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

*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小孩騎車逛日月潭,我和女王相視而笑⋯



>看房產並不很難
>像去年底介紹的科博雙星 一早查了實價
>去年底成交均價 22w 左右 今年 5-7月 已經到 26-27w 現在應該更高
>交通要道 BRT站 外觀時尚有型 12年免接送 草悟道附近生活機能好 有 view (我講地段外觀 內部不懂)
>籌碼: 該案500米範圍 前後三年沒有推案




S大會這樣看
是因為你只用10年的角度來看台中房市,而不是用30年的角度


光看每個地區的人口移入來源,我就不太敢像S大長期看好台中房市…


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3.xls


按照上面這個社會流動數據來看,台中市人口確實有淨增加
但有一半以上來自財富較弱的縣市,他們有多少能是有能力追逐更高價房屋的人?


如果我們假設房價就差不多是財力的表現
那他原本所待的地區,如果普遍財富都有增加,房價應該也會增加


但從統計數據來看,彰化、南投等地,房價基本上是長期下跌的
主要是建築物不斷折舊,土地沒漲或也下跌所造成



你能說來自彰化、南投財富增加而遷入台中?
相反地,應該是在彰化、南投找不到好工作,生活困難,而被迫遷移到台中居多吧?



2012年,戶籍遷移到台中市的總數有48566人
來自其他五都(新北市、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桃園縣)與國外的比例只有42.66%


相對地,新北市則有75%,而台北市更是高達82.9% (註:最近這10年,每年的結構比例差異不大)


簡單講,原本居住在六都的人,其收入與財富相對較高(大概佔去80%左右)
換言之,哪個城市能夠獲得其他五都與國外遷入,大致上就有較多的推升或支持房價的力量


從以上數據來看,與台北市相比,台中市的房價的推升與支持力量來看,除了移入人口少一半外,在結構上也比較缺乏來自富裕地區(除了收入較高外,也比較能從房價上漲而獲得額外的資本利得收入),而且從比例上來看也少了一半


換言之,過去這幾年,台中房價確實漲了不少
但極可能是來自相對少數的投資客所承購的,明顯缺乏實質需求的自住客,也缺乏較富裕的自住客所支撐


只要投資客撤離(包含換屋後未賣舊屋的老台中人)台中房市
相對缺乏足夠多,也足夠富裕的自住客支持,又加上台中空屋率相對又高,風險相對高很多!



在台灣,有個人口移動脈動始終進行中,而且主要是受到薪資水準影響!



這使得許多中南部的人都慢慢流向北部,而且既然要北上,當然都先想辦法在台北市找到工作,起初收入不算高,也許先住在新北市或桃園縣,然後再想辦法搬入新北市,再想辦法搬進台北市…


正因為台北市房價貴到嚇人,許多人都必須累積到足夠的財力後,才有辦法搬入台北市定居


因此能遷移到台北市的人基本上都是被篩選過,收入較高的人(我不是說,人們必須要透過搬入台北市來證明自己成了富裕階層,而是對工作在台北市的人來說,他有實質上的居住需求,但門檻較高)


這才是讓台北市空屋率較低,同時也支持者台北市房價相對高很多的主要因素…


總之,看房產並不很難,恐怕是買在台北市才難!












22f wrote:
這使得許多中南部的人都慢慢流向北部,而且既然要北上,當然都先想辦法在台北市找到工作,起初收入不算高,也許先住在新北市或桃園縣,然後再想辦法搬入新北市,再想辦法搬進台北市…


房價實質上都是反映的是工作機會的多寡。
台北市房價高,也許就像大大所稱的,大家在中南部找不到薪水高的工作,被迫離開家鄉到台北工作,因此導致台北的房價居高不下!

