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

台中下一塊金磚區?!(part 2)

icyjellybean wrote:
可以考慮未來式的天空樹,大片的私人空地,隔壁棟絕對沒有大樓擋住您的視野


口袋不深
只敢遠觀
不敢近看
小弟的層次差遠了
小弟不夠格耶



不過
小弟比較認同台中的建商
對北部的建商的品質
不是很有興趣
自己的首選
當然是台中在地的建商蓋的房子比較好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TONY-17 wrote:
老台中人,買得下50萬的新屋嗎?

Jackbless1688 wrote:
50萬一坪的成交價是否已悄然在七期南『震撼登場』?!的確讓人驚訝到建商的自信!?


"人都一樣..總想用現在的價賣房..過去的價買房"..


理性主義之"唯物論"..
主張~
一切皆可測量與計算..亦即皆可量化..

因而..
唯物觀房下..
價錢決定價值..
物的價值改變..
物的價錢改變..

江山代有人才出..
東南西北中發白..

相逢不用忙歸去..
明日黃花蝶也愁..

人..
只能活在當下不是..

偶..
既不看多..也不看空..
多空..
我都能欣然接受..
原因再簡單不過..
因為升斗小民如偶..賭很小..絲毫沒能力賭身家..

如果真有神人押重注簽到南7新案..
小弟不覺古怪..
也許他籌碼多..眼光遠..玩久長..
所謂量力而為..
每個人"力"不同..
神人不過是"量"自己的力買間小房罷拉..

倒是無祖產庇蔭之年輕朋友..
值此亂世..
如何能履薄冰而順行..穩中求小勝..
Y.P. wrote:
繼~有朋友勇闖12期...
地點?~七期耶,沒有被其他建案包圍,應該不會差到那吧
建商?~雖不是一級的,但也不是三害之流呀
價格?~2年前的價格,比現在低啊,隨便小賺應該OK吧
偶不懂~七期賣不掉,12期價高還賣的嚇嚇叫(恕刪)


請原諒小弟對您有擅自的親切感....

那麼P哥(叫Y哥很怪).............

小弟斗膽來分析一下您的問題…

論述同時得撥放老台中人的聲音增加臨場感….

TONY-17 wrote:
老台中人,買得下50萬的新屋嗎?


Jackbless1688 wrote:
50萬一坪的成交價是否已悄然在七期南『震撼登場』?!的確讓人驚訝到建商的自信!?


小弟先強調重要前提

對於所有鐵口直斷的

房市預噴漲或墜崖

我們不應貿然相信

也無法去遽然推斷

小弟只是分享思路…
----------------------------
七期發展與十二期的組成發展截然不同

這是屬於台中市的雙重革命

組成結構相對彼此,則無太大關連

畢竟台中的核心地緣土地資源異常龐大

2003年以後七期立即擺脫台中區域盤
(殖民邊陲所圍繞的先進核心七期)

挾其預期地緣政治核心及捷運規劃等利多

即吸引頂端客層資金置產(在地及台北)

其成交價當時已創中部地域天價

因範屬精品則品牌及施工只能上選

非極品之流而房價卻要逼近

老台中人無法接受!!

且其對建商之挑剔前所未有

這類建案後續接手力道之薄弱可想而知
(還有國美及科博區或自地自建透天可行)

之後金融海嘯襲來

在弱肉強食、殺伐不斷的環境下

淘汰投機裸泳者後本蘊釀上攻

無奈央行同時要求銀行啟動對豪宅的打壓

金融資源乃是頂級置產考量的最終裁決者

交易瞬間冷清

但因已持有者口袋極深(不賣也不會跌)

此區頂級建案還是堂堂站穩40萬左右價位

12期等重劃區的熱銷

則是另一波革命

但促成這一轉變的因素

小弟至今尚未完全探明...

