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ujma wrote:
更重要的是 稅進到市場將使一般人處於更不利的位置 多數人不自知卻反而還支持.....


補充說明為何政府課稅會使一般人處於更不利的局面

以目前房地稅合一的方向來說未來將易將增加交易稅
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
原本一間100萬的房子 買賣雙方說好 成交就是100萬
現在政府要課交易稅 簡單假設100萬的房子要繳10萬的稅
賣方心理上仍會想實拿100萬 因此會以110萬為預售價格 但買方心理上只想出100萬 雙方差距明顯拉大 最終可能成交105萬 其實就是買方和賣方各承擔5萬的稅 但實際上買方較沒有交易稅前少拿 而賣方較沒有交易稅前多付了 兩造都是輸家 得利是政府
而實際上這政策也是更加鼓勵房子『長期持有』 當傳家寶 反正不賣就不會被課稅 市場供給會減少 各位可以想想對房價的影響

再說 持有稅的影響
這衝擊可大了 想逃都逃不掉 不是不買房子就沒事
因為持有過程都要繳稅 因此任一購屋者在購屋決策時 會考慮未來要繳的稅 無窮期的遠 生生世世 子子孫孫都要繳
故整體願負價格會降低
舉例來說 每坪100萬的房子 變成每坪70萬
但這代表購屋者的負擔降低嗎? NO
因為房價下來的部分 會轉變成為每期分期(無窮期)付款的方式繳給政府
故真正得利的又是政府

再額外談一些議題
假設政府進行管制 譬如空屋要額外課徵一定稅額 而認定標準是用電度數 因此擁有者為了要符合『有人居住』的條件 會定期去開個冷氣 讓用電度數超過標準 而不會被課懲罰稅 只要多的電費少於要繳的懲罰稅 一般人都會去做這樣的事
此一過程叫尋租 尋租行為大多是不效率且浪費的 但那都是成本
同理 對岸對於內地人在沿海城市買房也有一些身份的限制 為了符合這些限制條件 想買房的人同樣要花成本買到符合的『身份條件』 這些林林總總的成本加起來相當可觀 而這應該都要記入購屋、擁屋成本中

總歸一句 政府以稅或管制政策影響房屋市場 假設房屋土地的實質價值不變 那制度的變化 僅是影響消費者以何種型式支付購屋、擁屋成本 但總的成本可能是不會變的

說這樣是要讓大家瞭解不要對政府政策調整 使自己購屋、擁屋成本會降低有不切實際想法 且大部分的政策反而對一般大眾是更不利的

ujma wrote:




補充說明為何政府課稅會使一般人處於更不利的局面

以目前房地稅合一的方向來說未來將易將增加交易稅
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
原本一間100萬的房子 買賣雙方說好 成交就是100萬
現在政府要課交易稅 簡單假設100萬的房子要繳10萬的稅
賣方心理上仍會想實拿100萬 因此會以110萬為預售價格 但買方心理上只想出100萬 雙方差距明顯拉大 最終可能成交105萬 其實就是買方和賣方各承擔5萬的稅 但實際上買方較沒有交易稅前少拿 而賣方較沒有交易稅前多付了 兩造都是輸家 得利是政府
而實際上這政策也是更加鼓勵房子『長期持有』 當傳家寶 反正不賣就不會被課稅 市場供給會減少 各位可以想想對房價的影響

再說 持有稅的影響
這衝擊可大了 想逃都逃不掉 不是不買房子就沒事
因為持有過程都要繳稅 因此任一購屋者在購屋決策時 會考慮未來要繳的稅 無窮期的遠 生生世世 子子孫孫都要繳
故整體願負價格會降低
舉例來說 每坪100萬的房子 變成每坪70萬
但這代表購屋者的負擔降低嗎? NO
因為房價下來的部分 會轉變成為每期分期(無窮期)付款的方式繳給政府
故真正得利的又是政府

再額外談一些議題
假設政府進行管制 譬如空屋要額外課徵一定稅額 而認定標準是用電度數 因此擁有者為了要符合『有人居住』的條件 會定期去開個冷氣 讓用電度數超過標準 而不會被課懲罰稅 只要多的電費少於要繳的懲罰稅 一般人都會去做這樣的事
此一過程叫尋租 尋租行為大多是不效率且浪費的 但那都是成本
同理 對岸對於內地人在沿海城市買房也有一些身份的限制 為了符合這些限制條件 想買房的人同樣要花成本買到符合的『身份條件』 這些林林總總的成本加起來相當可觀 而這應該都要記入購屋、擁屋成本中

總歸一句 政府以稅或管制政策影響房屋市場 假設房屋土地的實質價值不變 那制度的變化 僅是影響消費者以何種型式支付購屋、擁屋成本 但總的成本可能是不會變的

說這樣是要讓大家瞭解不要對政府政策調整 使自己購屋、擁屋成本會降低有不切實際想法 且大部分的政策反而對一般大眾是更不利的

...(恕刪)




大大說得真好,受益匪淺⋯





蛋黃區房價沒有理由會跌⋯



例如,我同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們都覺得房價貴得離譜⋯(雖然都沒有想要買或賣房)



但當我反過來問:你們的房子市價80萬/坪,而你當初成本只有40萬,如果你要賣房時,你希望多少錢賣? 他們都回答得差不多:75萬!我說,你才40萬成本,賣70萬就賺很多,為什麼還要賣到75萬?(事實上他們都想到賣80萬,只是要掩飾前面罵房價貴得離譜的論點)



這時我補一句話:你自己嫌房價貴得離譜,但你自己也想賣高價,這房價要怎麼跌?因此,除非經濟急遽轉差,很多人撐不下去,無力負擔房貸時,才會忍痛拋售,房價才會跌!



