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51 wrote:可以公怖貴大樓大名嗎...(恕刪) 我們社區是惠宇科博館,4年的社區。目前住戶約8x戶,幾乎都是長期住戶。目前公共區域沒有人放東西,就連車位也一樣,汽車位就是汽車位,後方空間也是不能放雜物的。當初在購屋簽約時建商就有一份制式的住戶公約,明訂住戶守則......其實這些都是沒用的,等到必須法院來裁都太費工夫了。社區總幹事和管委會的交際能力很重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住戶的素質啦。我們社區住戶都很規矩,困擾的事不多。千萬買屋、億萬買鄰還真的不誇張啊。
我個人認為,大樓的品質主要原因來自管委會與管理公司.例如:我現在的大樓,剛完工時住進來,剛開始管理費`都只收到90%,後來剩80%,70%...越來越嚴重.雖然總幹事每天很認真的到處收錢也沒改善.我在本大樓住15年,管理費從未遲交或忘記,但當時我也會質疑該不該交管理費?我們為何要幫不出錢人員出錢做事?後來如何解決?管委會改組,管理公司換掉.(新的管理公司保證:3個月收不到95%,費用打7折)新管理公司一到任就公告:1.有欠管理費人員應於1個月內補齊,否則,就寄出存證信函2.管理費2期未繳,寄出存證信函3.空屋管理費打8折4.房屋交易前,管理員都會告訴新買主應補齊前屋主積欠管理費,否則建議對方不要買目前,我們大樓180戶,只有3~5戶會遲交..不同的管委會與管理公司之處理結果天壤之別.
高價位的大樓除了公設以外,住戶素質真的有比較高級. 當然這是指剛落成搬進去前幾年的事情.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不是在說假的. 在中古屋市場中經過強烈的競爭之後,價格維持住的跟掉的多的就會有落差. 價格低就會吸引更多財務狀況差的人進入. 人在手頭緊的時候也不會管面子的,這是人性.看房子的時候不同區域看一看,同區域看一看前20%跟後20%就會有感覺了.buyhouse wrote:搞不懂特定建商所蓋的...(恕刪)
較高房價之住戶平均來說因無較大之經濟壓力, 因此通常願意付出較多之管理費來維持社區之品質.反之亦然, 這不是有錢人就素質高之問題, 而是現實問題.也因此, 高價位之新屋之保值/增值性也會好些, 畢竟轉手後之潛在屋主也是經濟狀況好些的人, 可能願意多付出點額外成本.同樣的, 較高品質之社區必然會有較多之限制及較高之管理費, 如此也會過濾掉一些無法配合之住戶.但還是會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