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買賣土地跟個案小投資建商的一些經驗,個人經驗僅供參考請理性討論。姑且不論換約轉賣的價格飆漲,單純以新案的價格節節上升這點來討論。最大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是土地成本飆漲以及土地越來越少地主惜售,再來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營建成本上升。首先第一點,這兩三年很多蛋白區的土地都飆升不只一倍以上,尤其是已有商圈形成的區域,早期已經被開發過,現今剩下的土地都是在蛋白區生活圈中的寶物。地主都可以放這麼長時間了,當然不缺錢賤價賣。也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大型建商也有預期未來土地越來越難取得紛紛大撒錢搶地,經常遇到中小型建商已經跟地土敲定準備簽約時殺出一個大型建商,突然加價個兩三成,這塊地就被搶去了。一但周邊土地行情上升,手上仍握有土地的地主當然不可能不以新的成交價為基準點,反正地主沒有急著要賣。網路上都可以查的到現在區域最新土地的成交價格以及每塊土地的使用分區,容積率有多高,換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一坪建坪的土地成本多少錢。真的不要抱怨說明明建商五年前買土地沒這麼貴,怎麼可以用現在的價格算成本?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建商要用以前的價格算成本,那它不如把土地賣掉就好了,幹嘛浪費時間蓋房子可能還沒賺比較多。說真的也有遇到好幾間認識的建設乾脆不蓋房子了,就養地賺價差就好,單純又沒有壓力。第二點就是營建成本的部分,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發包金額漲了50%,身邊在觀望房子買不下去的朋友最常會說,成本上升後會下降......你們有看過陽春麵還是養樂多定價下調的嗎??當我們把房屋建坪每坪的土地成本跟營造成本加起來就是這個建案最最基礎的成本價格,還不含銷售廣告營業人事等等驚人的開銷,偏偏現在不花大錢包裝民眾根本不敢買這個建案。所以房價貴嗎?? 我只知道現在房價上升,股東分到的利潤比例沒有比較多,只是總額變大而已以上是最基本的面向,就暫時不討論比較深度的問題了,畢竟上面這間基本成本面向的問題講出來後,看跌的人還是不會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