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

台中您敢蓋捷運嗎? 高雄的前車之鑑您不怕嗎@@

Kyte wrote:
我想說的是
高捷的營運問題 根本是有意人士和媒體炒作起來的
今年高市政府也修約 三年內高捷運量達每日18萬人次即有盈餘
現在已經將近17萬/日了
眾多人和網友鄉民根本高不懂狀況就跟著砲轟

把折舊改一改就還好,
但這樣改是否合法?或能否類似台北捷運的折舊算法?又另當別論...

當初BOT講的是5年日運量就能達45~55萬人次損平,不是18萬人次..
以不實數據把高雄市議會騙過去,市議會才會同意BOT興建高捷..
要不然,過去中央要高雄蓋高捷,在市議會早就被擋過好幾次了!

除了金門之外,一堆縣市政府都負債,要擠出幾千萬都很麻煩了!
即使BOT高雄市政府不用出多少錢,但同樣要擠出幾百億"高雄市"納稅人的錢!
若沒用不實數據欺騙高雄市議會,這一關哪那麼好過?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總歸..
我覺得高雄捷運絕對不是不值得建設的
說真的建設的時間也相當剛好..
現在已經2013年了 時間一直向前走
別的國家都是向前衝 只有台灣是慢慢走
當初高捷開通運量低 之後又出現財政困難

但2013年的現在 我看到的是
高捷搭起來感覺要比台北捷運還擠了
運量一直在上升
它也培養了很多高雄人搭公共運輸的習慣
也大大改變的高雄的樣貌
這不能怪高雄人
因為高雄的地理環境真的讓人偏好私人運具
我想不管誰長期住在高雄都會這樣...

或許 當初建設高捷可能減少了其他城市的什麼經費...
但說真的也不能就好像把其他城市的建設落後都怪給高捷壓
真要說的話 天龍國剝奪的資源要幾倍之多了...

況且 各市的首長官員真的要拚的話
還管不管其他城市做什麼建設花多少錢
自己就做下去了呀!!

實際上
不管高捷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
人民感覺到的是實際的作用跟都市改變跟進步
這樣的建設誰不覺得是應該有的?

我算是定居在台中的人
我真的很希望台中變好
畢竟我也在這裡生活
我只希望台中政府能夠正視台中的建設
台中的淺力無窮 卻沒有個執政者能夠將其發揮出來

結語是
建設就是要讓人民感到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在改變
是正向的改變 更加方便 更加美麗
希望台中跟高雄的朋友 不要彼此批評
我們應該走自己的路 彼此勉勵加強!!
總有一天 超越那個自以為的天龍國!!






Kyte wrote:
總歸..我覺得高雄捷...(恕刪)

個人覺得是現在台灣的國土規劃已經失控了!
臺中從清治(台灣府城)到日治(臺中州)一直被當作台灣規劃層級最高的都市來規劃。
日治時期臺中市的都市設計師還是從東京都市規劃團隊挖過來的。
當時臺中跟台南才是台灣兩座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
日治時期的台灣的"四都"規劃是非常著重機能分區的。
台北就是跟日本本土連結的政治機能,高雄則是作為南進的工業及軍事重鎮,上述這兩個地方反而人口不是最多的。
而臺中台南的都市設計細緻到會考量一年四季的陽光照射角度,盡可能排除掉對居住不利的影響條件,而人口也是當時台灣最多的兩座城市,相較於光復之後台灣的都市規劃及設計簡直粗糙不堪。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而臺中台南的都市設計細緻到會考量一年四季的陽光照射角度,盡可能排除掉隊居住不利的影響條件,而人口也是當時台灣最多的兩座城市,相較於光復之後台灣的都市規劃及設計簡直粗糙不堪。...(恕刪)


台中市區街道很多非正南北東西向,這樣的安排對於日照來說真的有比較高明?
扇形的街道排列,很多路不是筆直的,增加點對點的距離,
三叉四叉五叉路口很多,增加等候紅綠燈的時間....
caesar1040 wrote:
台中市區街道很多非正...(恕刪)

這要看你怎麼看了。看是要一個方便重機能的城市還是適合居住的城市。
所有建築採45度設置,就不會有西晒問題,採光也平均。
當然前提是要有足夠的開放空間。
以前日本政府在規劃台灣就不是朝今天的汽機車王國發展,而是朝適合步行以及大眾運輸規劃為主。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Kyte wrote:
總歸..
我覺得高雄捷運絕對不是不值得建設的
說真的建設的時間也相當剛好..

但2013年的現在 我看到的是
高捷搭起來感覺要比台北捷運還擠了
運量一直在上升


或許 當初建設高捷可能減少了其他城市的什麼經費...
但說真的也不能就好像把其他城市的建設落後都怪給高捷壓
真要說的話 天龍國剝奪的資源要幾倍之多了...

況且 各市的首長官員真的要拚的話
還管不管其他城市做什麼建設花多少錢
自己就做下去了呀!!

