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zli wrote:
何謂培養?應為初期用...(恕刪)
不然你有何讓台中大眾運輸更發展的方式?
別天馬行空喔?
總是要有正面的討論~是吧
joizli wrote:
培養???
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需要培養???
現在人人一支手機,也沒看到人家在培養拿智慧手機。
只要工具方便,大家就會自己去使用,這個是不需要培養的。
delsoul6104 wrote:
不然你有何讓台中大眾...(恕刪)
suger_lee wrote:
基本上會讓你開車族開車停車更方便或是使用成本差不多甚至更低
這樣的大眾運輸政策就已經是失敗的....(恕刪)
suger_lee wrote:
台北捷運的成功跟公車也沒什麼絕對關係
北捷現在會這麼多人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捷運初期路網已經健全(恕刪)
cyt7241208 wrote:
20億的BRT無法比照MRT的服務水準是必然的
但是台中大眾需求,連20億的BRT都餵不飽
還要MRT嗎????
大眾運輸或自行開車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會變得
長期的需求若真的是成長的,再來建MRT都來得及
先建當然是好的,但若連需求都看不到就借錢來做...
光利息就排擠到其他的建設了(恕刪)
抵禦恐懼 wrote:
我也很想聽聽各位高見:
1. 我假設免費補貼的公共利益是存在的,但是公里數或期限如何推得? 或者有其他推廣方案?
很快就要有新市政和新議會,這將如何辨證?
2. 推廣大眾運輸,就應該"故意讓傳統運輸不方便嗎"
這個正當性與說明在哪裡? 為何無人想要回答?
請不要說大眾運輸是現代都會的趨勢與象徵,此類屁話.
如果象徵就可以說服人,那麼我心中不移的象徵是MRT
cyt7241208 wrote:
人本來就是那種方式 ...
MRT.......真的不適合現在的台中
LRT.......更不適合
開車的要禮讓公車,BRT他們車上是很多人,你的車最多只有 11人而已,誰重要??
更改公車路網,搭公車的人要習慣 "轉乘" 那是讓公車效益提高的方法,公車不能再一車到目的地(恕刪)
抵禦恐懼 wrote:
如果這段是回應"故意讓傳統運輸不方便的正當性"
那麼,我要說:
BRT車身本體,可以讓超過10台機車走
BRT專用道,班車之間500公尺,大約可以走300台機車或30台汽車(含車輛間距)
我承認,以上不可一昧求數字大小來辯證,我挑戰的是"關於BRT專用道,排他性的卻被神格化"
政治判斷,可以折衷,但是切莫零和
民意,並不是只有站在自己這一方的,才叫做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