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扯到選舉問題、省得又要被搬文台中BRT沒有全線專用道,外加上車輛特殊,混合路段可想之後大概會有一些使用跟駕駛上的磨合問題考量到運輸量跟上下車問題,車外收票應該會算是有效果的作法問題是車站的設計跟運輸時間,到底實不實用,個人持懷疑的態度,但非台中生活者,這一點還是保留一點個人是覺得、真的要蓋、還是得要蓋MRT但必須配合台鐵系統來做鐵路系統的捷運體制會比較恰當這樣的話、範圍可以拉大到上下縣市處理線路也不用多、然後搭配一般公車系統應對就好日本的京都就是類似這樣的作法不太懂台灣為什麼有現成的不學、偏偏都要自己獨創學半套的來應用
isamuchen wrote:不太懂台灣為什麼有現成的不學、偏偏都要自己獨創學半套的來應用...(恕刪) BRT是成熟的系統。但是因為「彈性」本來就是它的特性,所以「誰家的BRT如何如何,為什麼台中不如何如何,台中的不是BRT!」這種說法有點過度批判。能適應多數都市的不同要求。看預算多寡和環境而已。台中市政府是有幾個膽敢為天下先。人家都發明了四十年我們才引進。台中市目前的整體規劃路線應該是由西轉南的MRT綠線和東轉北的高架台鐵捷運化結合為環線。由台中車站發出幾線BRT與綠線交會結成網狀。(這是台中特有的市區道路樣貌所限,不好改變)。所以您說的東西,本來就有規劃了。
目前文心路至大慶火車站旁的高架道路不是要作高架的BRT嗎?我一直都以為它是呢?我一直以為台中的BRT是依據不同的考量,有的線是採高架的有的線是採平面的呢?看看網友們的批評,好像台中的BRT就是目前這樣的了,如果是,真的會非常失望。
isamuchen wrote:個人是覺得、真的要蓋、還是得要蓋MRT但必須配合台鐵系統來做鐵路系統的捷運體制會比較恰當這樣的話、範圍可以拉大到上下縣市處理線路也不用多、然後搭配一般公車系統應對就好...(恕刪) 其實如果你去查一下台中規劃中的大眾運輸,就是像你講的,是由台鐵捷運化(紅線)+ MRT (綠線)+ BRT(藍、橘線)+ 公車路網的混合系統。只要營運得當,其實是非常務實不亂花錢的政策。台中市沒啥高架道路,有時進個市中心,不是要塞高速公路加中港路,就是要一大段不連鎖的紅綠燈走走停停,台中這個都市BRT如果做得好,相信其他縣市都會來取經,期待台灣未來公共交通能更便捷啊。
台灣大道本來就應該要用MRT的BRT只是過渡期的東西不過如果我是市長 我應該不會搞BRT就會直接用悠遊卡8公里免費養出來的載量去跟交通部談很多人拿高雄的MRT來說 說根本不需要捷運事實上如果這都市還要繼續發展這就是必要如果高雄捷運使用量少那除了站點本身選擇有問題之外其他就是市民自己的問題 不習慣跟不方便萬一在2016大選前 爭取到藍線台灣大道的MRTBRT可做為台灣大道黑暗期的主要交通工具 那也是不錯等到蓋好 再把BRT移到別的路線 這樣就可以靈活運用如果今天BRT真的高架了 那以後跟MRT就真的無緣了我相信大家要的還是真正的捷運 胡志強也一直很清楚這一點還有人在喊說為何台南鐵路可以地下化 台中卻是高架化其實桃園也是高架化阿 可是桃園現在有藍線施工中 綠線環評也過了這是台南完全沒有捷運換來的地下化大家既然身在台灣 真的要計較一些問題起碼多看一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