但從兩股長期趨勢的猛然合流

或許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1.新舊台中人的獲取新居以改善生活的憑藉


從表可知,台中不管是從業人口、營業收入、人口增加及移入

從1998年到2012年根本就已經不是同個量級(倍數)

但因建商資源均集結於七期等蛋黃區

老台中市區固有人口不願對七期房價買單

但不表示沒有需求

七期凍結剛好帶動核心地緣區地位陡然上升
(起至大里後綿延於74號道週邊終點為高鐵的交通走廊)

太平、大里、北屯或是西區等,人口均是不少

加上外來的移入人口,屆由這次建商轉移

連帶打造了10期、11期(北區、北屯區移入);新光蔀子(太平、大里區)。

2.貨幣稀釋的預期

建商剛好打到台中人日益深重的經濟無力感罩門

協力將這波資金浪潮發揮作用

在推波助瀾下引發催生出一熱絡的經濟體系打造上述廊道

12期地位立即不言而譽

台中市第2波革命取決建商在鄰近縣市移民、受薪階級裡成功找到市場

雖然成功藉由交通建設發展出包圍核心的重劃區

毫無疑問的也將引發台中原有蛋黃區的報復性相對漲價
(中古屋因地段卓越相對CP值超高)

但…能不能將這發展視為建商未來凱旋的恢宏序曲

或對蛋黃新案漲價開闢坦途,小弟認為還在未定之天,另待觀察

這是一個台中房地產的關鍵過渡

若主客觀環境沒有改變

那新案的開價小弟不能認同

原因如下


1.台中薪資結構

在這個現有亞洲經濟競爭舞台上

台中由於規模太小、經濟與人口的實力太受限

短期間看不到可像台北稱霸一方,可以據地為王的條件

就現有就業市場的薪資水準來看,高薪者比率及水準遠遠落後台北市

頂級客該買應已買了,且台中市這波上漲現看跟七期也無太大關係

原台中人不買單,基期相對高了誰買??
(頂級客置產不受國度地域限制,買上海或台北應該比台中好?)

2.都市化的分工

新重劃區房價動輒千萬

再往上漲,腳步總會開始踉蹌

台中市家戶所得比並沒有如同頂端人士所得增加(2011年也還不到百萬啊)



差距其實越來越大

若將邊陲房子對比七期,其實成交結構是不同的

另蛋黃區的中古屋相對並沒有隨著新案飆漲(比例言)

這些有投客履跡的地方

終將遇到「無利潤的成長」

那麼藉74號的預期資金流入打造後,反方向的流動同樣龐大

因為整體來講

隨著大都市越來越大

而較小的中心城市相應萎縮

舉例大敦路上的太初

牛肉麵只168元

裝潢等級、餐品規格及服務度

都不是其他重劃區的人口可以輕易維持的

(這翻桌率要加上整個大台中區)

可窺知如規模不足以支撐

則會讓都市有更複雜的分工

新重劃區的商業挑戰就會很高

當然也不是不可能再往上

若要房地產免於成長停滯

則要靠提高薪資所得來增強動力

前提是台中就業市場先必須轉型

這……各大大須密切觀察…

上述過於簡化之淺見..請P哥(還是Y哥)參考..


PS.清大...您說小弟能不能走到彼岸啊??

snoopy9520 wrote:
請原諒小弟對您有擅自...(恕刪)


snoopy 大大..
就業人口分配那張圖
三級行業 (應該是指服務業吧??)
台中市的就業人口數 與 高雄市的就業人口數
有點意外...

高雄的二級行業(應該是指製造業吧??)人口數的比率應該會比較高才是
畢竟高雄是工業大城 造船/鋼鐵/煉油...幾乎都是以高雄為大本營

台中市的第三級行業人口比率 竟然會低於全台平均 意外意外....
久違了...C大..小弟奉

國家的國民經濟部門通常會初略的將產業劃分成三大類型:

「一級產業」是指農業部門,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牧業;

「二級產業」是指工業部門,包括礦業、製造業、水電、煤氣和營造業;

「三級產業」則是指服務業部門,包括金融、保險、不動產、運輸、倉儲、通訊、工商服務、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其他等。

您是內行的

那表數據是100年

除了要考量彙整偏差外

101年台中應有

中鋼子公司投產

及電子公司設廠

增加不少

反觀高雄則被鄰近台南磁吸將有減少

此長彼消

或許現在實際數據您可自行推斷

但是要台中兩三年變成國際名模

難..(連機場的夢都很難作.)

