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台中市即將缺水,盧秀燕市政府為什麼不學以色列蓋海水淡化廠解決

台灣降雨量高, 但是東高西低, 留不住水
與其蓋海水淡化廠, 更應該想的是怎麼留住水,
所以還不如學東京蓋地下水庫, 乾季時後供水, 雨季時調節滯洪, 戰時做防空避難藏兵

marco520 wrote:
半個世紀才遇到一次的(恕刪)
FTSE100 wrote:
台中市即將缺水,盧秀燕市政府為什麼不學以色列蓋海水淡化廠解決
中華民國即將缺水,蔡英文中央政府為什麼不學以色列蓋海水淡化廠解決



FTSE100 wrote:
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學以色列蓋海水淡化廠解決
就算花幾百億蓋3~5座也不是問題
為何不蓋?
民進黨和國民黨官員都是蠢貨嗎?
從你的發言來看,解釋再多你也無法理解。
如果你真想理解的話,麻煩從你的那個宇宙跳來我們這個宇宙,再開始討論。
好嗎?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dvvds wrote:
換你當市長你又不是這(恕刪)

Big_Tree wrote:
最近好多東西都劍指台中市???地方政府如果權限這麼大,那要中央政府幹嘛??明明是水利署的責任啊!!

loooooo wrote:
唉!! 樓主啊!! 您這標題是要討論海水淡化? 還是要追究權責,政治論戰?




這只是2022台中市長爭奪戰起手式,綠營差不多要開始準備資料了...
FTSE100 wrote:
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學以(恕刪)


所以缺水是地方政府的事 還是 中央政府的事?

故意tag盧秀燕 這政治風向行為 實在太糟!
Nelson5 wrote:
所以還不如學東京蓋地下水庫, 乾季時後供水, 雨季時調節滯洪, 戰時做防空避難藏兵

台灣沒有乾雨季之分,
夏天來個颱風灌飽水庫就可以至少撐過大半年,
不巧再來一個颱風就要水庫洩洪平地鬧水災,
而颱風和帶來的水量多寡到現在都還是看老天賞臉......................
u6061 wrote:
台灣每年的降雨量會缺(恕刪)


台灣的年雨量1,500至2,000公厘
遠高於世界各國平均值降雨量排世界各國第七位
但台灣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國家(地區)。

最主要台灣降雨量不平均
降雨集中豐水期驟雨一下低窪地區便淹水
又台灣地形陡峻水資源不易蓄存利用
農民又在山上水源區墾植果樹、蔬菜
原為林地被翻耕為果園、菜園破壞水土保持
土石隨著雨水沖刷淤積在水庫
台灣蓄水水庫大都是淤積嚴重蓄水功能大為下降
水利署資料統計
霧社水庫淤積(淤積率69.81%)最為嚴重,其次是白河水庫(61.34%)、
烏山頭水庫(49.22%)、南化水庫(40.92%)、曾文水庫(39.37%)、
石門水庫(33.78%)以及明德水庫(30.17%)水庫淤積皆超過3成
供應大台中地區德基與鯉魚潭水庫也好不到哪裡去

水利署指出2017年到2020年底,政府投入超過5億元清淤,
但3年多下來,全國整體水庫平均淤積率,不降反升。
背後的原因,是管理水庫集水區的權責單位,實在太多,
像是水庫旁的林地是林務局管,山坡地是水保局管,
如果有人在這些地方開發破壞,水利署管不到也不能罰,
砂石卻照樣流入水庫,縮短水庫壽命。

簡單一句話:原本是深的碗公的水庫,嚴重淤積變成盤子能蓄積多少水量

只有做好山坡水土保持與珍惜水資源節流用水
才能避免一再發生缺水憾事
天涯遊子-MO wrote:
隨風兄, 精確的說每(恕刪)

以色列 IDE Technologies的海淡成本大概每噸12元台幣

IDE Technologies has offered an exceptionally low water price of 1.45 NIS (equivalent to ~ USD 0.41/m3)
https://www.prnewswire.com/il/news-releases/ide-technologies-secures-the-sorek-b-tender-823514227.html
因為海水淡化需要”電”啊!
非核家園之下只能燒煤或燒天然氣才能穩定供電
你要拿肺換水嗎?

與其討論這個,不如要中央政府趕緊趁乾旱把水庫集水區底的淤積泥土清除一些,現在建築工地那麼多,拿來處理加工後蓋房子。台灣大多數水庫都面臨了淤積問題,蓄水量持續降低,壽命縮短。
設海水淡化廠解水荒 面臨四難題

科學園區及工業區持續擴建,但供水不穩定的困境仍待解決;對此,經濟部建議未來大型投資案或開發科學園區要同時規劃海水淡化廠。但專家表示,廣設海淡廠雖能成為台灣缺水解方,但首先必須克服高耗能、環境衝擊、水質及回送成本等四大難題。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台灣目前共有22座海淡廠,負責離島民生用水,及台電的核能及火力電廠供水使用。海淡廠最大優點就是供水不受天候影響,且台灣四面環海,取用海水很容易。

但專家坦言,海淡廠要能擴大建設,必須克服四大難題。首先,海淡廠是以能源換淡水,早年技術須用4度電才能換到1度水;因為高耗能,每度產水成本高達30、40元。

舉例來說,像是馬祖地區每度海水淡化水的成本高達80元,但一來是民生用水不能省,二來還是比從本島運過去便宜,但透過《離島開發條例》由政府吸收成本,才將水費壓到一般水準。

對於如何解決海淡水高耗能瓶頸?王藝峰說,未來興建海淡廠將結合綠電設施,讓海淡廠自己發電,再結合能源回收技術,減少海淡廠對於外來電網的依賴。

此外,海淡廠也可以利用「錯峰生產」,因為台灣用電高峰是夏天,但同樣是豐水期不缺水,所以海淡廠可以維持低度營運能量;等到冬天用電較低,台灣進入枯水期,就能提高使用。

再來,提升海水淡化效率取決於取水水質及前置處理,而海淡水要做工業使用須解決硼元素含量過高。王藝峰解釋,早期硼元素無法透過逆滲透過濾,若含量過高將會影響到工業生產,但新型海淡技術已壓低可把海淡水中的硼元素含量。

第三,海水淡化後會變成鹽濃度高的鹵水,若直接排放回海內恐影響於海洋生態有影響。水利署表示,除了降低淡水轉換,讓鹵水鹽度降低,也考慮不將海淡廠蓋海邊,而是臨近出海口河道旁抽取半鹹水,降低對生態影響。

最後,因海淡廠設屬於管線末端的海邊,因此把海淡水送回進水廠的成本不下產水成本。王藝峰則說這點只能透過把海淡廠設置在科學園區或是給水廠周邊,因此像是中央政府有說要在嘉義縣設置海淡廠,但實際上還是要等到嘉義科學園區較明朗後,才能評估興建位置。

台灣近期旱情未解,但面對持續擴大或新建的科學園區、工業區,工業用水量節節攀升,為求穩定供水,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拋出興建海水淡水廠的構想。
既然要來比蠢
我覺得在外圍大甲、大安......
挖幾個超大地下水槽
挖出來的土還可以賣錢
看要幾萬噸就挖多大
夠棒嗎?
夠蠢嗎?
 
太蠢了,自己都看不下去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