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強烈建議取消八公里免費


joizli wrote:
何謂培養?應為初期用...(恕刪)


不然你有何讓台中大眾運輸更發展的方式?
別天馬行空喔?
總是要有正面的討論~是吧
被愛是一種幸福
joizli wrote:
培養???
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需要培養???
現在人人一支手機,也沒看到人家在培養拿智慧手機。
只要工具方便,大家就會自己去使用,這個是不需要培養的。


那你還會打公共電話嗎??????????????????????????????
我還經歷過整個村 100多戶只有一家有電話
用廣播叫人接電話的時代呢..............有點懷念
不是我很老,是我的家很鄉下

有了手機你就不想用公共電話了不是嗎???

公共電話就像是公車,BRT,MRT
手機就像是機車,汽車
LRT就算了啦,那是歐美很少機車的城市在玩的,
台中的機車那麼方便,台中不是BRT就是MRT
不過我還是認為藍線BRT先把運量有 6~7分飽,再來動工MRT
LRT成本高BRT10 倍,運輸量和BRT差不多(也是佔一個車道)
LRT高成本低效率的載具,實在看不到在台中的位置

有了手機你還會打公共電話嗎????

8公里內騎機車不到10分鐘,油錢不到10元,停車隨便塞
公車光等車最快是剛好到,大部份一過就是等30分
而且還要再加上步行時間
所以若不是老年人有時間慢慢耗
年輕學生沒駕照
誰會去搭呢??
現在是0元還有吸引力
若是取消免費呢???????

單純增加路網看似是解法,其實是毒藥,讓虧損更加擴大
因為機車的成本實是太低了
整個公車路網重編,棋盤式的路網,利用轉乘提高效率才是解法
藍線BRT 把多線公車變成一線就是重編的一種
其他的路比較小條就用小一點的車,小一點的站來做BRT
BRT本質是公車,只是加上軌道運輸的概念

國外的MRT發達是因為沒有機車,在台灣機車的確是很方便的工具
不要以為台北人都搭捷運,台北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開車,騎機車上下班的
先蓋好MRT人就會來搭,從高雄MRT就看到是失敗的了
台中的先培養,養成搭公車的習慣再來蓋MRT才是解法



102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_摘要分析
delsoul6104 wrote:
不然你有何讓台中大眾...(恕刪)


我做了一點修改,也很想聽聽各位高見:

我假設免費補貼的公共利益是存在的,但是公里數或期限如何推得? 或者有其他推廣方案?
很快就要有新市政和新議會,這將如何辨證?



suger_lee wrote:
基本上會讓你開車族開車停車更方便或是使用成本差不多甚至更低
這樣的大眾運輸政策就已經是失敗的....(恕刪)


suger_lee wrote:
台北捷運的成功跟公車也沒什麼絕對關係
北捷現在會這麼多人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捷運初期路網已經健全(恕刪)


我認為上面算是正面思考

cyt7241208 wrote:
20億的BRT無法比照MRT的服務水準是必然的
但是台中大眾需求,連20億的BRT都餵不飽
還要MRT嗎????

大眾運輸或自行開車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會變得
長期的需求若真的是成長的,再來建MRT都來得及
先建當然是好的,但若連需求都看不到就借錢來做...
光利息就排擠到其他的建設了(恕刪)


我認為也算是正面思考


可否有人願意說明:
推廣大眾運輸,就應該"故意讓傳統運輸不方便嗎"
這個正當性與說明在哪裡? 為何無人想要回答?

請不要說大眾運輸是現代都會的趨勢與象徵,此類屁話.
如果象徵就可以說服人,那麼我是不適也可以說"心中不移的象徵是MRT"?


抵禦恐懼 wrote:
我也很想聽聽各位高見:
1. 我假設免費補貼的公共利益是存在的,但是公里數或期限如何推得? 或者有其他推廣方案?
很快就要有新市政和新議會,這將如何辨證?
2. 推廣大眾運輸,就應該"故意讓傳統運輸不方便嗎"
這個正當性與說明在哪裡? 為何無人想要回答?
請不要說大眾運輸是現代都會的趨勢與象徵,此類屁話.
如果象徵就可以說服人,那麼我心中不移的象徵是MRT


人本來就是那種方式 快速,低廉,方便帶人移動就會使用
機車和公車那個方便呢???
機車從家門口發動就出發,公車站牌還要走,公車還要等
台北是因為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前大家違法警察放水讓機車停騎樓,人行道
現在的台北機車已不能停人行道,未來更要機車退出騎樓
台北就是慢慢地讓騎車不方便,才迫使大家轉到大眾運輸

8~10公里免費是要補足公車不如機車的部份
超過這個8~10公里,路程30分鐘
能有幾人天天騎40公里,一小時的,我是其中之一

但是台中的公車是繞來繞去的,不是真線式的
一上車就是到目的地
又減弱了8~10公里免費的優點

公車重編,棋盤式,主幹用BRT是台中目前最省成本的方法
也是現在馬上就可以做的方式
最大的難處是....現行公車業者的利益,及現有搭公車人的習慣

MRT.......真的不適合現在的台中
LRT.......更不適合

開車的要禮讓公車,BRT他們車上是很多人,你的車最多只有 11人而已,誰重要??
更改公車路網,搭公車的人要習慣 "轉乘" 那是讓公車效益提高的方法,公車不能再一車到目的地

BRT不一定要大站台,雙截公車,那是台灣大道的做法
其他的路可以有因地制宜的方法

很多人都說國外如何,如何...只能說 "機車" 他們有嗎?????????
好啦!!國外有重型機車,但那是他們天天上下班的工具嗎??

cyt7241208 wrote:
人本來就是那種方式 ...

