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早說了,BRT是一場鬧劇,驗證了吧!!


delsoul6104 wrote:
餅就那麼大塊,高雄拿...(恕刪)


看著台北捷運一條一條通車
看著高雄環狀輕軌, 水岸輕軌, 紅線延伸至湖內, 橘線延伸至屏東, 台鐵捷運及鐵路地下化, 4條BRT...(上述均已通過, 一定會蓋, 不像台中許多路線均是規劃中或報部審查中)
那個新高雄火車站(2017年完工)完成後, 台北火車站完全被比下去, 台中火車站只能自我安慰是古蹟
看著台北悠遊卡可以用區間車9折的價格搭乘基隆到新竹的自強號
看著高雄一卡通可以用區間車9折的價格搭乘斗六坐到屏東的自強號
......

台中路線捷運延後通車, 台鐵捷運只能高架化, 6條BRT變1條, 台鐵卡卡通優惠沒有中部...
每次回到故鄉台中(我在高雄工作), 真是覺得為何台中要如此委屈. 不能用力爭取嗎?


小沙皮 wrote:
你還是看不懂我的意思...(恕刪)


照你意思 那台北公車專用道為什麼要隔起來??

如果有人一直想違規 但你又抓不完 你怎麼辦?? 那些違規的 你譴責的完嗎?? 就這麼簡單 隔起來就好

一勞永逸 一直想說人性本善是吧??人性本善 我就不用檢舉中港路違停的了

hlz wrote:
我前面都說了最壞的情況...(恕刪)


你真的走過幾次中港路??慢車道真的有兩車道??一下縮車道一下又變大 外加一堆紅線違停抓不完

我不開車 我騎車有差嗎?? 台中扇形路網 你懂嗎?? 平行替代道路沒幾條

還是要我走個20分鐘到公車站 在等10分鐘公車 再坐上公車到中港路轉搭BRT??

這些時間 我早到澄清了

難道我去個澄清 我在忠明路 我得走那狹小到不行的西屯路繞一圈從福雅路出來??

還是我要繞更大一圈走塞到不行的公益路 轉環中路 再轉朝馬路 再從工業區一路出來??


qaz60507 wrote:
照你意思 那台北公車...(恕刪)


可隔可不隔,各有優缺點!本來就是有捨有得!
但是我至少我會先譴責違規的人,再檢討是否設計不當以致於很守規則的人也無意中觸法,
然後再評估是否加以改善!
如果99%的用路人都守法,卻為了1%的人去做這件事,那感覺是在懲罰守法人,而非違法人!
我本來就不相信人性本善,我相信教育和文化可以改變一群人的生活習慣與居住環境!

qaz60507 wrote:
照你意思 那台北公車...(恕刪)


台北市公車專用道,絕大多數都沒有圍起來。
頂多到較大的路口時,幾個黃色軟管分隔停等區域,並沒有全線圍起來。
大多數只是地上畫上雙白線,寫上公車專用道。
只是把車子開上去,被交警發現,交警絕對不客氣。
不過除了上下班,一般時候沒看到幾個交警在台北市的路口。
即便如此,我在台北市坐計程車或公車,絕少看到有人把車子開上公車專用道。
這是城市居民素質的問題,並不完全是嚴刑峻罰出來。
即使分隔出來,不遵守還是不遵守,照樣跑公車專用道。
有時候看到台灣的交通,實在覺得有什麼好譏笑大陸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台灣人也沒好到哪裡去。


qaz60507 wrote:
台中是扇形路網 而中港路是其中一條 卻無其他平行道路可以紓解車流

那請問車流會自己疏散嗎??會開往道路狹小的西屯路??還是向上路??甚至是公益路??

那我想問 搭乘BRT目前只有中港路有效 出了中港路呢??


「想要改善交通讓台中更好」的市民都會去搭BRT!
 
選擇開車、不搭BRT的人,西屯路、向上路、公益路...都很好塞,自己選擇的就甘願的塞囉...

台中路網不管哪型,老胡上任前早就定型了!扯這個有意義?
是一場鬧劇,驗證了是一場鬧劇,驗證了
qaz60507 wrote:
你真的知道我上面那段...(恕刪)


若橘線(不管BRT或MRT)
在水湳經貿園區的各項建設陸續完工前(大約三到五年後)
都還是沒有更進一步去推動的話
那麼水湳經貿園區的「低碳化、人本交通」願景
恐將隨往後汽機車的大量進入園區
而成為空談了
拿台中BRT和廈門BRT比?
廈門BRT是廈門市政府要蓋捷運偷跑先蓋了高架~
結果中央不給錢蓋捷運
所以暫時先把要給捷運用的高架給BRT用~

