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中海線 清水區 一張圖鞤助大家簡易分析各項機能

breandon wrote:
你看錯人數了...男...(恕刪)

謝謝。
剛再查了一下,確實看錯了。
ch121115 wrote:
所以我才說會不會蓋學...(恕刪)


台中港特定區我印象中是國小國中蓋在一起的
caryu wrote:
台中港特定區我印象中...(恕刪)


在遠雄之星接待中心對面有一塊學校用地,如果有要蓋完全中學應該就是那邊了
最好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最好
naoki80132 wrote:
每次拜讀大大的發文,...(恕刪)


過獎了過獎了 也不是什麼文章
只是一個普通在地人有點怨恨"國際港市"遲遲沒發展所以研究到走火入魔 這樣

市鎮南段的規劃也不簡單 然後還有整個台中港特定區還有很多奇妙的地方 後續慢慢再來分享...

不過先來感謝一下當年聯合國把英美式的都市規劃帶來台中港區
阿也要感謝一下政府相關單位在計劃的後續維持上也能保持相當不錯樣貌
畢竟國外的都市規劃在台灣是完全不同文化及習慣的

如果整個台中港特定區計畫能實現
這絕對就是整個臺灣城市的新典範~

這讓我想到 前陣子去三井當可愛動物的柯P想搞自己台北大街廓開發
當過梧棲鎮長的柯粉陳議員應該要趁機帶他去 梧棲中和 仁美 居仁街這帶觀摩才對
讓他見識什麼叫雷特朋鄰里單元 什麼叫超大街廓規劃
...阿 以後再講好了...


當然啦 如果版上還有其他在地人認同我的看法
那就多多幫忙行銷一下自己家鄉也不錯~ 多謝
(只是不認同的話 也別輕易對自己土地失去信心就是了~ )
台灣台中市民 wrote:
感覺好像沒把中科--...(恕刪)


有啦有啦~ 只是 我是提到"初期"真的是這樣
十幾年前 近一點的除了東海外 海線根本也沒什麼地方好逛
所以好停車和有知名品牌的中科廣場根本就是新天堂 尤其沙鹿人應該更常去

而且蠻有趣的 其實當年商場內部在客源設定上就是"水堀頭跟海線地區"
還說中科其實只佔少部分 神奇吧

總之結果好像也真的被他們說中
剛營運前幾年 老一輩海口人(我)的確算常去

當然啦 近幾年相對來說它已變成舊商場 加上周遭熱鬧不易停車 海線人應該變少了
整個商圈現在應該是轉換成當地及中科的區域性商場 這樣穩定的生活機能區吧

不過我覺得那帶的民生精神中心還是在水堀頭黃昏市場一帶就是了

=====================

其實這例子一方面是要強調遠雄附近的小基地 如果當遠雄6交屋有店舖進駐後 就可以開始密切注意商機是否來臨
除了民生用的超商超市外 周遭如果有"大店"來 則其品牌知名度就是重點 這樣才能帶出周遭小基地的"小店" 和吸引更外圍的人口

Tech Mall初期集到海線的氣就是因為當時海線沒有什麼像樣的知名餐廳跟娛樂內容
然後海線人去一定開車 所以好停車更是重點

遠雄這帶初期雖然不用期待太多 但它的交通便利性 所以或許先集到方圓3公里 甚至鹿寮一帶的氣也就很棒了
但集氣一次就要集的久(一方面畢竟可能一趟路也是十幾分鐘) 所以消費平價又算知名的全齡複合餐廳 我覺得就是好選項(滿足約會還是八掛聊個兩小時之類的)

然後吃飯任務完成後 可能還會去一下小7阿 是不是...

而氣集到一個程度 後面像 春水堂 屋馬 輕井澤 王品系列... 一些知名 海線沒有的店也就是可以期待
畢竟市鎮中心就是 "商 業 市 中 心" 規劃 市中心耶 所以如果發展到一個程度... 相信你不來也有別人會來
(當然啦 還要先來看看商圈的第一家創始店是什麼...)

然後下一步就能期待商店街能成型
最好是一次或分區整合開發 且大家去找行銷管理團隊來做可能比較好

面臨人行步道廣場的建物要退4m而且要與步道順平
這樣單面整個商店街步道等於就有7.5m寬
(15m除2(單向) - 4m車道 = 3.5 | 3.5+4=7.5m)
加上周邊好停車 想必逛起來一定很舒適
八月二十 wrote:
我之前就一直在想C那...(恕刪)


所以如果大大有能力 是可以幫忙招商引資一下啦
ch121115 wrote:
大大真是厲害,敬佩敬...(恕刪)


好說好說

不用敬佩啦

我知道市鎮中心的後院必須退縮4m
櫻花的前院應該在西濱 那後面鄰遠雄7就是後院也會留4m出來(至少 然後包含防火1.5m)
剛幫看了一下遠雄7的平面圖
因為機車道吧 所以結果不止後院 連臨櫻花的側院也留4m

所以以商業區來講 這樣的棟距不知道算不算可以?


