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海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恭喜顏清標市長
高票當選
naoki80132 wrote:
海線尤其港區這四年來...(恕刪)


台中港特定區市鎮中心 再新增一案

市鎮南段15,21 益翔建設 地上15層地下4層店鋪、辦公室、集合住宅新建工程案
caraxist wrote:
海線的發展只有 翻...(恕刪)
總算見到具有世界觀與遠見之人!
現在的台灣人思想就跟古中國一樣,
內地主義(盲目脫離海口,避難式的一昧往山地或內地開發,或是逃難想法)。再者,是投機客或投資客投資標的位置(投資人口越密集處,人潮就是錢潮,因為短視近利不思落實區域均衡發展建設)…。論述甚多篇幅不及備載!

k9pols wrote:
總算見到具有世界觀...(恕刪)


如您所言
再把
時間拉遠
視野放大
相信大家的看法應該所見略同!

最近股市投資有點失去耐性
結果得到的
就是 ⋯⋯

台中高雄兩位新任換黨新任市長
應該也要想想
耐性這個功課
是要札實的好好的做二十年的規劃
還是操作短線滿足市民的耐性??

空品是假議題 換誰都一樣
貨出去 人進來 是 空洞的

城市的戰略佈局才是真的才能走得久遠
新加坡 就是一個好例子
對岸也學了新加坡
以台中和高雄的 先天條件和後天產業發展
為何不好好 做個二十年學新加坡的城市發展計劃??

新加坡在這個世紀最恐怖的 是 教育
再過 十年
新加坡 會成為人才菁英 最密集的生產地與集中地
(然後到中國大陸換成金錢
中國大陸當然不甘心
所以這幾年也開始拼基礎教育
連台灣人都不放過
招手向台灣要老師)

光光教育 台灣還陷在意識型態中
人家是用飛的
台灣是還在原地互扯後腿

台中市盧市長這四年的重點
應該不是那三支箭
而是 教育 教育 教育(國小國中高中)
新加坡怎麼做?大陸怎麼做?
全部學過來
這四年把架構定下來
我們的孩子才能有未來
(沒教育沒人才
中科中部中小企業世界產業鍊隱形的冠軍 如何撐得下去??)

我如果是台中市長
我不會將硬體建設列為首要了(和之前想法不同了)
我要和台中的產業一起 培養在地人才 從小學就開始
我要和台中的產業一起 吸收世界各地的人才 歡迎外藉高級人力入住台中
我要把國民教育國中小學的課程 全部與世界接軌引進國際文憑(城鄉落差就能消彌)
在這個世紀的前25年 為台中搶到人才
在這個世紀的前50年 讓台中擠進亞洲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統獨和空品議題 不是操之在我
用光氣力 也不會獲得全面的利益或改善

產業的實力 和 人才的優勢
是長長久久的城市競爭力
是一旦失去就追不回來的基本功

海線的發展 不急
自然水到渠成 看看高雄的例子做了那麼多⋯⋯
(引進國際文憑
海線或和平鄉的孩子受的教育和師資就和市區沒有差別了
孩子都是人才了 還怕海線/山上發展不起來嗎)

美國杜克大學經濟學家凱西‧戴維森曾預測,2011年入學的美國小學生,將有65%在大學畢業後,從事目前並不存在的職業。即未來的教育,應培養孩子從事「目前並不存在職業」的能力,也就是自主學習、生存的能力。
空品換誰都一樣,你是說盧快閃不是遇空污快閃,而是吹牛說謊。
這種人怎麼談教育?
教育市民一起配合消波塊企業?
海線如果指"台中港特定區" 那未來就是 樂 觀!

如果以合併後的"台中市"角度來看 整個都會發展可以簡單劃分東西兩區看待就好 而"大度山"就是最明顯的分界
大度山以東 延著整個山線鐵發展的區域就可以算是一個大都會區 這包含豐原 潭子 原台中市區域 烏日 及包圍原台中市的太平 大里 大雅等
大度山以西就是台中港特定區 主要就 清水 梧棲 沙鹿 龍井

然而... 台中港特定區稱的上是都市嗎??

