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房的選擇上也比較有彈性,租金和房價的比值也較可接受。
一旦像新加坡,香港一樣,空屋率(沒用水用電的)很低,
那時就算想買,可能也買不起了吧。
空屋是國家資產的耗損,若中華民國耗的下去,那也只能接受。
建商不蓋房子,或房子賣不出去都活不下去,
投資客鬥資質、鬥資金、鬥運氣(國家政策),適者生存。
自住需求者(末端使用者)只能衡量自己的需求與資金找最適合的平衡點。
房價應該和區域的薪水掛勾,但現在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努力一輩子(若貸款40年,且房子自住不賣),
只收獲一間擋風避雨的屋子,個人實在不知道價值所在。
等奢侈稅解套後,再看個一兩年空屋率,
應該就可以決定是否買的起透天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