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備戰國慶煙火 50輛BRT全上陣

台中沒有先天不良,先天不良是你的腦袋~
台中BRT最高加載量也可以改成15秒一班,一分鍾可運680人,一小時40800人,下午兩點到七點五小時可載20萬4000人。
還可以前一天夜間將旁邊車道用路錐圍起另一條BRT,運量再多一倍,輕鬆達成你自豪的41萬人。

這就是BRT的優勢,彈性,便宜。

當然我承認現階段平時沒這運量當然沒這麼密集的班次,但這不是台中先天不良,也不是規畫不用心,是礙於現實狀況台中還無此運量需求,而一時也無法突然生出這麼多車跟司機。

你批評台中捧台北倒是很用心!
Blick wrote:
最好看點資料再算
只...(恕刪)

getz9825 wrote:
你們腦袋放清楚點好嗎...(恕刪)

如果像你說的"BRT一台170人,1分鐘一班"
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
試想"這170人從進站刷卡到上車到車關門開走"要在一分鐘內不可能達成
何況此時下一班車要進站了喔
還有另一組170人準備要進站刷卡然後上車到車關門開走也要在一分鐘內達成喔
不然下一組又要來了
如此類推,只會越來越延遲而已
更遑論你說的30秒一班
天方夜譚

換個角度想,即便能一分鐘一班甚至是30秒一班
可是因為不是A級專用道
造成的結果是
1.號誌控制更加困難,以致BRT開始脫班延遲
2.因為脫班延遲,與更多BRT車輛在平面專用道/非專用道
更加影響快慢車道變換的困難度
也因為1,2點
即便一開始能一分鐘一班也會漸漸地拉長時間

BRT如果能照你這樣推算擴充
那台中市團隊可以打全世界任何有做高架/地下化捷運 輕軌 與BRT的政府的臉
包含台北
幹麻花這麼多錢
20E BRT 天下無敵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getz9825 wrote:
台中沒有先天不良,先...(恕刪)

你連"旁邊車道用路錐圍起另一條BRT"都可以說得出口喔
那當初的預算在平面道路花了八億是在幹嘛?
花一千萬買路錐圍起來就可以當專用道啦?!
另外還想請問一下
另一條用路錐圍起來的專用道要怎麼刷卡上車阿
閘門在哪?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幾年前鹿港也辦過一次燈會....我們全家是坐接駁車...也等了很久1.5-2小時

大家就來幫老胡想法子吧...

1-接駁車...鹿港那次分很多點...(停車區別搞太遠...3-5KM內吧..離會場走路800M還可接受.太近就塞在一起了)

2-調撥車道..(其他替代道路.請多宣導+交管)

3-BRT專用道多一條(結合調撥車道)

4-一般公車(專車)可行走BRT專用道(車子多一些)

5-專車免費(鹿港就是專車)

6-大肚山是不錯的疏散區(不用靠太近.自然人就不用擠在一塊了)

7-哈哈.那天少出門.在家看轉播+B+雞
超過你們能力的事就不可能達成?
當天市政府可宣布不需刷卡進站,一台車三個車門,15秒鍾進60人非不可能。
旁邊車道路錐圍起來甚至可以更多車道,僅限當天特殊情況。

只是要告訴你們BRT不是那台雙截或三截公車叫做BRT,他可以很彈性到這種地步。

當然我前面說過了,現階段沒這麼多車跟司機;除非先暫時用其他公車進專用道接駁。
Blick wrote:
15秒一班 人如何上...(恕刪)

tslee502 wrote:
如果像你說的"BRT...(恕刪)

tslee502 wrote:
你連"旁邊車道用路錐...(恕刪)
getz9825 wrote:
超過你們能力的事就不...(恕刪)

你認為在這麼多人搭乘下
一個門在15秒內能上60人?未免也過於樂觀吧
別忘記車內的人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擠喔

即便能達成上車
一分鐘一班表示在專用道上約七百多公尺就要有一台BRT
這對台灣大道上橫向車流控制與快慢車道擾亂也是一大考驗

此外
如果像你所說BRT如此彈性
甚至可以用路錐封出另一條專用道
那當初車站前為何要花大錢做剛性路面?
還有要那兩批共340人站在快慢車道間等車?
以及後續好幾批170人如何過馬路等車?(記住要在一分鐘內達成,不然要開始塞了)

你把BRT講得太神了
真要那麼神其他做MRT的國家或是高架化BRT的政府要切腹了
台中團隊只要花20E就能達到你說的日運量20萬甚至更多哩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只有一站是最多人的
tslee502 wrote:
你認為在這麼多人搭乘...(恕刪)

getz9825 wrote:
只有一站是最多人的...(恕刪)

但是這一站就夠讓後面的BRT車輛全都延遲
如何一分鐘一班??

你可以試試帶小孩去做大眾運輸工具
應該就不會說一個門15秒20人能輕鬆上車的理論

還有你還沒回答
如果像你所說BRT如此彈性
甚至可以用路錐封出另一條專用道
那當初車站前為何要花大錢做剛性路面?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BRT目前共23站,所有人都會在終點站上下車;
至於其他站假設平均分佈,一站只有十人不到要上下車。15秒是可行的(時間到就嗶嗶叫然後關門,沒上的等下一班,北捷亦如此)
而關鍵的終點站,只下車不上車(三十秒,同時前後停兩台)。
接下來回程第一站,只上車不下車(三十秒,同時前後停兩台)

你能理解?
Blick wrote:
你的15秒上下車理論...(恕刪)
因爲路錐圍起來非常態,僅特別情形使用。
我反倒想問你這有什麼好問的?
tslee502 wrote:
但是這一站就夠讓後面...(恕刪)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