東協未來更是頂峰人士的將擁抱的尤物...........


CCJ1128 wrote:
台中市的第三級行業人口比率 竟然會低於全台平均 意外意外....(恕刪)


這個統計是依戶籍地,還是工作地?

如果是依工作地點,那麼應該是錯誤的資料了
如果是依戶籍地,那麼恰能說明台中市的常住人口被低估

然而,此類統計中的黑數:[三級服務業]
本來就是台中市的強項!

snoopy9520 wrote:
新重劃區房價動輒千萬

再往上漲,腳步總會開始踉蹌

台中市家戶所得比並沒有如同頂端人士所得增加(2011年也還不到百萬)(恕刪)



這就是各國社會學者一再詬病的:[所得統計並不能說明貧富差距]

1. 大家相信台中市的第一組年所得,不到2百萬?

2. 第一組年所得,若是將隱性收入歸戶,如果沒超過1千萬,那麼3千萬以上的房子,誰來買單?


大墩路的可口牛肉麵,主打牛肋條,當初一晚180元,,,是一碗180元
降價到120元才活下來
上班族根本就不是消費群

我討厭,有錢人多半不用上班
如果將七期比喻成大街小巷均知的股王
那麼十二期應該還算是不被人所認同的下一波股王的競爭者
[當然會有人不認同十二期這樣的看法
就像當年小弟我走過七期時
看到一大堆無人煙的土地時
建商在向小弟吹噓
七期的未來前景如何如何一般
小弟當年也是懷疑者之一
更是不屑者之一
甚麼樣的投資時間點最好?
當然就是在眾人皆存疑的時候切入
事後等到大家吹捧的時候
再進入
這兩個時間點的獲利當然大不同了]
現在回頭看看七期
幾乎全台灣公認的七期是台中市的蛋黃中的蛋黃
外地來的投資客
幾乎重金皆已經進駐
[看網上藷賢
都在等待大陸資金
東南亞資金等來把這些最近進來的投資客解套
的言論可見一斑]
當所有台灣的內部的投機性的資金大都已經進駐在七期後
你覺得
如果有一個地方
更似七期
但是價格更低
投資客更少的地方時
十二期與七期
兩個地點
自住的首選當然就非一定是七期了

資金相當聰明的
不會因為現在大家都認同七期
就跟著起舞

有網友甚至說
台中人會買七期的人都已經買光了
台中人已經無力繼續推升七期的買盤力道

謬矣

財富的重分配
不斷的進行著
每分每秒都不斷的進行著

隨著74快速道路的陸續完成
其實
有更多與更龐大的
台中縣市的住屋需求
會被延伸的74快速道路吸引進市區裡

先休息一下
等下繼續完成


有人會說
台北只有一個信義計畫區
房價不斷的飆漲
台中也只有一個七期
所以台中的首選只有七期七期還是七期

此言又謬矣
台中的土地多到台北人無法想像
土地重畫的區域又多到台北人無法想像的多
但是是否只有一個七期?

是的
如果沒有水湳經貿園區
台中就真的只有一個七期可以選擇而已
可是
翻開台中市的地圖
一大片綠地
一大片未來的可能大餅
就真的不是在七期
而是在水湳這個區塊
連結水湳這個區塊當中最接近快速道路或是高速道路與七期的公共設施的
再怎麼看
都還是居於其中的十二期

進廣告


待續


snoopy9520 wrote:
為何有錢的還有住屋需求?

真心請教...