再者
廈門島內禁摩
大陸考汽車駕照貴的要死
當然大家都去搭公交車或者上BRT
也確實廈門BRT是便宜方便
但是兩邊的情形差太多了
真是無窮無盡啊 我只解釋BRT為何蓋在兩側(預留施工期可以使中港路仍有效率輸送人潮公共運輸) 至於你開始挑10年後(我都說最樂觀估計會動工的時間我可沒說保證動工哦)都還沒能確定會不會蓋藍線所產生的交通問題在糾結 還有我指替代平行路段指施工時因為中正路段可能全封所以brt或自駕車必需轉其他平行路段 (同上 這種煩惱也要有藍線施工才存在)其他段 你可以選擇自己開車在僅有的車道上塞 或是直接利用有專用道路BRT到達目的地 這段期間我猜其他線的BRT也開了幾條了吧(還有不管誰當選 做了多少任) 交織的大眾運輸網路有稍微形成 或許到那個時候真的搭BRT會比自己開車便利(誰知道以後會不會禁摩 又或者停車費變貴 燃料稅變貴 油價又上漲之類的外在因素改變了大家的交通習慣)

再說如果去澄清不方便 你所在的方位去中國醫藥學院還不更快 呵呵呵 這不是雞蛋里挑骨頭 而且是個尚未明確存在的雞蛋(藍線工程)

至於台中的紅線違停現象
我用心理層面來分析 這問題的存在 今天如果車道很多10線道 左右各5車道 駕駛者總是會有僥倖的心態說 我違停一下 反正還有4車道嘛 而且會有比較多數量的人有這種想法導致一堆人違停 抓不勝抓
如果今天封路到剩下2個車道 左右各一個 你看看誰敢違停 一停就卡住交通了 保證被後面那幾百台想直行的車主海扁到不行 當沒有僥倖空間存在 反而交通跟順暢 這是我在國外個大城市看到有些主城市的主幹道就只有4線道左右各2道而已而且很多都是跟電車共享車道(人家還沒專用車道呢) 比起起來 台灣大都市裡8線道10線道還阻塞的比別人還誇張 駕駛者心理預期路大應該會比較快 直覺就開上線道多的幹道 因為每個人都這麼想 導致更塞 而且這影響的層面不止直行的車流 所有跟多線主幹道垂直橫向幹道也被主幹道車流過大紅綠燈必須延時導致 橫向車道也不順暢甚至也塞車 這種大馬路的城市設計思維只會讓更多人想開車上路結果適得其反 所以我對於車道剩下多少的問題 一點都不會糾結
至於能源資源的層面上 台中有多少駕駛者是滿載率50%以上的在利用自駕車 幾乎每人一台的觀念是非常不環保 對環境最負擔的方式在移動 只因為圖爽圖快圖方便圖便宜(騎摩托車比較便宜大家都會拿來說 但是那種便宜也造成很大的社會負擔 亂停 占道 增加行人的安全隱患 皮包鐵的交通工具 發生事故的傷亡率高 而導致 大量的醫療資源被使用在修復這類的傷亡事故 大量的警力在處理 這些都是全民要負擔稅金來買單的 還有要付出的生命成本 某種層面上 騎摩托車的間接成本大過於個人貪圖的小利)
土地資源層面 如果每個都市 浪費大量的道路面積不但沒有改善交通還間接促使空氣污染 交通事故 而且還蠶食綠地 怎麼算都不划算

首先談論這些還是在能做得到的範圍去完善它 如果有錢 有運量 當然最好就是用 MRT 但是 因某些原因導致預算有限 那我們只能選擇折衷但有類似效果的交通建設 或許說沒錢沒錢你會不以為然 不然叫另外一個當市長 立刻啟動藍線工程的話 我也不反對 當選后結果還是一樣台中市沒得到中央的重視 被我說中 死拖硬拖到10年後才蓋 那跟現在這個又有啥差別呢 還不都是要等 還不是誰當都一樣

qaz60507 wrote:
你真的走過幾次中港路??慢車道真的有兩車道??一下縮車道一下又變大 外加一堆紅線違停抓不完

我不開車 我騎車有差嗎?? 台中扇形路網 你懂嗎?? 平行替代道路沒幾條

還是要我走個20分鐘到公共汽車站 在等10分鐘公共汽車 再坐上公共汽車到中港路轉搭BRT??

這些時間 我早到澄清了

難道我去個澄清 我在忠明路 我得走那狹小到不行的西屯路繞一圈從福雅路出來??

還是我要繞更大一圈走塞到不行的公益路 轉環中路 再轉朝馬路 再從工業區一路出來??


你意思 那台北公共汽車...(恕刪)

hlz wrote:
我前面都說了最壞的情況下就是左右各2條慢車道和2條BRT車道 但是還是可以靠BRT輸送人潮 置於慢車道塞車的問題 阿不會改變習慣哦 或換其他道路嗎 為何要執著于開車上這條路呢


中港路還有兼具國道聯絡運輸的功能
開車從中港交流道下來,建議能用縮小燈把車子變小用提的坐上BRT,到目的地再下來變大
要上中港交流道也可以這樣,但縮小燈會把重量變輕嗎?

最好的辦法就是廢中港交流道,國道客運全在中清下,另以南屯交流道分流,中港路車子應該會減少
交流道的土地拿來賣也能增加市庫收入

另外慢車道在有BRT站的路口,真的還有兩線道嗎?


但是
大家別擔心
交通局官員在興建時就想好了 這些都不會是問題的

要對胡市長有信心 作十多年市長 誰比他有經驗?
不會錯的啦!
  • 7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