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塊土地的使用分區不同有不同的可蓋面積,也就是所謂的容積
所以每一塊土地的容積會因為它的使用分區不同而有各自的固定可蓋面積,換算土地面積就是所謂的投資報酬,俗稱土地倍數比,而倍數比是法定給的最高容積,不管誰來蓋都是一樣的
假設土地每坪80萬,而這塊土地的倍數比是8,這就代表每一建坪所負擔的土地成本是10萬,假設營建成本是每一建坪8萬,那建商的每一建坪成本就是18萬/坪,再加上管銷成本15趴,那他的成本就是20.7萬/坪,若再加上正常利潤20趴,那他的合理售價就是24.8萬/坪,現在幾乎沒有建商會去賺超額利潤,因為那是要跟整個市場對抗的,風險太高
各位如果有印象,前幾年市政府標售七期抵費地的情形,還有前教父咖啡土地的交易價格高達300萬/坪,你就可以理解為何房價節節攀高
買房是要看客觀趨勢,再由個人主觀去研判,如果只是淪為筆戰,那有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
supkai wrote:
只能說... 如果我...(恕刪)
房價要下來很難了!!!!!!!!!
試問你有土地你要便宜賣嗎?
說不定你開的土地價格更是天價中的天價
一層加一層的價格堆積 怎降的下來
台中建商的個案規劃與細膩施工在全省算出名的
可惜人口與所得以"一線都市"來說都算低成長
這裡的建商因為銷售期拉長必須把管銷拉高!
這裡的客戶因為房價實在過高必須好好思考!
買賣雙方都是難為~~辛苦
看看新竹地區 台北地區
一個是有產業支撐 新居民不斷增加
一個是台灣首府一地難求 土地取得就是銷售保證
新竹土地一坪買個3-40萬房價賣到20萬...銷售期又短
台北一坪土地買個200多萬隨便房價都80..幾乎沒接待中心.更別想要樣品屋
台中買個200萬的土地賣個40萬.百分之80的台中客無法買(不認同之外還有經濟消費力)
我的月入快20萬 算起來在台中因該不錯了 扣掉家庭開銷必要的儲蓄支出
算一算竟然只能買一坪15萬約60坪的房子還需要兩個車位家上市內小裝潢
總價已經破1200萬了 而此價格能成交的7.8.11其個案真的少之又少
許多個案經過這樣一過濾根本都不用去看了
在台中...建設公司 .跟客戶真的都不好做~~~~
胡市長阿~~~
高雄的進步
台北的地位
新竹的所得
請您要加加油囉 讓人民與企業都能平衡 要辦活動也要建設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