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狀況不管是空氣盒子還是公家的測站都有一樣的狀況
不過我比較相信空氣盒子的數據。我是指大量的空氣盒子數據
如果仔細看也會發現,空氣盒子在很近的距離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看空氣盒子數據的方法,是把尺度放大到一整個區或城市,看整體的顏色分布,忽略少數幾個數值特別高或特別低的
這樣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大部份狀況,公家測站測出來的"顏色"跟空氣盒子其實很接近
不要只看單獨幾個數據就下定論
樓主截固定兩個空氣盒子的數據。但這兩個空氣盒子的安裝條件並不可知
也許就安裝在馬路邊? 所以光是交通工具的排氣跟揚塵就造成很大的影響
應該把尺度再拉開,以這三個測點為圓心,往外再看幾十個數據的大致狀況當作參考依據
只是本篇文章提到空氣盒子監測結果跟環保署監測結果有所差異
就質疑環保署數值造假...似乎有點牽強
首先..一台價位在幾千元的"簡易型"偵測設備的數據...
跟一台幾十萬元..且國外(包含美國EPA)都在使用的設備所監測出來的數據...
兩者之間在原理上跟品保品管上本就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今天硬要把空氣盒子監測的結果對比環保署監測儀器的結果放在一起看..是有點不公平
真要比較的話應該把逐時數據拿來比較...兩者的趨勢是否相同才比較有意義...
而非單獨比較兩者的小時監測值...
要知道..監測結果受到採樣點的放置高度..周圍是否有阻擋..周圍是否有特定污染源等...
都會造成影響...今天硬要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確實是需要考慮
而關於AQI指標...
首先..AQI的計算方式是引用美國的計算方式..
並不是台灣環保署刻意要用這種方式計算的...
但誠如大家所說的...這樣的指標計算方式...
確實會出現當污染已經發生數個小時...指標才會出現反應的情形...
會造成民眾來不及反應的情形...
這種情況確實是需要環保署考量該如何克服這個問題...
小弟也在上周寫信至環保署署長信箱反映這個問題..
只是現在還在等環保署的回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