操作的央行都不斷買入黃金,那房價不就顯得仍然非常廉價?



http://www.ttv.com.tw/104/02/1040212/022015121625331A5B9E406443EC864DD4FB2613A1146A87.htm



全球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週四公佈的報告中指出,全球政府去年增持黃金多達477.2公噸,增幅為50年來第二大,亦較2013年多出17%!俄國更是無視盧布重挫,連九個月狂買黃金!



1975~2009年黃金價格走勢圖
http://www.kitco.cn/cn/search_charts/gold/au_LF_75-pres.gif



全球央行趁著黃金價格從高峰滑落大舉買進,但近十年黃金累積漲幅仍高達5倍,而同個時期大家都說漲翻天的房價也「才」3倍



所以我就出手買房子了…










22f wrote:
謝謝,u大代打很棒...(恕刪)

感謝u大的回答
感謝樓主大大的詳細解答
~~~~~~~~~~~~~~~
收益良多
再進一步發問
原本,小弟看到美國這樣的印鈔
覺得,美國可能會丟掉世界央行的地位(因為英國曾丟掉世界央行的地位,被美國取代)
而且,在金融海消後,中國股市是第一個反彈上漲的
2009年,中國股市反彈上漲79.98%http://www.stockq.org/index/SHCOMP.php
(因此,當時小弟就把錢押去中國了,哈哈哈,幸好前陣子,有賺,就跑了)
同期2009年,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僅上漲12%http://www.stockq.org/index/INDU.php
再進者,日本1990年後,也曾實行低利
但,未能成功
所以,當時也不認為美國能成功
但2010年就開始風雲變色了
事後証明,小弟的看法是錯的<-------------(2008->2009我還以為我對了,2010開始,我就錯了><)
而且,美國的qe非常成功
看看原物料,價格並沒有因為qe而飆漲
反而跌~~~~~~~的非常兇
尤其是今年
真是與理論背道而行~~~
只能說,老美,還真是強
而且,小弟也在想,當世界央行可以這樣「爽」
其他國家,不會想搶當嗎?
呵~~~~~~~~
小弟常會思考
當我跳回2009年時,展望未來
如何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呢?
還請樓主指點指點
謝謝,感激不盡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
他在書面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長期成長低於平均」的「新平庸」時期



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經濟成長動能都比危機前大幅下滑
央行在書面報告也預警,今年有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大陸景氣走緩、歐元區及日本經濟疲軟,及主要經濟體通縮疑慮上升等四大不確定因素,將衝擊全球景氣復甦



彭淮南的報告剛好證實了我前幾天跟你分享的觀點:
這種弱復甦的現象,在人類經濟史上,恐怕是第一次遇到,難怪很多經濟學家都說新常態將會是低度成長。在低度成長的新常態下,美國利率是能升到哪裡去?美元能因此有多強勢?



美國貨幣政策只是將走向正常化而已,利率狂升、美元匯率狂飆根本不可能



會漲的,就是工作多、薪水高的紐約、矽谷的房地產















得來不易 wrote:
所以,財政部也是呆子
打毫宅
僅是作作秀,帝寶從1戶10億打成1戶1億
對百姓沒啥差別的
(恕刪)


請教一下:
若把帝寶從1戶10億打成1戶1億,那
原先1戶1億的房子,會不會變成1戶7千萬?
原先1戶7千萬的房子,會不會變成1戶5千萬?
原先1戶5千萬的房子,會不會變成1戶4千萬?
原先1戶4千萬的房子,會不會變成1戶3千萬?
原先1戶3千萬的房子,會不會變成1戶2千萬?
原先1戶2千萬的房子,會不會變成1戶1.5千萬?
.....

上述舉例,請別著墨於原價格與新價格的比例合理性,
我想請教的是上述市場行為會不會有可能發生?
會不會有可能造成漣漪式的往外擴散? (偷一下u大的話)
如此,會不會影響到一般百姓呢?


得來不易 wrote:
當我跳回2009年時,展望未來
如何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呢?還請樓主指點指點




現在談2009,意義恐怕不大了



以我自己為例,2008第四季是美好又痛苦的一季,當時美國金融海嘯已經成形(詳情請看「大到不能倒」一書),台灣當然也岌岌可危,畢竟這是史上第一次金融海嘯,還包括了房市,不像以往都是區域型或行業型的股災



在AIG宣布快掛的哪天,我賣了一些股票,迅速用現金買下兩間房子,一間是信義區的辦公室,一間是敦化南路面樹海的好宅…



其實,當時我和大家、甚至央行或FED一樣,都沒有做好準備,但是我想了想,當下覺得行動才是最重要的事,原因如上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性金融海嘯,每一個國家都繃緊了神經、全力以赴,我想有很大的機會在未來變成一個 over shot,就是大家都出手,要嘛降低利息、要嘛狂印鈔票來紓困,大家通通這樣幹,貨幣供給空前,未來應該有很大機會去形成一個通貨膨脹!



事後看起來,我的看法和行動都算運氣好,可惜膽子還是不夠大,沒有立刻跟銀行借錢(當時利率曾低至1.4%)來多買幾間房子,這是很可惜的錯誤,日後被幾位銀行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罵笨,我欣然接受



當然也有錯得離譜的地方:就是當時沒去贖回我持有的基金,原因是手上大部分基金都是我客戶的產品,心理上覺得不該乘人之危跑掉,其實根本沒差,因為客戶還是希望我賺錢而不是賠錢,這件事被當時聯合報記者寫出來,岳父大人才知道我賠了那麼多錢,把女王叫去關心了一下,算是人生很難忘的一堂課



可安慰的也有,除了房子賺錢外,我沒買到任何衍生性金融商品,這點贏得不少金融界朋友真心稱讚,他們當中有幾位當時損失都超過10位數,算半生積蓄付諸流水,好在錢怎麼去就怎麼來,他們立刻拿出年輕時的拼勁,如今大部分都恢復、甚至賺更多了



上次本樓聚會,我邀來那位朋友就是真實例子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