MRT.......真的不適合現在的台中
LRT.......更不適合

開車的要禮讓公車,BRT他們車上是很多人,你的車最多只有 11人而已,誰重要??
更改公車路網,搭公車的人要習慣 "轉乘" 那是讓公車效益提高的方法,公車不能再一車到目的地(恕刪)


如果這段是回應"故意讓傳統運輸不方便的正當性"

那麼,我要說:
BRT車身本體,可以讓超過10台機車走
BRT專用道,班車之間500公尺,大約可以走300台機車或30台汽車(含車輛間距)


我承認,以上不可一昧求數字大小來辯證,我挑戰的是"關於BRT專用道,排他性的卻被神格化"
政治判斷,可以折衷,但是切莫零和

民意,並不是只有站在自己這一方的,才叫做民意


抵禦恐懼 wrote:
如果這段是回應"故意讓傳統運輸不方便的正當性"
那麼,我要說:
BRT車身本體,可以讓超過10台機車走
BRT專用道,班車之間500公尺,大約可以走300台機車或30台汽車(含車輛間距)
我承認,以上不可一昧求數字大小來辯證,我挑戰的是"關於BRT專用道,排他性的卻被神格化"
政治判斷,可以折衷,但是切莫零和
民意,並不是只有站在自己這一方的,才叫做民意


台中10公里內,最方便,最快速,最便宜的是機車,公車沒競爭力的
來有了MRT,只要機車好停,10公里內 MRT依然輸給機車

車的流量重要?還是人的流量重要呢??????????
一台BRT 有10台機車的長度??那移動的人數呢???


之前說過很多次了,上下班那麼多人同時要用
一台車的才1~2個人而已,讓出一個車道給BRT可以讓100倍以上的人數移動

首爾的車道讓出來後自用車的開車時間會更慢,
但是搭BRT的人可以更快
車流是減少的,但是人流是增加的


你覺得車的移動重要?還是人的移動重要?
首爾市中快速移動 開車族改搭BRT

BRT交通主軸 有效疏運減塞車

快行優先BRT,今天談的是BRT要挑戰的路權革命,怎麼說呢,一輛小汽車占用的道路資源大約是30平方公尺,但是它載運的人數卻非常的少;相較之下公車雖然占用的面積較大,但是可以載運的人流更多,對於交通運轉的效率更高。不過一旦設置了BRT專用車道,因為是在道路的中央,小汽車車道勢必縮減,對有限的交通資源無疑是一次重分配。首爾市政府從2004年開始交通改革計畫,公車行駛速度就此提升了32%,讓出道路空間給公共運輸,韓國能,台灣能不能?考驗台灣民眾的路權觀

這是首爾,BRT站台和車道占了四個,小汽車車道因而被限縮,只剩下三條,30%的道路空間都給了公車,韓國交通研究院院長指著馬路和我們解釋,這樣的道路空間才是最公平的分配。

韓國交通研究院院長 金敬喆(KOTI President Gyeng Chul Kim):「以這裡為例,我們調查有多少車輛經過這裡,單向每小時有超過兩百台BRT公車經過,每台車平均是70人的載運量,這代表每小時有一萬四千名乘客通過這裡。」

韓國的交通規畫,不是從車輛來思考,而是回歸到人,所以空間是留給使用量大的公共運輸,但不可免的會損及部分人的利益,以江南區這條路為例,四公里的路,過去如果開車要花上兩小時,要在嚴重塞車的地方建BRT,引來的反彈也最大。

韓國交通研究院院長 金敬喆(KOTI President Gyeng Chul Kim):「我們把BRT設置在這裡,這是非常的困難,因為小汽車它失去了三條車道,他們抱怨交通已經很壅賭了,為什麼你們要多加BRT車道,會讓交通變得更壅堵,但是在有了BRT之後,BRT公車經過這裡只需要15分鐘。」
別想了
阿龍的政見
十公里免費當然比八公里免費好

freece wrote:
達成大眾運輸當然要培...(恕刪)


高雄公車沒有"完全"免費搭乘.
必須花100元買一卡通, 然後儲值, 才能免費搭公車至103年12月31日(不知道會不會延長???)
目前只有台中最大方, 無須任何條件免費搭公車(8公里)及BRT

ambition9125 wrote:
高雄公車沒有"完全"...(恕刪)


豪洨不會烙賽對吧?
cyt7241208 wrote:
台中10公里內,最方...(恕刪)



你故意忽視真相!
何不先說首爾有4條MRT主幹+超過10條環狀MRT輔助,做出三百多公里的路網?

BRT在首爾,是輔助的輔助。


台中市是故意做在最繁忙的路上。
你的類比有問題。



我舉出的機車數和小客車數,是在提醒大家: 不是只有搭BRT的是市民和選民。

我一向不支持,路面排他性的大眾運輸。
對,我就是基於 稅賦丶公益、功利考量,
我支持大眾運輸提升,但是私心的不支持消耗路權的BRT


"路權革命"?
我笑了。
凡事冠上"革命",就具備正當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