整個台中港市鎮中心算規劃不錯
因為大多一般商業區誰管你後院深度(原台中市好像只有商4才有後院深度 而且不到4m 多少忘了)
市鎮中心在縣府時代時還有最小後院深度比限制 更嚴苛
不過現今住商混合 建商推案如果不在景觀上注重一下 不留一下"小空間" 可能也會賣像不好吧?...

另外一點 港區的大樓案件審議上 量體大的可能會被"建議"棟與棟間要設計點"縫隙"

因為要讓風通過...
elliotelliott wrote:
有啦有啦~ 只是 ...(恕刪)

個人觀點--
從中科過去到海線(清水梧棲)沿路好像發展上會出現落差.
說白一點沿路好像都靜悄悄沒發展.--孤軍奮戰.
中科好歹也是從市區經7期沿路慢慢發展下來.清水梧棲好像是直接跳躍式發展.
如果捷運藍線開通應該又不同氣象了.
每次(大概3-4次)遠雄小姐讓我覺得會有發展.但是開到沙鹿之翼就沒力了--開好遠.
但是我心中也希望清水梧棲能發展--大家能過好日子.
elliotelliott wrote:
有啦有啦~ 只是 ...(恕刪)

你講的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我記得海線近一點能逛的只有東海,當時中港路很多路邊停車格,都是進去東海大學裡面逛一逛然後去商圈裡面吃東西,好像沒別的了,當時西屯沒台糖什麼都沒有建商不屑蓋房子賣你,逛百貨公司印象中最近的是sogo(通常都是去萬客隆買完東西去逛,大廣三那是之後的事了),其他海線中小型的就三商百貨而已,採買只有去清水的福沅大賣場,看電影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要去大甲的富都戲院,後來七期開老虎城,離海線更近一點,當年外面還有一個透明腳踏車停車塔,不過那時候覺得這百貨公司很小很難逛,只來過一次,新光三越崛起後,那附近才慢慢開始熱鬧,不過這些都是市區的事情,海線真正生活機能起來的時間點應該是199X年那附近,麥當勞只有清水有,大賣場也只有清水福沅一家,印象中當時沒全聯,只有非連鎖的小小超市,大廣三蓋了一個大賣場在沙鹿就是現在家樂福的位子,當時就是因為有這間大店帶起了附近的小店這邊才熱鬧起來,接著才有麥當勞出現,野宴那邊那塊和對面都是後來才蓋的,印象當時那個大轉角是租給什麼衣服暢貨中心的,旁邊的小店面都是租給漫畫店或是空的狀態,至於寶雅和大喜鍋那邊是近幾年才有的,早起是寶雅那排是搭鐵皮開店營業,開藥局和嬰兒衣物的,大喜鍋那邊前身是鐵皮屋黃昏市場,清水在這段時間就比較沒有出現什麼大型商場或是商圈出現,福沅還很快就倒了,變成清水要就近採買只能去家樂福,不過現在因為沙鹿已經是房子和生活機能完整飽和狀態,要大賣場和傳統市場大同街上都有,完整的學區和生活上的採買都有了,房價也起來了,所以人口就往清水發展,舊市區的定位比較像沙鹿的大同街,附近目前有一些生活機能的房子大概在接近港區藝術館附近,不過路都很小條,要比較好發展的話還是市鎮重劃區比較恰當,不過就像上面說的要有大店帶小店,生活圈會起來的比較快,像是大買家或是來個豪華版全聯也行,當大賣場出現後人口會增加的更快速
還記得以前連麥當勞都沒有的年代,唯一假日期待家長帶我去的,就是沙鹿車站前的 王子漢堡XD......今昔對比沙鹿還真熱鬧很多~

梧棲的話娛樂真的就比較少,一直發展緩慢,國中時期就是去重劃區的 超X網咖,不然就是去2001買遊戲機的片子回家玩~ 一直到這幾年三井來才覺得梧棲有開始快速進步~說是跳耀式發展其實也沒說錯~

此外
不懂麥當勞寶雅為何不來梧棲設點,一堆鄉鎮人口比梧棲少都有了說~




柴可夫大公雞 wrote:

你講的是快二十年前...(恕刪)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