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jma wrote:
更重要的是 稅進到市場將使一般人處於更不利的位置 多數人不自知卻反而還支持.....
補充說明為何政府課稅會使一般人處於更不利的局面
以目前房地稅合一的方向來說未來將易將增加交易稅
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
原本一間100萬的房子 買賣雙方說好 成交就是100萬
現在政府要課交易稅 簡單假設100萬的房子要繳10萬的稅
賣方心理上仍會想實拿100萬 因此會以110萬為預售價格 但買方心理上只想出100萬 雙方差距明顯拉大 最終可能成交105萬 其實就是買方和賣方各承擔5萬的稅 但實際上買方較沒有交易稅前少拿 而賣方較沒有交易稅前多付了 兩造都是輸家 得利是政府
而實際上這政策也是更加鼓勵房子『長期持有』 當傳家寶 反正不賣就不會被課稅 市場供給會減少 各位可以想想對房價的影響
再說 持有稅的影響
這衝擊可大了 想逃都逃不掉 不是不買房子就沒事
因為持有過程都要繳稅 因此任一購屋者在購屋決策時 會考慮未來要繳的稅 無窮期的遠 生生世世 子子孫孫都要繳
故整體願負價格會降低
舉例來說 每坪100萬的房子 變成每坪70萬
但這代表購屋者的負擔降低嗎? NO
因為房價下來的部分 會轉變成為每期分期(無窮期)付款的方式繳給政府
故真正得利的又是政府
再額外談一些議題
假設政府進行管制 譬如空屋要額外課徵一定稅額 而認定標準是用電度數 因此擁有者為了要符合『有人居住』的條件 會定期去開個冷氣 讓用電度數超過標準 而不會被課懲罰稅 只要多的電費少於要繳的懲罰稅 一般人都會去做這樣的事
此一過程叫尋租 尋租行為大多是不效率且浪費的 但那都是成本
同理 對岸對於內地人在沿海城市買房也有一些身份的限制 為了符合這些限制條件 想買房的人同樣要花成本買到符合的『身份條件』 這些林林總總的成本加起來相當可觀 而這應該都要記入購屋、擁屋成本中
總歸一句 政府以稅或管制政策影響房屋市場 假設房屋土地的實質價值不變 那制度的變化 僅是影響消費者以何種型式支付購屋、擁屋成本 但總的成本可能是不會變的
說這樣是要讓大家瞭解不要對政府政策調整 使自己購屋、擁屋成本會降低有不切實際想法 且大部分的政策反而對一般大眾是更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