工作機會與薪資這兩個東西,事實上最後會反映到房價上面。

小弟無意反駁大師說台北好,事實上小弟退休後[事實上小弟現在好像也與退休沒有兩樣耶。]準備好回台北自己蓋個透天住宅的建地還足夠自己蓋來爽一下,只是牽手的不想再自己蓋房子比較麻煩而已。

小弟有一個美軍理論

美國軍人到全世界打仗,領著的是國內薪資水準的薪水,可是在落後地區的國家或地區,美金相對的膨脹了。因此以前美軍來台灣的時候,台灣相對落後,因此,美元很好用。

很久以前,小弟認識一位美國銀行的女生,她回來台灣工作,依然拿的是美國當地物價的薪資。這種工作,當然很爽。但是如果在美國,拿那樣的薪水,在紐約或是華爾街生活,我看生活也普普而已!

討論國民年收入有多少,與其他國家相比,只看多少美金,這會完全失準。大家拼命說台灣的22K有多慘,羨慕新加坡與韓國的薪資,可是我看拿那種薪資,在當地生活恐怕也很不怎麼樣。

全台灣現在還有一種職業,就是軍公教,這種職業真的有點像美軍一樣,全台灣統一的薪資水準,可是當被分配到比較偏僻的地方時,薪資水準就有點放大的作用。就像四五年前的台中一樣[但是這種美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如果你的工作,可以在物價低廉的地方工作,可是拿的卻是高物價水準地區的薪資,那豈不是爽到爆了嗎?

台北的房子好嗎?見仁見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賺的錢拿那麼多去買一個殼,有時候想起來不是很悲哀嗎?

如果能不在台北工作,在台中工作,拿的薪資卻是比照小聯盟甚至大聯盟 [這個大概就是作夢才有可能吧
的年薪,其實如果能比照華爾街或是紐約的薪資水準就已經爽到爆了呀!]這是多大的幸福啊!


軍公教這幾年夯到爆,不也是某種程度反映了這種美軍美元的幣值相對變大的事實嗎?[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原因]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22f wrote:
小孩騎車逛日月潭,我...(恕刪)

就像股票,
房市前景我們在考慮的當下只能顧到未來3年,也不管過去幾十年,
我提到雙星可以放心買是指去年底時,
因為它預售碰到金融海嘯,去年底是交屋前,不願抱者賺幾十蒿就跑,
現在到均價27、28以上時,最好點已過!

scria wrote:
好久沒在存中樓發文了...(恕刪)

龍寶這種公司不會做整合的事情,嫌難賺~~~

那塊地是豐境的,第二代想創高價,規劃中.......

沒錯!身邊即好幾個從北部下來台中定居的公教人員

公教單薪家庭在台北簡直是活不下去,在台中卻可輕鬆悠哉度日

十二年前,人生站在分歧點,必須決定要留台北還是回台中教書

現在回頭去看,當時台北房價低,尤其是大直一帶,一坪不到二十萬就可買到不錯的大樓,當時若留台北,資產應該會多得多,但是咧,日子鐵定會過得苦哈哈,因為得從單薪變雙薪才能活下去

幸好選擇回台中,那個時間點台中房子真是便宜得驚人!要視野有視野要好建商有好建商要地段有地段,好房子任君選擇,七期人文領域不到七萬一坪!以公務員的薪水要負擔一間好房子簡直就太輕鬆了!



$$$ wrote:
房價實質上都是反映的...(恕刪)
sheng5310 wrote:
內部真的不了解,包括...(恕刪)


興富發是進步不少,百達系列公設真的趕上來了,但是內部標配跟格局就.....





>全台灣現在還有一種職業,就是軍公教,這種職業真的有點像美軍一樣,全台灣統一的薪資水準,可是當被分配到比較偏僻的地方時,薪資水準就有點放大的作用。
首先,房價較低的區域,雇主也會『善用』這個優勢,來說服你拿比較低的薪水,以至於出了台北地區後(尤其是中南部),同樣性質的工作,薪資水準硬是比較低...
因此,在中南部能拿到相對高的薪水並不常見,不然許多中南部年輕人也用不著離鄉背井到台北工作了...
軍公教確實是比較例外,確實全國統一薪資水準,但與一般工作相比,軍公教人員的薪資其實是偏低的,因此全國統一薪資水準其實稱不上優勢...
很多人還是前仆後繼的想考公務員,主要是畏懼裁員減薪,但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趁著年輕記憶力好,還很會考試讀書,去當公務員是對的,因為這類人通常都缺乏鬥志,也對自己缺乏信心,他遲早在職場上都會失去競爭力,還是趕快搶到公務員來做最好...(有執照的公務員例外,因為待遇差不多,而有機會不用北上就找得到好工作)





