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0608 wrote:7年夠台中市政府好好的規畫了(恕刪) 身為酸民之一覺得有必要酸一下:在國外雙節公車和有蓋的公車站不算是新技術,新設計2009年到2014年5年的時間最後,只能搞出1站通車,還哩哩落落不知道再給10個5年50年的時間能搞出甚麼東西 ?目前的狀況,個人覺得就像這一款遊戲一樣:這些人認為下一次已經不可能是他們執政了到時候爆炸,死的也不是他們
樓上的這個點子不錯,東海,逢甲,一中街,草悟道,應該規畫成完全禁止任何車輛的行人徒步區這對區圈的美化跟素質提升有大幫助連台北市都幹不起的先進政策,在台中能落實,就能證明台中人的素質確實比台北好當然,反之的話也相對證明台中僅只是一個空有人口成長跟建商刮地圖利的地方而已
這樣哪行,公共運輸沙漠的台中,禁機車只會讓機車車主轉換跑道,汽車量數倍擴增,接孩子買菜甚至去郊區散心,大家全開車,附近來台中找朋友,或是學生讀書,全部都開車,學校周邊停車場塞滿,爭取免費停車的學子到處塞,出入不得,原本塞兩小時變成塞四小時,原本設計四線道的路被兩旁違停找不到車位變成兩線道,沒人要找數公里外塞滿剩餘不多的停車場停車位在走上幾公里到達目標區吧,塞得更嚴實,動脈都塞住了,除非包含鄉鎮全部捷運地下化,並將都市計畫的道路徵收多加兩線道以吸收兩邊路停車輛,不然這將會是必然的結果很多人都說啥大陸怎樣的,你們看過大陸禁摩城市塞車的狀況嗎,那比台灣要殘酷數十倍,解決的方式就是汽車以更暴力的態度到處鑽出一片天,違停停的更霸氣,路上糾紛更不斷,台中,你們的地鐵呢??自己想像無助於事,看看北京他們自己怎麼說(單雙號:就是車牌以單號雙號輪換限制進城)所以為了防止這些天量的機車族轉換跑道變成汽車族,讓政策的美意掛點,台中的配套我想就是歐美日本所推行的買車須具備車位,沒車位的汽車取締銷毀,再加上進城汽車限制,這樣機車族要買車得先買比車價高的車位,自然轉換有困難,原本兩旁違停的車都有車位吸收,動脈也清了,然後汽車車輛數過於龐大也因為進城限制,緩解城市的雍塞,有錢人就能好好的在市區開車,不用擔心害怕啥帝王條款喔,對了,低碳的話,台中的火力發電廠應該要拆除,利用電力運輸方式讓其他縣市吸收,這樣更能落實政策喔有遠見且富裕的台中市民們啊,先進國家的解套方式就在這裡,趕快把配套推一推,機車消失就不是空話了
u82232016 wrote:真正的進步會是這種東...(恕刪) 很奇怪為什麼很多台灣市民總是覺得國外,比如日本或者歐洲一些大城市沒有摩托或者限制摩托。相反倫敦這邊是鼓勵使用摩托,整個倫敦市中心,汽車進來的話要收取congestion tax,但是摩托就不用。另外幾乎所有的停車場,對機車都是免費的,只有中心的幾個區,當你機車停在motorcycle bay的時候,需要收取很少的費用。我來自大陸,大陸的禁摩根本就是一群政府的“高等人”,想當然的替市民做決定。這些人很有可能自己都開車上班,為了道路不擠,或者与汽车廠商勾結,就禁掉摩托。之前我住在市郊,去上海市中心上班,要換3趟車。上海房價又高,根本買不起市中心的。有機車就方便很多。即使交通方便,選擇何種交通工具也是個人的意願吧?如果擔心污染嚴重,相應的做法不是應該提高排放標準麼?而不是直接禁止整個群體吧?非常遺憾看到台灣也實行這種一刀切的做法。
hahahafred wrote:上班帶重貨所以一定要開車,周末近的地方一個人就想騎車(電動的最好)。(恕刪) 其實重貨可以用貨運,不一定要開車少一台四輪在路上更能"節能省碳"至於...二行程,黑煙白煙四處竄,早就該換了,不要等兩年,現在就可以換"電動車"我幾年前就有了但是現在堆在倉庫裏,已經一年多都沒動過了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我會把它堆在倉庫裏?我不知道"官"也不知道
1.110年1月1日起,市府得公告指定區域內,禁止行駛燃油機車;2.105年1月1日前訂定相關獎勵汰換辦法「得」字說明了,這是個「可作可不作」的措施。再就是指定區域還有得扯。胡老闆那時候也不會是台中市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