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請問一下 建案公設比的高低差在哪? 為什麼要花大錢買公設?

Charlie~~ worte:
有個讓我很無解的事情
公設到底可以做啥


自由市場有個最大的原則
市場需求
現在人房子要求越來越高
建材越來越講究(表面建材,要求石材,好的磁磚,好的配備,
很少人要求或注意到,混凝土幾磅,鋼筋用了多少,基礎多深)

假設有人蓋一棟20年前的設計,沒有什麼公設,看看賣得怎樣,我看沒人敢試.

還有,有些公設是不計算容積或建蔽率的,這些不占容積或建蔽率又能賣錢的"公設"
當然要蓋.
kcw worte:
重點是
買屋可以不買公設嗎?

買透天+不挖地下室+1F前院停車-->這樣子只有土地有一部分共有(中間車道+管理室)
黃祥恩 worte:
因應建築法規,逃生梯需兩支及退縮空間也較以前大樓還大,所以才會造成公設比增加
而戶數多的可以去稀釋掉這些公設比
相對的戶數少的社區需要去平分的公設就較多...(恕刪)

不是戶數,而是單層面積大才能稀釋逃生梯公設。
舉個例子,單層樓地板面積100坪,兩支逃生梯5坪,逃生梯佔比就是5%。
若單層樓地板面積200坪,兩支逃生梯5坪,逃生梯佔比就是2.5%。
跟戶數沒有絕對關係。
台灣台中市民 worte:
買透天+不挖地下室+1F前院停車-->這樣子只有土地有一部分共有(中間車道+管理室)...(恕刪)

除非是只有一層的透天,不然樓梯要全額買單(若再加上電梯要獨自買單的更可觀),這有比較划算嗎?
最近有新建案,把每戶一台的機車位,放到有蓋的1樓,有別於一般在地下室的安排,這會增加公設比嗎?
lianglio worte:
還有,有些公設是不計算容積或建蔽率的,這些不占容積或建蔽率又能賣錢的"公設"
當然要蓋....(恕刪)

那都有上限規定,蓋這些不計容積的樓地板(不是只有公設喔)還是要成本。當然以現在消費者不管土地持分只在乎建坪單價,建商當然要蓋滿不計容積的樓地板。
就政府規定阿,不然誰要買公設
伶娜 worte:
就政府規定阿,不然誰要買公設...(恕刪)

政府只規範法定公設,必要的法定公設,以大樓來說約25%就蓋得起來。
其餘的都是自設公設。
誰要買公設?很多人愛建身房,交誼廳等公設啊!不要又以己觀點放諸天下了。
至於法定公設,電梯、樓梯、公共走道你不買嗎?那要用嗎?若要用,是別人買給你用嗎?
就大家用大家分擔費用不是很公平嗎?
sunyearhuang worte:
容積率就是政府規範區...(恕刪)


如果以華廈和大樓的例子

假如大樓土地面積1000坪蓋500戶

和200坪蓋40戶

每戶坪數都一樣的話

不是戶數少的持分比較多嗎?

其實不太懂土地持分的算法

但以我自身的例子來說

我目前住的建案是土地面積是約200坪50戶純兩房住家

土地權狀有寫持分約4坪

確實是比一般兩三百戶的2房土地持分還多呀?
公設是政府的規定造成的結果。也有一部份是安全考量。而建商腦筋動的快。就會把公設比拿來做一些公共設備。做公園、停車場、游泳池、保齡球館等等。
以提升他們可以蓋屋的面積。
當然低公設比對住戶是極棒的。不過。這對建商而言。會認為是自己的損失。所以你自己若是建商我想結局應該也是一樣。
所以,你可以去找找公設比較少的建案。不用跟這件事過不去。
當然公設比越高對買屋者就越不利是必然的。而且公設的設定是不能拒絕外來人進入的。不然怎麼叫公設?
若你們住戶或管理委員拒絕外朲人進入就會有違法的問題存在。
畢竟你們可以蓋那麼高也是透過公設來達成的。這些之前的某些訴訟上有案例可尋。
我原本在橋頭也有看到一棟大樓想買。但看報紙他們內部有設保齡球館和游泳池我就打消念頭了。
一個月的管理費可能要上看兩三千。
以每住戶一戶中有使用者二人。八百戶賣了六百戶計算。共計1200人。球道算20個(絕對不會這麼多)
我要打個球可能要排一個月。游泳池變成水餃湯了。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