去問問現在月薪10萬的人
有哪個人非常擔憂裁員減薪,而羨慕公務員的工作穩定?



http://www.ptt.cc/man/Tech_Job/DBD7/D23E/D905/M.1241360947.A.E40.html



台清交成理工博士畢業有兩個工作機會可選:



1.通過普考考試 起薪三萬六 年終薪水將近50萬
2.工研院的工作 起薪六萬 年終+績效 年薪約96萬



如果軍公教人員的薪資是較高的
台成清交一流大學畢業生中怎麼會很少有人把考上公務員當成第一志願?



考得上公務員的人應該是有機會找到更高薪的一般工作



除非是抱定只要工作輕鬆,錢少無所謂...
但ptt上貼文的博士他想輕鬆(不然怎麼還去參加受訓?),但又想錢多,讓他很痛苦...



相對地,日本公務員薪資就真的比民間還高(日本基層公務員的薪資比日本牙醫還高)
以至於很多日本第一流大學畢業生都立志要考上公務員



從這個觀點來看,許多投資客看好新莊副都心
到底是看上在副都心工作的公務員薪水特別高,還是新莊工作機會特別多、薪水又特別高?



事實上,在新莊副都心工作的公務員
照他們的薪資水準,大多買不起在副都心新蓋的房子的...



那些房子我真不知道是賣給誰?







>如果你的工作,可以在物價低廉的地方工作,可是拿的卻是高物價水準地區的薪資,那豈不是爽到爆了嗎?
>台北的房子好嗎?見仁見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賺的錢拿那麼多去買一個殼,有時候想起來不是很悲哀嗎?





如果你把買台北房視為消費,這個論點是對的,但事實上真是如此?



以25年的時間來看
你覺得選擇買在台北並在台北工作好,還是買在台中並在台中工作比較好?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30309/34876404/



如以上的新聞
以張金鶚在25年前所買的當時15年屋齡房子為例,當初200萬買進,如今大約都漲到1000萬多萬



別忘了,張金鶚在1988年買房時,差不多買在第一波房地產泡沫的頂峰時
最倒楣的是,買了之後沒幾年,遇上台灣第一次房地產空頭,因此張金鶚25年前的價錢應該算很貴很貴



相對地,如果25年前,以一半的價錢100萬,在台中市市區買下當時15年屋齡房子
如今別說漲了,沒跌就偷笑...



當初買在台中的年輕人,自以為賺到,扣除房貸開銷後,手邊閒錢遠遠多於比買在台北的同學(假設薪資水準相同,同時薪水增幅也相同),存錢速度比台北同學還快很多,生活簡直爽爆了...(每次打電話給台北同學,在得知他手頭很緊,就更爽了...)



請問,25年後的今天,請問是台北同學財富水準比較高,還是台中同學呢?



結果恐怕是:台北同學退休後,把台北房子賣了,用現金台中7期的全新的高級住宅
而台中同學頂多換到10多年的中古華廈



我們都說:能笑到最後才是最重要!



簡單講,實質上的通貨膨脹
一直都是比薪水增加幅度還要快很多,不論你如何節省,都贏不了



到理在於,你拼老命工作、賺錢,你怎麼可能拼得贏央行的印鈔機?(稀釋鈔票的速度)
你如何買對房子,幫你保住你辛苦工作的成果,那才是至關重要!



而且每個人的人生能有幾個25年呢?



從現在角度來看
你會覺得當初張金鶚買的價錢超級便宜,但當時確是超級貴的



你覺得是為什麼?



還是上面那句話,每個人的人生能有幾個25年呢?




















22f wrote:
>如果你的工作...(恕刪)



22f wrote:
如果你把買台北房視為消費,這個論點是對的,但事實上真是如此?


感謝大師的啓示
今後將把標的的選擇轉移回台北市「小弟台中的房子也夠用了」
雖然真的也不常回台北住
下個標的
還是轉向台北比較保值吧!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 7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