如果說中山高是一條活泉動脈
無疑的中山高引入了大量的來自於北部的投機性的置產資金
創造出了七期的輝煌戰績

隨著74快速道路的全面通車
貫通了舊有的台中縣的許多鄉鎮之間與台中市中心的任督二脈之後
也間接的釋放了許多本來在各鄉鎮住著透天住屋
而有高樓層需求的資金
間接的往市區集中

12期也許近快速道路與高速公路
但是不能否認的
也間接的引進了資金活泉進駐市中心
活泉進駐市中心的考量
不僅是有未來性
更是在地的資金
在地的資金觀察不會傻到人云亦云
總是選最有未來增長性的地方進駐

水湳園區很大

就只有十二期這個地方最接近快速道路
是缺點也是優點
但是可能優點更勝於缺點
解放了沿著七四道路附近的本土資金
逐漸向市中心靠攏
你說為何這些資金會向市中心靠攏?

進廣告


說實在的
面對日益高漲的房價
尤其是七期或是十二期
大概已經不是首購族或是一般薪水階級所能夠負擔的起的地方
因此
從薪資結構與薪資水準
來看這種焦點區
猶如以蠡測海
以管窺天般
亦如瞎子摸象一般
只可惜
可能更完全模糊了這種地區的支撐的基礎
因此不斷的分析薪水的結構
事實上
對這些所謂的金磚地區的房價
是毫無意義的

廣告時間


財富不斷的在重分配著
台灣的游資氾濫超乎你所能想像
可是
一般人總覺得薪資永遠趕不上物價的漲幅
可是
美國人拼命印鈔票
日本人拼命的印鈔票
歐洲人也拼命的印鈔票
台灣的中央銀行雖然沒有拼命的印鈔票
卻拼命的貶值
結果是甚麼?
很簡單
鈔票氾濫成災
也許你看不到氾濫成災的鈔票
可是
有許多現象真的看得到泛濫成災的鈔票呀
你覺得
氾濫成災的鈔票會跑向哪裡去呀?

七期
以前只有一個七期
水湳只是一個飛機場而已
資金隨時做最有效的重分配
資金活水
在沒有水湳這大片空中樓閣
或是空中大餅之前
唯一的選擇
就是七期
沒有分號

可是當水湳機場變成了一大片可以塗鴉的夢想空間時
資金當然需要找最有未來性的地方進駐

有某些個建商當然會說七期最好了
因為他的產業田產都在七期
屁股決定大腦
當然說七期好了
因為還有不少房子要賣出去

七期當然好呀
可是
當一個占據台中市地圖那麼大的綠地與可以幻想空間出現時
七期當然還很好
依然很棒
可是
十二期這時就出現了夢幻般可以想像的空間
結合未來十年可能陸續完成的大型公共建設
題材
題材
題材
一個一個的題材
像不像七期從無到有
從荒蕪到繁華的過程?
十年
值不值得等下去?


廣告時間
進廣告




snoopy9520 wrote:
為何有錢的還有住屋需求?

真心請教.


這個問題
我覺得我好像還是沒有回答到

沿著74快速道路可以連結到中彰投幾個區域
事實上
74快速道路
帶來的效應
就是將這些個區域的有能力買得起的金磚地區的人士順勢導入
為甚麼要來台中是買房子?
不在鄉下地方買房子或是住
這其中有許多的有趣的現象
當然有些東西寫出來一定會被人用石頭丟與打
因此不用寫太多
高漲的房價
雖然讓許多人買不起
相對的在某種程度上
也用金錢做了某種程度上的住戶品質的篩選
有錢的人比較好嗎?
個人不覺得
電視上
有錢的名人
結婚後打打鬧鬧
鬧離婚的人士
不輸平凡的小百姓
住鄉下地方好嗎?
當然好
好處也有許多你想不到的[好處]
隨著每個人的閱歷與經歷的不同
某個階段認同的好的房子
在另外一個階段回頭一看
也許就不覺得怎麼樣
有錢人不會只有一幢房子
多得是好幾幢房子
一幢一幢住過去
當然有滿足自住房子的需求
更何況任督二脈打通後
隨著74快速道路帶來的便利性用將這些個有能力的人繼續往市中心靠攏
當然有人會問
為什麼一定要往市中心靠攏?

