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優化幹線公車(BRT)要不要重新啟用或改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重點要能改善交通,回收BRT站體與路線,重新包裝一下,就無所謂面子之爭問題,改良方式可用新的超級電容公車,取代舊有的柴油公車,不失為藍線捷運漫長的施工期替代方案(沒錢)這是ARTC財團法人車輛測試研究中心的網站介紹https://www.artc.org.tw/chinese/03_service/03_02detail.aspx?pid=2311https://www.artc.org.tw/chinese/03_service/03_02detail.aspx?pid=2163這是超級電容電動公車影片這是已在測試的路線介紹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23165跟目前高雄在營運的輕軌有什麼不同?其實沒什麼不同,只是有一點小差異,就是一個是有鋼軌的電車,而超級電容公車就是無軌版而已,搭配快捷公車的站外收費概念,就是沒有"A級"路權捷運,嫌BRT運量小,可以採用行控中心監控密集發車方式,或是請廠商打造三節版或五節版超級電容公車,進而在藍線捷運還沒蓋完前,先完成捷運路網,等使用運量上來後,換成A級路權的藍線捷運,不是反對阻力聲音就變小了?當然高雄輕軌也可採用這種改良方式繼續興建路網,總比把鐵軌繼續擺在市中心路面,造成機車族行車安全問題,又不會自打臉面,好不容易把台鐵地下化,恢復了市容之後,又因為輕軌走回頭路PS:台北市已有現成的公車專用道,應該最先建置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