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歐版QE,確實有可能會如同美國QE的效應,但可能小一點,因為歐洲人對台灣比較陌生




在當時,美國QE,FED印發一大堆鈔票後,其實並沒有全都留在美國,而是大量湧向經濟前景相對好的亞洲國家,使得台幣升值,央行控制台幣升值,導致台幣貨幣規模爆增,導致股市、房市都大漲一波,大家關心的財富重分配就是這樣形成的




但,歐洲QE,還是一樣會有大量資金外逃,但不會全部都湧向亞洲,而會有很大一部分流向美國,所以影響會小很多,如果歐元兌台幣的貶值壓力不大,央行可能不會出手去調控,再者,咱們央行比較重視兌美元的匯率,因此不會再像美國QE那樣,讓台幣貨幣量爆增,但多少還是會有來自歐洲的資金湧入,這兩天股市轉好道理在此




總之,歐版QE不可能像美國QE那麼瘋狂、激進,預估影響較小














22f wrote:
至於瑞士為什麼棄守匯率?歐洲央行很可能即將來個超大印鈔行動,瑞士央行也跟著狂印的話,瑞士經濟可能會崩盤!瑞士的觀光本來就已經十分昂貴,瑞士錶本來就每年漲30%,但再跟歐洲央行一起狂印鈔票,瑞士錶可能一年漲300%!

大家再捨得買瑞士錶,恐怕也買不下去!
(恕刪)


日內瓦錶展是瑞士錶價的風向球
萬寶龍昨天已經表態,今年內亞洲區錶價不漲,歐洲區漲 7%

正是時候可以驗證,當初有人說台幣升值有助於產業升級的論調,
是不是真的。


未被預期的通貨膨脹愈大,財富重分配的規模越大
要避免被洗牌,房能不買嘛?



22f wrote:
美國QE,FED印發一大堆鈔票後,其實並沒有全都留在美國,而是大量湧向經濟前景相對好的亞洲國家,使得台幣升值,央行控制台幣升值,導致台幣貨幣規模爆增,導致股市、房市都大漲一波,大家關心的財富重分配就是這樣形成的


霍華P wrote:
未被預期的通貨膨脹愈大,財富重分配的規模越大
要避免被洗牌,房能不買嘛?


不僅要買 還要挑老的買 兼具節稅功能
ujma wrote: 不僅要買 還要挑老的買 兼具節稅...(恕刪)

小弟不才,請教節稅是仔 房屋稅嗎?
+1??
ujma wrote:
不僅要買 還要挑老的...(恕刪)

得來不易 wrote:
小弟不才,請教節稅是...(恕刪)
得來不易 wrote:
小弟不才,請教節稅是...(恕刪)


這主要是針對台北市2014年6月後的新制 持有房屋第4戶以上將被視為「非自住房屋」,稅率將從1.2%提高為1.5%到3.6%..... 台中市或其他縣市未來會跟進否不知

但實際上房屋稅課徵和地段率 屋齡(折舊) 有極大關係 版主已介紹過

正常而言 隨著年限增加 會越來越低 當評定現值低於10萬 得免徵房屋稅....

故在屋齡大 需繳納的稅額就更低 甚至為零的前提下 課徵3倍 甚至更高倍數 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也不會對持有者形成實質負擔

但新屋就不同了 一定讓你很有感......




ujma wrote:
這主要是針對台北市2...(恕刪)

原來如此,受教了
謝謝
^^




和女王剛到舊金山,前四件行李居然三件是我們的,第一批走出機場,好兆頭!



ujma wrote:
這主要是針對台北市2014年6月後的新制 持有房屋第4戶以上將被視為「非自住房屋」,稅率將從1.2%提高為1.5%到3.6%..... 台中市或其他縣市未來會跟進否不知但實際上房屋稅課徵和地段率 屋齡(折舊) 有極大關係 版主已介紹過





感謝大大提醒!




更正:「華固松疆」130坪戶別的房屋稅確實是95.1萬,我原本的算式中少了地段率270%,因此整個算式為:標準單價1萬8650元X 130坪X3.3平方公尺/坪X (1+270%)(註豪宅的地段率加1倍,一般則是270%)X 地段率270%,在乘上自住房屋稅率1.2%



以一般豪宅管理費200元/坪來算,「華固松疆」每年管理費要31萬,因此新制下的豪宅房屋稅(加上豪宅稅)95萬,確實是有點負擔



但,如果以實際可能的交易價格1.5億來算,佔了0.6%,但土地持分只有8.29坪,因此土地稅的部分應該繳不了多少錢,若以50%貸款來算,利率2%,每年利息支出150萬,所以豪宅房屋稅(加上豪宅稅)95萬,又好像還好



也許我們都太習慣低廉的持有稅,才會覺得豪宅房屋稅很沉重吧?「華固松疆」130坪中,附屬建物12.01坪、共用部分38.86坪,因此主建物只有60坪,其實是給大企業的高階主管購買居住的



意思是:其實也沒多奢華啦













西國無雙 wrote:
日內瓦錶展是瑞士錶價的風向球,萬寶龍昨天已經表態,今年內亞洲區錶價不漲,歐洲區漲 7%
正是時候可以驗證,當初有人說台幣升值有助於產業升級的論調,
是不是真的。





長期來看,持有瑞士法郎應該會比較安全,因為瑞士法郎只可能會升值



但也難說,由於瑞士的核心通脹接近於零,瑞士發生通縮似乎已不可避免,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是瑞士的經濟衰退,Martin Wolf認為即便瑞士央行認為兌歐元匯率上限不再可取,也不必突然徹底放棄,瑞士政府本可以代之以瑞郎盯住一籃子貨幣,這樣在提高瑞郎兌歐元匯率自由度的同時,還穩定了其購買力



理論上,瑞士法郎匯率如此之高,瑞士的東西應該都賣不出去,也沒人會去瑞士觀光,經濟應該會崩盤,匯率遲早爆跌,但偏偏瑞士法郎還飆升



難怪有一個避險基金賭錯走勢,幾天之內就垮了(避過金融海嘯,卻避不過瑞士法郎突然爆升)



瑞士法郎飆漲 避險基金損失慘重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968



所以,投資真的不能太相信過去的成功經驗,太多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可能會爆發!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