結語是
建設就是要讓人民感到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在改變
是正向的改變 更加方便 更加美麗
希望台中跟高雄的朋友 不要彼此批評
我們應該走自己的路 彼此勉勵加強!!
總有一天 超越那個自以為的天龍國!!
...(恕刪)


呵呵..
不要說毫無根據的話..大都不合事實
多查查資料吧


事實1. 北捷至少比高捷 擠兩倍以上...北捷總運量是高捷10倍.
當然如果北捷3-6分一班車(6節車廂), 高捷若是15-30分一班車(只有3節車廂), 那可能高捷較擠

事實2. 高捷巨額虧損..每人搭一次車要賠40元以上. 北捷小虧小盈..賠也只有2-5元

事實3. 中央本來可以給給台中台南的錢,都被高捷吃掉了
-------北捷天龍國出資50%, 高捷高雄只出了20%不到


台中雖然沒有捷運 建設也不多, 但這10來年的發展 已經逐步超越高雄. 現在在規劃小而美的BRT及綠線捷運..未來只會小虧

高雄雖有大量建設, 卻已被台中追上. 花大錢蓋了大而無當的捷運...每年卻要大虧20多億.每人搭一次車要賠40元以上.

台中和高雄這10幾年執政的優劣...其實很清楚了.



很好玩嗎? wrote:
以前日本政府在規劃台灣就不是朝今天的汽機車王國發展,而是朝適合步行以及大眾運輸規劃為主。

隨著時代變遷,幾十上百年前的規劃不可能完全不變.
也不過四十年前,機車甚至還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交通工具,
若說步行與大眾運輸,那年頭還真的是主力.
只是,要如何阻止人類對更便捷更舒適的交通工具之渴望?
都會區大眾捷運之所以發達,往往都是被過於擁擠的交通逼出來的.

很好玩嗎? wrote:
個人覺得是現在台灣的...(恕刪)

都市的形成不只是規劃,還要居民捧場,
不然也不會有一堆失敗的新市鎮.
高雄是工業區,人口自然就集中,
不可能大筆一揮,居民就自動選擇住在舒適的台中,然後跑到遙遠的高雄上班.
幾大都會區,台北,桃園,高雄,台中,也曾經都是工業區遍地.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呵呵..不要說毫無根...(恕刪)


看來你根本沒搭過高雄捷運 也根本不了解高雄
或許你只知道台北

我不知道你對台北的認知有多少,也不知道你的根據是從哪來
我的根據不只有根據,還有親身的體驗

我也常跑台北,北捷六節車廂人滿滿沒錯
但如今的高捷離峰車距不大於8分,尖峰4-6分
我敢跟你保證來搭搭看就知道,三節車廂的高捷已經跟北捷差不多擠了
甚至到某些站會更多人
我不知道你對搭乘高捷人數的印象是停留在什麼時候
但你的比喻絕對是很不真實也很不切實際的

高捷虧損是營運方式所產生的問題
今年也以修約,三年內日均運量達18萬人即可有盈餘
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日運量已超過16萬,每個月的運量都不停上升
這是真實數據也是事實
另外,世界上沒有幾個城市的捷運系統是大賺錢的
包誇日本,好幾個城市也是負債狀態 但是他們還是建了不是嗎?
日本有多少城市建設地下鐵,還不是為了城市的發展,人民的便利

還有你的數據有很大的問題,高捷地方出資金費絕對不是這個數據
另外,捷運的建設不管高雄,台北,還有現在的台中
中央補助絕對都超過總經額的一半
而且你要知道,中央出資給高捷的金額1047億元佔幒金額56%,十字路網(兩條)
北捷現在有幾條??一年一條雙十字路網,現在還在繼續蓋!
每次中央補助一半好了,總金額加起來不知道是高捷補助的幾倍了!

我不可否認台中近幾年的發展已經跟高雄平起平坐
商業活動甚至比高雄活躍很多
我不希望高捷的事成為中高的口舌之戰,只是希望能夠明白事實
沒辦法,我們的天龍政府眼裡只有天龍國
前幾年只是高雄運氣好是直轄市被施捨些錢
現在大家都一樣,我由衷希望台中跟高雄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不是只有天龍國可以看



Kyte wrote:
看來你根本沒搭過高雄...(恕刪)


呵呵..
我不知道您的依據在哪裡..只看 "自己體驗" "自己感覺...
有數據嗎?


北捷擁擠程度是高捷1.6倍...這不是感覺 是算出來的..

北捷每日有180萬人 高捷每日運量 16萬人 相差11.3倍多

北捷長度 115.6公里 高捷總長度42.7公里 相差2.7倍多

平均運量北捷是高捷4.2倍..
北捷車廂6節 高捷因搭乘人數不夠 只有3節!!

車廂搭帶人數 北捷是高階2.1倍(4.2* (3/6)...

再考慮班次密集度..北捷3-6分 高捷4-8分..營運時間差不多

北捷擁擠程度是 2.1*(3-6/4-8) = 1.6倍






  • 6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