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龍井交流道附近
在BRT之前,想坐公車到中港路上,必須換2班公車.
BRT假營運之後,許多公車變成了藍支線.
原本以為家裡附近只有多了一線公車,但是用app一查之後,才發現附近走路能到的站牌共多了3線可以直逹中港路BRT車站.
昨天和家人一路試坐進市區到百貨公司,共花了50分鐘.
雖然不會比走向上路/環中路/市政路(沿路超速)/找停車位來得快上許多.
但是沿路可以和家人"對話"(不是大家聊天,自己偶而插上一句話的那種聊天),順便計劃等會兒要逛什麼吃什麼...
重點是,目前因為公車8公里免費及BRT免費,花不到一毛油錢.連停車費也省了.
每個人的移動習慣不同,但整體來說,台中市發展大眾運輸,勢必會排擠到習慣自行開車騎車的用路人.
但相對來說,部份用路人轉移到大眾運輸上移動,不也是間接讓習慣自行開車騎車的用路人受惠嗎?
藍線BRT的上路粗糙,是沒什麼好辯駁的.
但身為台中市民的一份子,我還是會希望它越來越好.
PS,我老婆的評價就比較負面囉,因為平時都坐我開的車習慣了,搭公車不但沒座位,還搖搖晃晃,而且得走比較遠的路,抱怨連連,下次要再規畫全家公車之旅恐怕得好好的溝通才有機會成行了.
1.BRT行進的確會晃, 理論上BRT專用道已經很平了, 但是還是會晃, 我站在前車箱看到後車箱晃很大, 後來再去看BRT專用道, 不知是否是BRT專用道上的水溝蓋造成的, 更不用說BRT現在還要切離BRT專用道時的晃動。
2.到惠中路就塞住了, 先不管什麼號誌優先不優先的問題, 是塞在橫向車道車子走不完堵在路口, 我想這種情形經常發生, 當然現在BRT一起被塞住也不能例外, 如果因為號誌優先而減少橫向道路的綠燈秒數, 會不會更塞?? 現在先不要下定論。
3.秋紅谷站往西之後一直到榮總站, 中間站體都沒好, 雙節公車也不走在BRT專用道上, 跟一般車輛擠在2線道上, 行進緩慢, 我認為目前的進度尚不足以8/15就能全面通車。
4.我6點多去坐的時候, 應該算是尖鋒時間, 結果光在站裡就等了12分鐘, 實際上延遲時間應該更多, 我還跟站裡的BRT公司工讀生反應, 他也只能笑笑說塞車, 尤其是中正路那段沒有專用道會延遲也是正常的??
5.已完工的站體內的收尾,我覺得還差很多, 先不說那些機器設備在地面有沒有修補好的問題, 一堆油漆、膠殘留一大堆, 如果這是在家裡, 你我應該不會給尾款!! 而且可能是覆蓋玻璃的關係, 站內是會漏水的, 昨天下的雨也不大就在滴了, 其他地面也有濕了一片(不是雨潑進來), 工讀生也是傻笑!!
6.目前整個行進時間是比以前公車還久, 當然以後都走BRT專用道後應該也會改善。
以上是我的心得, 優點就不說了, 版上一堆人都說了, 看來要改善的空間還很大, 不過還是希望快點改好。
joizli wrote:
蓋了13年值得,每個...(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