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Lai wrote:
我來說一下我的經驗...(恕刪)
是,你提到專用號誌設置值得鼓勵,現任市府沒有廢除更延長秒數!
也許這區間紅燈時向用意是為了維持住班距或是疏通交叉車流等等
只不過號稱擁有「優先號誌」的體驗真的很差。
反過來看公車專用道運行東海-秋紅谷時間約落在14~20分上下,
究竟最大因素是855班次「前方壅塞」導致運行模式破壞,還是廢除「站外刷卡」與「優先號誌」?
因為並非人人都是台中車站-靜宜,搭乘區間或是海線轉乘或是往返新民高中的市民
無論是轉乘、班距崩潰、班班客滿、擠得沙丁魚甚至擠不上車,不同的區間感受都不同...
最近是在思考,當初BRT是不是提供足夠的誘因與條件?
我支持BRT系統,相信它的天花板不只是45~50分鐘一趟...
我認為老胡團隊做出BRT雛形,也是但一些外行人不了解的困難之處的影響
臺中BRT只發揮了「專用道」效用,未將「優先號誌」等BRT特色發揮到極致,
就此廢掉實在可惜...
「理想總是敵不過現實的殘酷」。
公車專用道模式我很不看好,很多措施只是意氣用事(放32台大運量雙截車去跑海線...)
尤其遇搖車時很火大
「只有更爛」

jamiechang33 wrote:
BRT若真能實現當時6線齊發並配合行控中心的理想
台中交通一定會改善非常的大
一線BRT沒行控中心就已經比專用道強很多了(站外刷卡與行車速率)。
六線齊發不敢說會大大改善交通,
至少,公共運輸的方便性必然大大提升
搭乘人次至少可增加3-5成。
BRT也好,幹線公車也罷,輕軌做的到也行。
總之,要形成路網,不是當擺設的。
快做,別再畫大餅,台中無法再等了。
jamiechang33 wrote:
BRT若真能實現當時6線齊發並配合行控中心的理想
台中交通一定會改善非常的大
另外台灣新模式的交通規劃會再台中實現
只可惜視野的高低決定一個城市的榮枯
以台灣的行政效率,要6線齊發是不可能的
頂多就是四年內可以有6線的BRT
台中的確可以完完全全的靠BRT擁有和MRT相同的體驗
台中也可以簡簡單單的靠大眾運輸系統去任何一個地方
若真的有一線的BRT無法負荷,就可以準備升級MRT..但我不認為台中有這需求
BRT-->憂化公車-->LRT 台中大眾運輸系統真的看不到未來了
但若是以目前輕軌.......


10年內都不可能有車在上面跑
更何況還只是一線跑得比機車甚至自行車慢的系統
BRT是過渡到MRT的最好工具啦
LRT那種不上不下的東西台灣不適合玩的
至於台中...BRT就運量過剩 建MRT真的是一種浪費
1平方公里有1萬人的密集度建MRT才是適合的
全台只有台北市有這能力
1km MRT 要50億
1KM LRT 要10億
1km BRT 只要1億不到
施工時間
BRT>LRT>MRT
速度MRT>BRT=LRT
在人口準備負成長的台灣......BRT才是合適的方案
cyt7241208 wrote:
更何況還只是一線跑得比機車甚至自行車慢的系統
高雄輕軌終於要上路了!高市府昨接獲交通部輕軌「准予營運」公文,昨宣布輕軌將於本月16日試營運,第一階段試營運C1到C4站,刷一卡通免費,8日起開放民眾預約搭乘。
捷運局副局長鍾禮榮表示,輕軌16日起試營運,每天上午9時到晚上7時,每30分鐘發車1班,共計20班,民眾須持一卡通於C1籬仔內站搭車。一列輕軌共5節車廂、滿載約250人,初期擔心排隊人潮過多,限搭150人,試行駛C1到C4站凱旋中華站,全程約15到20分鐘,沿途靠站充電但不上、下車。
捷運局表示,試營運是要讓乘客熟悉搭乘輕軌,包括自主驗票、上下車有別於公車和捷運的搭乘方式,並遵守輕軌優先通行權、聲光號誌、標線、標示等設施。
輕軌試營運後,正式適用《大眾捷運法》,比《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罰則更重,擅闖輕軌行駛專用路權範圍,最重可開罰7500元。
鍾禮榮說,輕軌列車時速最快50公里,但實際行駛速度僅約20到30公里,民眾可能會覺得速度比腳踏車慢,但坐在車上感受會不一樣。
別緊張啦 感受不到慢的

abbafan wrote:
輕軌試營運後,正式適用《大眾捷運法》,比《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罰則更重,擅闖輕軌行駛專用路權範圍,最重可開罰7500元。
鍾禮榮說,輕軌列車時速最快50公里,但實際行駛速度僅約20到30公里,民眾可能會覺得速度比腳踏車慢,但坐在車上感受會不一樣。
別緊張啦 感受不到慢的
台中BRT的最高速度可以到60以上,但是要停靠站
所以17km包含停車等因素只有 23km/hr
輕軌最快卻只有50,實際又只有20~30
更別說靜止啟動到行駛的 加速度LRT又會慢一點
我覺得同一路段下,光騎自行車都比它快
更不用說龐大的機車族群了
LRT的軌道更是機車的隱形地雷
LRT同路段比機車更慢
LRT同里程費用比機車更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