這可能要先回到70年代 問問當時政府為什麼推動北中南三個新市鎮計劃 而這三個新市鎮的定位又是什麼
不過其中南北就不管 因為他們的發展都有縣市競爭問題 (雖然加起來更強大)
但中部就不一樣了 因為國土計劃中能真正大面積高度發展的就只有台中市... 而其中的新市鎮計劃就是"台中港特定區"

好了 重點來了 所以"台中市"還可以發展嗎? 還是發展完了?
簡單一張圖給大家參考 (應該很多內行人看過也瞭解意思 ...總之請看計劃區不是行政區/105年市府資料)



可以發現台中近年人口發展已逐漸達成都市計畫該有的目標
而且台中市很幸運 可能因為產業及最重要的地理環境及氣候造就許多區域人口都是自然成長
也因商業自然發展 商圈 生活機能自然生成 所以政府應該也就無需投入太多重大公共建設來吸引人口 而經費運用或許也就能更完善在民生經濟等基礎設施及福利性政策
(因 此 一 堆 人 被 灌 輸 要 滿 滿 的 中 港 路 公 車 也 不 要 捷 運?)


整體來說 台中人口要輸台北或贏高雄覺得不是重點
因為"國家發展"主要是要完善北部的北北基桃竹 人口集聚達千萬人大都會所需建設 (所以遷都台中別想 )
因為"國家發展"主要是要完善南部的台南高雄人口集聚達6百萬人口所需建設 (所以遷都台中別想 )
(呵呵 所以分你台中市的錢錢就是沒有高雄多...)

好 吧 真的別想南北了... 關心政府接下來對台中"會做及該做"什麼事比較重要...

所以請問有沒有那種吹海風不會頭痛 因此有興趣想瞭解那個綠綠 "台中港特定區" 發生什麼事的人??

阿又要問問1976年台中港啟用時 當時管轄台中港的中央為什麼不願跟地方合作發展了...
(# 其實就承認吧 就當時港區實在太落後 所以沒資格跟先進的台中港當鄰居...)
(# 當年清水想當縣治的天真就如現在台中市想當首都一樣~)

總之就是因為港區發展尚未起步 但山線鐵一帶的豐原 原台中市等已經逐步發展 同時聯合國協助規劃的"台中港特定區"本來定位就是"衛星城市"!

也就是說 : 政府先把你台中港規劃的美美的 但條件就是你不能亂蓋 然後也不給你建設不給你發展... 因為你台中港區必須等你老大"核心台中市"人口都長熟後才輪到你台中港發展跟建設!?
(原來鄉下海口人40年一直擁有寬度直度爆表的特字號道路爽爽飆是有原因的...)

那40年的現在台中港區要開動了嗎? 又將來會有什麼建設?
別急 都等40年了是吧... 要先來感恩一下大度山東邊的人口終於要滿了啊!


所以最後 很認真的重點就是 往後實際會成真的建設我將逐漸在某樓為大家報告分享
台中舒適居住區在盆地內。縣市合併後,盆地內工廠應該輔導遷出。
轉運站應該設在盆地邊緣交流道,轉乘電動公車或是捷運入市區。
其次是盆地周邊山坡,應該規劃成低密度別墅區及大學校區。
工廠集中到盆地外的海線,重污染產業及發電廠還是遷到周邊人口稀少的苗彰地區。
台中海岸有世界級景觀高美濕地及沙灘。所以海岸規劃帶狀觀光商業區串連濕地漁港海生館三井,像是關島杜夢灣。

投資有兩種,追高買七期,轉機買海線。我是都有。
TaichungJay wrote:
工廠集中到盆地外的海線(恕刪)


這個困難度高很高喔
不然問問那些農業區工廠超級多的太平大里烏日大雅神岡潭子...... 的大老闆跟員工就好
如果工輔法這德政讓他們直接升級成"工業4.0專區"後... 那那 他們是否願意去海邊吹海風?!

我想 10個應該有10個不願意吧~
(而且海線表示:我們也沒那麼多員工給你喔...)

有啦 有輔導啦 ...就地輔導
是說 士農工商 好歹"工"也是排老三比商還重要好麻
elliotelliott wrote:
海線如果指"台中港特...(恕刪)


期待大神的文~~~~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