至於什麼實價課稅,根本不會影響持有意願(除非要賣,否則不會被課重稅),頂多影響少數投資客的投資意願,房價為什麼會跌?



就算實價課徵持有稅,也不可能影響房價,因為真能實現,肯定都是大家能負擔的程度,否則根本無法實現(立法委員本身也要繳納,怎麼可能搞一個自己都受不了的法?)



財政部長等官員自己也要繳實價課徵持有稅,怎麼可能搞一個自己都受不了的法?



眼前,台灣還沒有那種為國家捐獻大部分財富的觀念⋯

































22f wrote:
大大說得真好,受益匪...(立法委員本身也要繳納,怎麼可能搞一個自己都受不了的法?)



財政部長等官員自己也要繳實價課徵持有稅,怎麼可能搞一個自己都受不了的法?



眼前,台灣還沒有那種為國家捐獻大部分財富的觀念(恕刪)


小弟觀察到這幾年所謂改革的定義:
[改革只能改革別人的不公不義,改革如果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那就暫緩]

從證券交易稅的改革當作例子來分析
舉著改革的大旗的劉憶如前財政部長
原來她手上沒有半張股票!
可是媒體卻爆料說她是房地產的達人

無論是立法委員也好
政府官員也好
大多數的人手上都一大堆房地產
想要立個法改革自己談何容易!

安啦

選舉到了
總要喊喊口號
無論藍綠都是好野人啦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當然選舉因素加上官員自我利益的考量 加上執行的難度
不可能會讓持有稅增加 程度嚴重到實際影響房價

一下子變成像國外一間1000萬的房子 一年要繳10-20萬的稅 沒有任何政黨敢做

這幾天討論BRT數量大概是討論建案的幾百倍,
潛水的都跑出來,
才發覺台中人竟然那末多,

為了兩節車廂這末熱列,除了選舉因素,
也顯示BRT的影響力,

半年前就奉勸大家用力買,

以後到台中來玩的人,都知道沿BRT就沒錯,
台中遊懶人包,是也!

到八方來吃,便宜,有音樂,有裝潢,CP最高,
冷氣強,吃完打P,涼的快凍菇!
人心都是自私的,前人有道:若為公事則其事立敗。換位置就換腦袋,改不了了嗎?我也不清楚。
還是盡情吃喝最實在了
小印度的羊肉香米燉飯(中間)和蔬菜咖哩和印度烤餅,保証又貴又好吃

照例還是鵝媽媽系列
賺錢為敗家之本...
jazzcat0823 wrote:
人心都是自私的,前人...(恕刪)


台中最好幾家印度菜似乎都在金典旁健行路,
李安在台中拍P少年的印度菜都從這裡解決,

有朋友有興趣我說兩年吃—次可,
幾年前好奇吃幾回,感覺印度菜雖不錯,口味濃、濁、重,也較單一,
不若中、泰、日的變化多巧,

無怪乎難成大眾,

但也超過3年了,可以去吃一趟,家旁邊就好幾家,
最好及貴是印度香料屋那家!





沒錯,印度菜真的是一年吃一次就好,口味太重,唯一欣賞的只有烤餅



這幾年和女王到處跑,感覺上最健康的是地中海食物,一桌十幾盤各式蔬菜水果沙拉,怎麼吃都不胖!上次去約旦和以色列兩週,回來站在秤上一量,乖乖,還瘦了一公斤!



最好吃的當然是法國菜,尤其是湯,前提是要會點,去了十幾趟法國,前幾次是觀光團,後來去開會,當地人招待去中等價位的餐館吃,才知以前當了凱子,後來那賽納河邊的小館子成了我們夫妻去巴黎必到之處



義大利菜大家都熟,偶爾吃記得要點紅酒,我的經驗是美國最道地,日本最精緻(但份量不足),台灣則是改良成最適合台灣人口味,紐約當然集精華之大成,一餐一個人50美元以上的幾乎都夠水準,舊金山小義大利區同樣值得光顧,台北有幾家也行,例如敦化南路、安和路口的紅廚,台中公益路皮諾可可,披薩也讓我驚艷



墨西哥菜棒,但吃了會胖,還好一般吃不到


























22f wrote:
最好吃的當然是法國菜,尤其是湯,前提是要會點,去了十幾趟法國,前幾次是觀光團,後來去開會,當地人招待去中等價位的餐館吃,才知以前當了凱子,後來那賽納河邊的小館子成了我們夫妻去巴黎必到之處..(恕刪)




熱列討論BRT都在房市版,時勢新聞版沒人討論它,

一葉知秋,你不要忽視它的強度,

其實店面更是受影響,科博這又好幾間在裝潢,
住家要注意鬧中取靜,

去年建議戴鋼盔衝,丰儉由人,以後不見得好入手,
現在來得及?
拿兩間,加倍奉還!

一般認為長久還是MRT才理想,

如果是長距離從火車站到靜宜當然MRT快,
但如我主要範圍從草悟科博出發,東到火車站西到新光遠百,再到東海榮總,
BRT不必上下樓梯反而快,遊客沿路欣賞街景也不錯!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