吃飯時間到了
進廣告


無疑的
有錢不代表甚麼
但是
有錢卻也是某一種門檻
好的建設公司在金磚地段賣房子時
都很重視出手買的人的職業
有些人就算很有錢
但是
建設公司是不可能把房子賣給某些特殊行業的人士的
除非是投資客
第二手轉賣之後
當然這無法完全控制
有些比較好的建設公司在賣房子的時候
會想要知道客戶的職業
他們需要的是某些種類的客層
在某些方面
已經幫住戶做了一定程度的篩選
雖然這樣的篩選不一定保證
所有的住戶都有一定的水準
但是
基本上
好的建設公司在有意無意當中都有做這個動作
相對的保障了住戶的某些品質



THE END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C大看來對高雄頗有涉獵,小弟分享個人觀察數據指標



1.1-2 月自由港區貿易量、值成長皆逾六成




102 年1-2 月自由港區貿易量233 萬公噸,
較上年同期增加111 萬公噸(+90.3%),創歷年同期新高;
其中臺中港貿易量達221 萬公噸,大幅增加1.2 倍,高居各自由港區之首位,占比達9 成5,
主要係受惠油品買賣及轉口業者接單持續成長所致,
高雄港8 萬公噸居次(-11.5%);
基隆港(0.6 萬公噸,+70.4%)及桃園空港(0.4 萬公噸,+85.1%)貿易量均呈增勢,
亦創歷年同期新高。


2.1-2 月國際商港貨櫃裝卸量計216 萬TEU,為歷年同期新高



102 年1-2 月較上年同期增加0.7%,其中仍以高雄港153 萬TEU居首(占70.9%),惟減2.3%;
臺中港22 萬TEU,增5.0%。
102 年1-2 月國際商港兩岸海運直航貨櫃裝卸量31 萬TEU(+4.7%),
占各港貨櫃裝卸總量之14.6%,
係97 年12 月開放兩岸海運直航以來同期最高;
就各港兩岸直航貨櫃裝卸量占該港貨櫃裝卸量比率而言,以臺中港29.4%居冠。

淺略分析如下

1.就自由港區貿易值觀察,102 年1-2 月自由港區貿易值達990 億元,
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98 億元(+67.3%),其中臺中港貿易值高居自由港區首位,
占比達6 成8;桃園空港195 億元居次,增加40.6%,且未來在雲端設備業者帶動下,
整體貿易表現漸趨回穩;由於自由貿易港區扮演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先鋒,
台中自由港區的成長茁壯,將可帶動台中新一波的經濟自由化發展。

2.若按進出港貨櫃裝卸量觀察,102 年1-2 月進口貨櫃量68 萬TEU(+4.5%),
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出口貨櫃65 萬TEU(-1.5%),居歷年第2 位;
顯示近期國際景氣確實走在復甦道路上,台中另受惠於兩岸海運比重增加,
預期仍將因對岸而持續進補。


TONY-17 wrote:
然而,此類統計中的黑數:[三級服務業]
本來就是台中市的強項!


這個要問常在此間活動的達人分享解構...

$$$ wrote:
台中縣市的住屋需求
會被延伸的74快速道路吸引進市區裡


為何有錢的還有住屋需求?

真心請教...

$$$ wrote:
翻開台中市的地圖
一大片綠地
一大片未來的可能大餅
就真的不是在七期
而是在水湳這個區塊


重劃區中12期有其得天獨厚的地位

且..您說的極是,小弟無可辯駁

請原諒個人視力不佳

無法看到或預測未來..

只能就現有數據討論..

  • 3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