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有幾位網兄重點..在於海線不宜人居..
台灣有個邪異現象..
富人任性..
窮鬼也任性..
所以..
您會經常撞見僅適合寒帶豢養犬隻..充斥憤怒大街..
亞熱帶台灣..
養法鬥..哈士奇………究竟是啥元宇宙概念..
租個套房小公寓..
非得拉布拉多..邊境牧羊犬做伴才爽..
人貴自知..
顯而易見..
這些飼主..缺乏飼養寵物的「自知」..
其實!
置產..更需要自知之明阿..
保持理性..
暫時忽視代銷美女的性感..

正面表列..
負向表列..
加減乘除..
根據預算..工作地點..建商品牌..區域未來增值潛力等等..做出相對適切購屋選擇..
戰宜居..
是永遠分不出勝負滴..
年過五十..
偶的房市體悟即是市儈滴~
有錢..
就宜居..
有錢..
就有生活機能..
有錢..
住得多山高水遠都無關緊要..
有錢..
鬼都能幫您老漢推車了..
健康..愛情..朋友..…….包括看似多麼真的虛情假義….錢..都能吳柏毅..
戰宜居..
是我們這些窮鬼..財務不自由的咖小….才在戰的..

雖然同樣的攻擊論點不斷重複出現讓人感到很煩,
不過另一方面,卻也反映出港區的討論度跟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
不然十年前根本沒有人要討論台中港區,想戰也戰不起來。
從台灣重劃區的歷史來看,這種飽受爭議的重劃區最後都是漲幅最大的,
讓許多人事後捶心肝後悔當年怎麼沒買,例如信義計畫區、七期、林三淡青。
反而那些大家一致覺得好或者沒有存在感的區域,最後價格都沒什麼變動。
所有人都認為宜居、無可挑剔的區域,幾乎都是發展極度成熟的地區,
但是大家都覺得宜居的地方,由於供給有限,必定產生競價,
最後只有少數有錢人能住得起。
而且在這種機能成熟區普遍屋齡老舊,畢竟機能發展就是需要時間。
至於沒有存在感的區域,例如大安、外埔、石岡,
由於缺乏建設與產業進駐,所以不在眾人考慮範圍內,也不會激發討論。
(但如果有重大建設或產業進駐,自然會鹹魚翻身)
台中港區的缺點算是相當明顯,我相信買在港區的人士也心知肚明。
缺點不外乎是:
1. 強風 (啊沒有強風是要怎麼搞離岸風電?)
2. 空汙 (其實港區空汙都被強風吹進盆地裡了,港區空汙其實是境外汙染)
3. 生活機能較不完整 (這沒什麼好否認的,現階段的確如此)
4. 往市區的交通過遠 (這的確就是要等藍線)
5. 室外金屬製品易生鏽 (這也是事實,海風鹽分無法改變)
好了,那攻擊港區的人要不要善盡「一體注意義務」把優點也舉出來?
1. 夏天比較涼快 (因為有風啊,風這個東西就是冬天是缺點,夏天變優點)
2. 道路規劃比市區更好、更好開車 (除了台北高雄以外全台最佳的道路規劃跟規格)
3. 空間開闊、沒有壓迫感 (這是我個人主觀感受,但我真的覺得鄉下有這好處)
4. 離風電園區與中科這兩個前瞻產業皆不遠
5. 房價便宜 (就真的台中最便宜)
講來講去,最後還是便宜治百病。
像是這幾年雙北人口大量往林口、桃園遷徙,
各位知道這些南飄的台北人有多嫌棄林口跟桃園的環境嗎?
他們每天幹譙林口跟桃園的程度絕對不輸現在台中人酸港區。
問題是,酸歸酸,自己終究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終究要放棄身為天龍人那無聊的尊嚴,乖乖去住林口、桃園。
反而是有些比較認命的台北人,在十年前就先住進林口、桃園。
然後就這樣被酸了十年,
現在終於換這些當年狂酸林口桃園的天龍人被迫住進林口桃園,
所以說,你要批評港區、要酸港區,請便。
反正港區先天性的缺點就在那邊,未來也很難改變。
如果有錢,誰不想住蛋黃區?
但現實問題是,現在台中就連蛋白區價格都已經超出首購族能負擔的範圍。
批評港區的人,請你告訴大家,
中部哪裡還可以用一字頭價格買到街廓整齊的重劃區?然後未來有高薪產業、有捷運?
要不要看看彰化和美或南投草屯現在房價也炒到什麼樣子?
看看雙北過去十年人口移動的趨勢,你就知道未來十年台中還會再重演一次。
你如果口袋夠深能買在74環內,很棒,我也大力建議你買在74環內,還會一直漲。
但如果你預算有限,大約800~1000萬,又想買新成屋,
那我建議你,早點買港區或海線其他區域,
或許你買了以後會被嘲笑幾年,
但是過幾年後會換作你把房子抬高價格賣給當年嘲笑你的人。
內文搜尋

X