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poor wrote:
梅雨,又稱黃...(恕刪)
你都已經打出冷熱所產生的對流效應了就該有邏輯觀念了
用手機,我沒辦法查對岸火力發電廠的距離
台灣大約就1-200公里就一座火力發電,你燒煤往上排放,又沒有強烈氣流帶走這些co2等廢氣,就讓這些氣體包住台灣產生台灣自己的溫室效應
地表產生的熱氣流上升,結果遇到廢氣層,熱氣排不掉,熱量累積,導致空中的溫度與地表差不多,既然溫度差不多,怎麼產生梅雨條件的對流?
夏天可沒有大陸冷高壓系統來幫忙降溫哦
自己產生的保溫層,不止沒雨,連氣溫都在創新高
不過沒關係,還有颱風可以幫我們解除旱象~
menglingli wrote:
你都已經打出冷熱所產生的對流效應了就該有邏輯觀念了
用手機,我沒辦法查對岸火力發電廠的距離
台灣大約就1-200公里就一座火力發電,你燒煤往上排放,又沒有強烈氣流帶走這些co2等廢氣,就讓這些氣體包住台灣產生台灣自己的溫室效應
地表產生的熱氣流上升,結果遇到廢氣層,熱氣排不掉,熱量累積,導致空中的溫度與地表差不多,既然溫度差不多,怎麼產生梅雨條件的對流?
夏天可沒有大陸冷高壓系統來幫忙降溫哦
自己產生的保溫層,不止沒雨,連氣溫都在創新高
不過沒關係,還有颱風可以幫我們解除旱象~
梅雨:
由於東亞在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盛行西南風,於5、6月春夏交替之際,當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於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便會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一道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初期在華南、臺灣附近徘徊,而後北移至長江流域、隨後影響日本、華北、韓國等
你確定你講的是梅雨?不是午後雷陣雨???
你不是在搞笑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