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君子 wrote:咳咳咳, 建商獲得...(恕刪) 如果要操作短期的促進房屋的銷售,降稅本來就是一個作法,但比較傾向短期的刺激,我並沒說改這樣是對的,畢竟真正比較好的是一年緩衝期比較適當,至於議員跟市長的權責,一定有他們的平衡!這也是沒黨派的市長吃虧的地方~所以柯P怎麼從藍綠中突破,且活到現在!!仍是被大家大大稱讚這點是很不容易的~一般人不知道被打死幾次了
無限重生 wrote:又有什麼原理高見了...(恕刪) 這麼簡單怎麼會不懂?新聞分突發事件以及非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若重大有新聞價值, 記者會自己去挖, 想盡辦法採訪非突發事件眉角比較多, 通常會發新聞稿或是由記者招待會, 或是說明會提供資訊, 簡單來說, 突發事件的新聞是記者自己發掘, 非突發是新聞餵給記者.你們覺得財政局長做宣示是突發事件嗎?這樣還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吧!!
無限重生 wrote:財政部於2014年...(恕刪) 我在建商上班,我坦白說,建商最好都快退出台北。建商跟你家賣菜的一樣,都是賣東西賺差價的商人。只是菜你買的起,房子你不一定買的起,為什麼買不起。不單是供需問題。今天A建商低價在某地開了某個中間偏高的價錢 B建商在同一區域一百公尺內另一塊地類似產品他就一定要開這個價格,不然就變成沒價值。C建商比較晚進來,由於每年購地成本拉高,結果他只能開的再比AB更高。然後房價就一直上去。汐止賣到一坪四十萬,關渡賣到一坪五十萬。板橋在55上下甚至六十幾。新莊最近跌了一些,但還是在高檔。為什麼,因為建商狂買地蓋房子,然後空房率高。他要跟銀行周轉,然後買屋的人也要跟銀行貸款,這三方都承擔很大的風險。一個垮掉全部都垮掉,特別是銀行。建商房子賣不掉,但又不會降價,沒到最後關頭不降價,小老百姓沒那個性子跟資本,只看到房價越來越高,最後不得不出手買幫建商解套。這兩個角色要是在僵持,銀行就倒楣。因為銀行收不到款,然後有可能小老百姓付不起房貸,就倒帳。銀行收不到錢,就會造成金融市場開始大變動。這還不嚴重嗎?這已經是國安問題了。台北市已經過度開發了,現在出現10坪套房要1000萬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